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 月生猪价格:“N” 型震荡,月均价或微跌 0.5%
(一)全月走势:三阶段演绎 “过山车” 行情
9 月生猪价格呈现 “短暂小涨→阶段性回调→月末反弹” 的 N 型走势。上旬,随着开学季来临,学校食堂备货需求大幅增加,屠宰场开工率环比增长 3%,市场对生猪需求得到进一步推动。9 月 1 日,全国标猪均价反弹至 13.87 元 / 公斤(6.94 元 / 斤) ,东北、华北等地生猪价格突破 7 元 / 斤。
中旬,市场形势发生转变,价格承压回落。8 月规模场出栏计划完成率仅为 64.28%,未完成任务在 9 月集中释放,同时二次育肥出栏数量增多,供应大幅增加而需求未同步大幅增长,预计中旬价格或回落至 13.5 元 / 公斤,部分产区甚至可能短暂跌破 13 元。
月末,中元节、国庆前备货等传统消费旺季启动,市场对生猪需求大增,屠宰量预计环比增长 5%,养殖端压栏惜售,生猪出栏体重或从 127.83 公斤微增至 128 公斤,市场生猪供应量减少,月末均价或反弹至 13.8 元 / 公斤。
(二)价格区间:13.2-13.8 元 / 公斤,月均值 13.67 元 / 公斤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9 月生猪月均价预计为 13.67 元 / 公斤,与 8 月的 13.7 元 / 公斤相比,微跌 0.5%,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为 2.3%。分区域来看,华南、华东等消费区因调运限制等因素,生猪供应相对紧张,价格或高于产区 0.3 - 0.5 元 / 公斤,广东、浙江等地生猪价格有望站稳 14 元 / 公斤。
二、供应端:上半月 “放量砸盘”,下半月 “缩量挺价”
(一)产能释放 + 出栏延期,短期供应压力剧增
9 月生猪市场供应端压力显著。从产能惯性释放角度,9 月可出栏生猪对应 2025 年 3 - 4 月能繁母猪存栏,当时存栏量在 4000 万头以上,处于高位运行状态,这意味着 9 月理论出栏量环比将增长 2%。加之 8 月未完成的 10% 出栏计划,规模场 9 月出栏量预计将达到 1200 万头,环比增长 6.6%。
散户方面,8 月出栏量已增长 15%,9 月面临饲料成本压力,虽玉米、豆粕价格有所下降,但仔猪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为减少损失,预计 9 月出栏量环比再增 8%。在 “公司 + 农户” 模式占比高的湖南、广西等地,供应压力集中释放。
(二)出栏节奏分化:上半月 “多杀多”,下旬或现压栏
9 月上半月,规模场为完成半年度目标加速出栏,散户担心价格回落跟风抛售,部分产区日均出栏量较 8 月同期增长 12%,市场生猪供应量瞬间大增,上旬价格承压严重。
下旬,大体重猪(130 公斤以上)占比降至 35%,养殖端压栏增重意愿增强,河北、山东等地散户出栏体重较月初增加 2 公斤,出栏节奏放缓 10%,市场生猪供应量开始减少。
三、需求端:政策与季节共振,支撑力度 “前弱后强”
(一)消费回暖:三大利好支撑短期需求
9 月生猪市场需求端,多种利好因素促进市场需求增长。
节日备货周期启动,中元节(9 月 12 日)和国庆(9 月 29 日起)带动市场短期集中采购热潮,预计 9 月第三周屠宰量将达到 2400 万头,环比增长 8%,白条肉批发价预计短期上涨 1.5%。
国储轮库托底政策实施,8 月启动 1 万吨冻肉收储,9 月或再进行 2 万吨轮库,收储价为 13.8 元 / 公斤,调节市场供需关系,提振市场信心。
天气因素影响,全国日均气温下降 3 - 5℃,终端鲜销率从 8 月的 65% 提升至 70%,四川、重庆等地火锅用肉需求增长 15%。
(二)长期韧性:餐饮复苏 + 深加工拉动
长期来看,餐饮复苏和深加工拉动支撑生猪市场需求稳定发展。
B 端需求稳步增长,连锁快餐行业 9 月采购量环比增长 10%,预制菜企业备货量增加 12%,带动分割肉需求分化,大排、猪蹄等副产品价格上涨 2%,膘肉价格持平。
C 端市场呈现结构升级趋势,盒马、山姆等商超推出的 “冷鲜黑猪肉”“有机猪肉” 受消费者青睐,售价较普通猪肉高 20%,销量增长 30%,高端市场对价格敏感度低,推动生猪市场结构升级。
四、10-11 月展望:压栏增重 VS 需求旺季,猪价能否 “破 7 冲 8”?
(一)10 月:压栏催生 “小阳春”,均价或达 13.83 元 / 公斤进入 10 月,生猪市场供应端大体重猪存栏量较 9 月大幅减少 15%,养殖端压栏比例从 9 月的 35% 大幅提升至 40%,出栏体重攀升至 129 公斤,较 9 月增加 1 公斤,标肥价差扩大至 0.8 元 / 公斤。
需求端温和回暖,北方腌腊季提前预热,屠企开工率达到 35%,环比增长 5%。卓创资讯预测 10 月均价为 13.83 元 / 公斤,同比涨幅 3.2%。
(二)11 月:供需双增,均价或冲 13.92 元 / 公斤
11 月生猪市场,上旬压栏猪集中出栏,占比达到 30%,中旬后二次育肥猪陆续出栏,占比 15%,整体供应量环比增长 3%。需求端南方腌腊正式启动,预计消耗生猪 2000 万头,元旦备货接踵而至,终端需求达到年内峰值。预计 11 月均价为 13.92 元 / 公斤,有望创下下半年新高。
五、养殖户操作指南:把握节奏,避免 “追涨杀跌”
(一)短期策略:逢高出栏,控制体重
9 月上旬,标猪(120 公斤以下)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价格上涨时果断逢涨出栏,尤其是在湖南、广东等供应压力较大区域。
9 月下旬,大猪(120 - 130 公斤)养殖户可适度压栏,但需设定止损线,如价格低于 13.5 元 / 公斤时果断出栏,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
(二)中长期布局:关注政策,优化产能
养殖户应紧跟产能调控政策,农业农村部要求 9 月底能繁母猪压减至 3950 万头,中小散户可趁当前猪价相对较高时机,果断淘汰低产母猪,优化产能结构。
对接加工企业签订订单,与本地屠宰场、预制菜工厂签订订单,锁定 13.5 - 13.8 元 / 公斤的保底收购价,降低价格波动风险,实现互利共赢。
结语:震荡期拼的是 “反脆弱” 能力
9 月的 N 型走势,本质是产能去化期的 “多空博弈”,供应端短期放量与需求端政策托底形成对冲,10-11 月的温和上涨则是产能优化与消费旺季的必然共振。对于养殖户而言,应借震荡期提升自身能力,做好疫病防控(当前猪流感发病率较 8 月降 10%)、优化饲料配方(低蛋白日粮可降成本 0.3 元 / 公斤)、对接多元渠道。在 “猪周期” 向 “价值周期” 转型当下,稳定现金流和灵活出栏策略是穿越周期的关键。(数据支持:卓创资讯、Mysteel、农业农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