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淘汰鸡价格全景:稳字当头,区域分化显著
(一)均价延续震荡,短期波动收窄
截至 2025 年 9 月 23 日,淘汰鸡市场持续维持近期的平稳态势。全国淘汰鸡日均价为 4.59 元 / 斤,与上周环比持平,价格在相对稳定区间内波动,近两周呈现 “稳中有调” 的走势。
从区域分布分析,主产区山东、河南等地,凭借较大的养殖规模和活跃的活禽交易等优势,活禽淘汰鸡均价保持在 4.7 - 4.9 元 / 斤。该地区养殖户多采用传统养殖模式,与周边活禽市场联系紧密,价格相对坚挺。而河北、江苏等地,屠宰场收购价处于 4.1 - 4.6 元 / 斤,屠宰企业的收购策略以及市场需求对价格起关键作用。西南、华南低价区,淘汰鸡价格维持在 3.6 - 4.0 元 / 斤,消费市场的疲软以及当地养殖结构特点,致使价格难有明显提升。南北价差扩大至 1 元 / 斤以上,清晰反映出区域供需结构的显著差异。
(二)主销区与主产区联动特征
主销区北京、上海等地在市场中具有风向标的重要作用。临近中秋节,居民采购热情高涨,活禽走货速度明显加快,价格较上周微涨 0.1 元 / 斤 ,主流批发价达到 4.8 - 5.0 元 / 斤。然而,屠宰场方面,由于前期大量收购囤积,库存高企,周转天数达到 12 天,导致屠宰企业压价意愿强烈。河北、天津等地屠宰收购价回落 0.2 元 / 斤 ,“活禽强、屠宰弱” 的市场分化态势显著,其背后是市场供需的微妙平衡在发挥作用。
二、供需两端博弈:供应放量与需求疲软并存
(一)供应端:主动淘汰加速,存栏结构深度调整
从供应端来看,当前蛋鸡存栏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目前,在产蛋鸡存栏中,450 日龄以上的老鸡占比达 18% ,较正常年份高出 5 个百分点,给养殖户带来较大压力。在山东养殖场,养殖户面临着高昂的饲料成本,玉米价格高达 3480 元 / 吨,豆粕价格涨至 4500 元 / 吨 ,而蛋价持续低迷,主产区仅 3 元 / 斤 ,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在此情形下,养殖户延淘意愿减弱,山东、河南等地屠宰企业监测显示,淘汰量环比增加 15% ,更多老鸡被送往屠宰场。
但另一方面,自 7 月起,鸡苗补栏量连续 5 周下降,累计跌幅达 5.23% ,这意味着 9 月新增开产鸡群将减少。虽然目前存栏总量仍高达 12.92 亿只 ,处于高位,但短期内,淘汰鸡供应不会出现 “断崖式” 增长。养殖户在淘汰和补栏决策上需综合考量当下成本压力与未来市场供应规划。
(二)需求端:屠宰与加工环节双重压制
需求端形势亦不容乐观,屠宰和加工环节对淘汰鸡市场形成双重压制。当前,屠宰企业开工率仅 65% ,车间生产冷清,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 12 天 ,而正常情况仅需 7 天。大量库存积压致使屠宰企业资金压力巨大,为缓解压力,山东、河北等地屠宰企业对淘汰鸡压价,每斤压低 0.2 - 0.3 元 ,养殖户面临鸡价下跌困境。
冷库方面同样问题突出,上半年低价收购的淘汰鸡,至今仍有 30% 未出库 ,河南、东北冷库库存量达 1.2 万吨 。这些库存严重抑制鲜品收购需求。终端消费市场表现不佳,消费者在超市或农贸市场面对淘汰鸡时,购买意愿较低。
与此同时,生猪市场变化对淘汰鸡市场产生较大影响。生猪价格回升至 13.85 元 / 公斤 ,对于食品加工企业而言,猪肉价格优势凸显,企业纷纷将采购需求转向猪肉,淘汰鸡在深加工领域的替代优势被大幅削弱,淘汰鸡交易市场活跃度降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鸡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发展路径成为养殖户和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区域市场特写:北稳南弱,活禽与屠宰市场分道扬镳
(一)高价区(河南、山东):养殖密集区博弈加剧
河南和山东作为全国蛋鸡存栏大省,在淘汰鸡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目前两地 450 日龄以上老鸡占比超 20%,高于其他地区。临近中秋佳节,养殖户集中淘汰老鸡,周度出栏量增长 20%,市场淘汰鸡供应量大幅增加。
然而,屠宰场以 “库存高、资金紧” 为由对淘汰鸡压价。山东某屠宰场负责人表示仓库积压大量鸡肉,资金周转困难,无法高价收购淘汰鸡。在此情况下,活禽交易价为 4.7 - 4.9 元 / 斤,较上周微跌 0.1 元 / 斤 。价格小幅下跌却直接导致养殖户利润降低,在市场博弈中,养殖户处于被动地位,需在出栏量和价格间艰难寻求平衡。
(二)中价区(河北、江苏):冷库库存成价格天花板
在河北,冷库储存大量淘汰鸡,目前冷库淘汰鸡库存去化率不足 50% ,为腾出空间迎接新收购,屠宰场压价收购淘汰鸡。河北某小镇养殖户反映价格过低,面临亏损困境。主流价 4.2 - 4.4 元 / 斤 ,较上月下跌 0.3 元 / 斤 ,价格持续下跌使养殖户经营压力增大。
江苏情况有所不同,受毛鸡出栏减少影响,养殖户惜售情绪升温,认为鸡少价格应上涨,不愿低价出售淘汰鸡。江苏某村庄养殖户老张表示将继续观望等待价格上涨。这种惜售情绪使活禽价格小幅反弹至 4.9 元 / 斤 。但屠宰环节仍以消化库存为主,屠宰企业仓库堆满前期收购的淘汰鸡,对新收购积极性不高,市场陷入 “供需僵持” 局面,养殖户和屠宰企业均在等待市场变化,双方僵持不下。
(三)低价区(西南、华南):消费疲软拖累价格
西南和华南地区近期遭遇台风及阴雨天气。广东某农贸市场因天气原因,市场冷清,活禽交易受阻,终端走货放缓,淘汰鸡销售困难。四川某养殖场老板表示鸡难卖且价格持续下跌,经营陷入困境。
