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行情概述:均价微幅上扬,旺季特征初显
9 月 2 日,全国鸡蛋均价为 3.28 元 / 斤,较前一日微涨 0.03 元 / 斤,结束了连续两日的小幅下跌行情。依据东方财富网数据,主产区山东均价为 6.12 元 / 公斤(持平)、河北 6.22 元 / 公斤(持平);销区广东 6.40 元 / 公斤(持平)、北京 6.90 元 / 公斤(持平),展现出 “稳中趋暖” 的节前市场特征。
环比数据对比:相较于 8 月 25 日的价格低点(3.22 元 / 斤),涨幅为 1.86%;较 7 月高点(3.55 元 / 斤)低 7.6%。
区域价格差异:全国最高价出现在西藏领峰市场,为 12.4 元 / 公斤;最低价为重庆毛线沟市场的 4.8 元 / 公斤,南北价差达 158%,凸显出区域供需的显著分化。
二、供应端分析:存栏高位与产蛋率回升,短期供应压力犹存
尽管鸡蛋价格出现微涨,但供应端的压力仍然是高悬在市场上方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高存栏量抑制市场信心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8 月末在产蛋鸡存栏量达到 13.1 亿只,同比增长 2.3%,创下 2023 年以来的新高。其中,400 日龄以下蛋鸡占比 75%,处于产蛋高峰期,持续释放产能。加之 9 月北方气温回落至 25℃以下,产蛋率从 88% 回升至 92%,单日产蛋量增加约 1.2 万吨,相当于每天多供应 2400 万枚鸡蛋。如此庞大的产能,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二)冷库蛋库存积压,鲜品市场承压
据卓创资讯监测,全国冷库蛋库存仍维持在 8 - 10 万吨高位,存储成本集中在 3.0 - 3.3 元 / 斤,与当前现货价格(3.28 元 / 斤)形成 “倒挂” 现象。山东、河南等地贸易商为腾挪库容,近期出库量环比增加 15%,部分地区出现 “早间报价上涨 0.1 元 / 斤,午后因冷库蛋抛压价格回落” 的剧烈波动行情。冷库蛋库存如同悬在市场上方的 “堰塞湖”,随时可能打破市场的脆弱平衡。
三、需求端分析:中秋备货启动,消费分层现象加剧在中秋佳节的拉动下,需求端呈现出积极态势,但消费分层现象明显。
(一)食品厂与商超采购呈 “阶梯式” 特征
食品加工领域:月饼、糕点企业周采购量增加 20%,河北、河南地区蛋液、蛋粉订单量环比增长 35%,但采购多集中于低价白壳蛋,对红壳蛋的市场拉动作用有限。
终端零售市场:北京新发地 44 斤箱鸡蛋报价 3.45 元 / 斤,较上周下跌 0.12 元 / 斤;商超促销装(10 枚 / 盒)上架率提升 40%,然而消费者更倾向 “随吃随买” 的消费模式,家庭户均周采购量仅 1.2 公斤,同比下降 8%。
(二)南方市场需求韧性较强,北方刚需支撑疲弱华南地区:广东佛山、中山均价 3.9 元 / 斤,较前一日上涨 1.3%。受台风 “普拉桑” 影响,本地毛鸡供应偏紧,部分餐饮企业转向采购鸡蛋替代肉类,短期内形成明显的价格溢价。
华北地区:河北石家庄农贸市场零售价 3.1 元 / 斤,较 7 月下跌 12%。由于生猪价格低迷(14.8 元 / 公斤),居民蛋白质消费向猪肉倾斜,鸡蛋的替代性需求下降。
四、后市展望:多空因素交织下的 “稳价持久战”
展望未来,鸡蛋市场将在多空因素的交织影响下,迎来一场激烈的博弈。
(一)短期(9 月 3 - 15 日):备货窗口期或现 “脉冲式” 价格反弹
利好因素:9 月 10 日后学校集中开学,中秋礼盒备货进入高峰期。预计华北、华东地区价格或将短暂冲高至 3.4 - 3.5 元 / 斤,主要原因是屠企库存消化至 60% 库容率,需要补充鲜品货源。
风险提示:若食品厂订单量不及预期(当前签约率仅 65%),加之南方新季玉米上市挤压饲料资金,价格可能提前回落,重演 2024 年 “节前涨 3 天、节后跌 7 天” 的价格走势。
(二)中长期(中秋后):产能去化决定价格拐点
供应端:9 月新开产蛋鸡受 5 月鸡苗销量下降影响(环比下降 3.65%),小码蛋供应压力或减轻 10%。但 5 - 6 月延淘老鸡集中出栏,预计 9 月淘汰鸡量达 2500 万只,环比增长 15%,整体存栏量或微降至 13 亿只以下。
需求端:节后食品厂进入淡季,终端消费回归日常水平。预计 10 月鸡蛋均价或回落至 3.1 - 3.2 元 / 斤,直至 11 月北方腌制蛋需求启动,价格才可能迎来新的支撑。
五、从业者策略建议:错峰操作与结构优化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从业者需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养殖户:建议 450 日龄以上老鸡逢高出栏,把握中秋前 5 天的价格高点(预计较现价高 0.1 - 0.2 元 / 斤)实现套现;同时调整饲料配方,将玉米替代比例提升至 30%,以降低单只鸡日耗成本 0.03 元。
经销商:减少红壳蛋囤货,重点聚焦小码蛋(42 - 45g / 枚),对接电商平台打造 “初生蛋” 概念(可实现 15% 的价格溢价);对于冷库蛋,采取 “分批出库 + 鲜品搭配” 策略,避免集中抛货引发价格踩踏。
消费者:近期可关注商超促销活动(如 “买 10 枚送 2 枚”),选择新鲜度高的 “喷码蛋”(标注产蛋日期),避免购买蛋壳有裂纹、颜色异常的低价蛋。
结语:蛋价 “稳” 态背后的产业转型信号
9 月 2 日的鸡蛋价格走势,反映出鸡蛋产业正从 “投机博弈” 向 “价值竞争” 的深层转变。当存栏量高位运行成为常态,消费分层现象倒逼产品升级,价格波动的逻辑已从 “供需缺口驱动” 转向 “成本管控 + 效率比拼”。对于从业者而言,与其过度关注短期价格涨跌,不如借中秋契机优化产能结构。在鸡蛋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浪潮中,唯有具备成本优势与品质溢价的市场主体,才能在 “稳价时代” 实现可持续发展。
(数据支持:东方财富网、中商情报网、卓创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