|
中国农业科学院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揭示白羽肉鸡抗病性状遗传基础及分子调控网络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1/26 8:58:54 关注:3 评论: 我要投稿
|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白羽肉鸡抗病性状遗传基础及分子调控网络解析中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系统筛选了与死亡风险相关的标志性代谢物,定位其数量性状位点并解析遗传调控机制,揭示了从遗传变异到代谢紊乱乃至死亡的因果通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上。
白羽肉鸡是我国主要的畜禽品种之一,也是动物源食品生产的重要支撑。经过长期高强度的遗传选育,其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已显著提升。但过快的生长速率使机体代谢系统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易导致代谢功能不足或紊乱,使鸡群对环境应激更加敏感、抗病力下降、死亡率上升,制约了我国白羽肉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国产品种的国际竞争力。上述问题的核心在于,白羽肉鸡机体动态代谢过程中代谢物变化与抗病力差异之间的关系尚不明晰,抗病性状的遗传基础仍有待系统深入的解析。
围绕上述问题,研究人员以白羽肉鸡高-低死亡率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发现高死亡率个体表现出显著的炎症水平升高与生长性能下降,体现出免疫与生长之间的生物学权衡。进一步分析显示,两组群体间存在15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并鉴定到多个代谢物相关数量性状位点,这些位点显著富集于肝脏特异性调控区域。方差分解与双模型比较共同表明,核心遗传位点为代谢特征提供了基础框架,而死亡风险相关的生理状态才是驱动代谢组重塑的主导因素。最终确定丁酸、L-半胱氨酸等16种与死亡率密切相关的标志性代谢物。跨物种与跨群体比较在确认代谓物功能保守性的同时,也凸显了白羽肉鸡死亡进程中免疫与代谢的紧密耦合。本研究明确了丁酸盐介导的微生物群—宿主互作机制,以及L-半胱氨酸在抗氧化功能中的双重角色。
牧医所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博士研究生刘沛昊和助理研究员安炳星为共同第一作者,赵桂苹研究员与丹麦奥胡斯大学房灵昭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514464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官网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