受此影响,淘汰鸡价格稳中有跌,屠宰收购价 3.8 - 4.0 元 / 斤 ,部分地区甚至跌破 3.8 元 / 斤 。价格下跌导致养殖户亏损加剧,为减少损失,400 日龄以下蛋鸡提前淘汰比例升至 10% 。养殖户提前淘汰未到正常淘汰日龄的蛋鸡,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压力,使价格更难回升,在市场博弈中,养殖户处境艰难,只能期待天气好转和市场需求增加来改变现状。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筑底,中期关注两大变量
(一)短期(1-2 周):中秋效应短暂提振,难改震荡基调
随着中秋节临近,淘汰鸡市场出现变化。节前一周,活禽市场因备货需求增加,价格有望小幅反弹,预计涨幅在 0.1 - 0.2 元 / 斤。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贩积极采购活鸡准备节日销售。但屠宰场库存高企问题依旧存在,同时猪肉替代效应不容忽视,猪肉价格波动影响淘汰鸡市场需求。在此情况下,高价区价格虽可能上涨,但预计难以突破 4.9 元 / 斤关口。
节后,集中淘汰潮显现,大量淘汰鸡涌入市场,供应增加,价格预计回落,跌幅约 0.2 元 / 斤。养殖户应抓住节前出栏窗口,合理安排淘汰鸡出栏时间,避免节后价格下跌造成损失。山东某养殖场养殖户老王表示将趁节前价格尚可时尽快出售老鸡,以防节后亏损。
(二)中期(9 月底 - 10 月):成本与库存决定方向
从中期来看,9 月底到 10 月期间,淘汰鸡价格走向主要由成本和库存两大因素决定。饲料成本变化对养殖户决策影响重大,若豆粕价格突破 4800 元 / 吨,养殖户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可能选择恐慌性淘汰以减少损失。大量淘汰鸡集中上市将在短期内推高价格,预计涨幅可达 0.3 元 / 斤。河南某养殖村养殖户讨论市场行情时表示,若豆粕价格继续上涨将只能出售蛋鸡,否则养殖亏损加剧。
相反,冷库库存变化也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若冷库集中抛售,日抛售量超过 500 吨,市场淘汰鸡供应量将大幅增加,价格可能急跌,预计跌幅在 0.2 元 / 斤。河北某冷库前货车排队装载淘汰鸡,冷库负责人表示若市场行情不佳将抛售库存。
不过,从中长期看,10 月蛋鸡存栏进入季节性低点,淘汰鸡供应收缩,将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预计价格将小幅回暖至 4.6 - 4.8 元 / 斤。养殖户可根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整养殖策略,把握市场机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五、操作建议:精准把握淘汰节奏,规避价格波动风险面
对当前淘汰鸡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养殖户、屠宰场和贸易商需采取灵活且精准的策略,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养殖户:合理规划淘汰,把握出栏时机
对于养殖户而言,当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养殖决策的难度。建议优先淘汰 480 日龄以上的低产鸡,此类鸡产蛋效率大幅下降,继续饲养不仅增加饲料成本,还占用养殖空间。例如山东一位养殖户通过及时淘汰老鸡,将养殖资源集中于更具潜力的鸡群,有效降低了成本。同时,抓住中秋前的出栏窗口,逢高出栏是实现收益的关键。中秋期间市场需求增加,价格相对较高,但应避免过度压栏至 10 月,因 10 月通常为消费淡季,市场需求减少,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跌。养殖户在决策前还应密切关注饲料成本变化,豆粕、玉米价格涨跌直接影响养殖成本,若成本持续上升,可能需加快淘汰节奏;反之,则可适当调整策略。
屠宰场:控制成本,优化库存管理
屠宰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面临库存高企和成本压力的双重挑战。利用期货工具锁定豆粕、玉米等饲料原料成本是有效应对方法,通过期货市场可提前锁定原料价格,避免价格波动导致成本增加。某大型屠宰企业通过期货套期保值成功稳定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控制鲜品收购量,以消化冷库库存为主是当下重要策略。目前冷库积压较多淘汰鸡库存,消化库存可减轻资金压力,降低运营风险。收购时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库存情况合理调整收购价格和数量,避免盲目收购导致库存进一步积压。
贸易商:关注区域价差,把握套利机会
贸易商在淘汰鸡市场中承担连接产区和销区的重要角色。当前,河南 - 广东区域价差达到 1.2 元 / 斤,为贸易商提供了跨区套利机会。贸易商应关注价差变化,抓住 7 - 10 天的跨区套利窗口,进行合理贸易操作。运输过程中,严格控制运输损耗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路线,采用科学的包装和保鲜措施,可有效减少损耗。如使用专业冷藏运输车辆,确保淘汰鸡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减少因损耗造成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