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均价持平背后的 “稳字诀”
(一)价格锚定 61.58 元 / 公斤,区域分化显著
2025 年 9 月 23 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羊肉均价稳定在 61.58 元 / 公斤,与前一日价格持平,且近两周以来始终在 61.2 - 61.9 元 / 公斤区间内窄幅波动。表面稳定的价格之下,实则区域市场差异巨大。
北方作为我国重要的肉羊主产区,在价格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内蒙古呼和浩特羊肉价格为 60 元 / 公斤,其广袤草原为肉羊养殖提供了天然牧场,使得养殖成本相对较低;河北石家庄羊肉价格为 65.5 元 / 公斤,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在区域羊肉流通中占据关键地位。
南方销区羊肉价格则呈上涨态势。广东佛山羊肉价格高达 74.6 元 / 公斤,该地区经济发达,消费者对羊肉品质和口感要求较高,且当地肉羊产量有限,主要依赖外地调入,运输成本及市场供需关系共同推动价格上升;上海羊肉价格为 67 元 / 公斤,国际化大都市的高消费能力和多元化饮食文化,使羊肉在市场中颇受青睐,价格亦处于高位。南北之间 24% 的价差,深刻反映出节日消费拉动下区域供需的错配情况。
(二)规格与品类差异主导价格分层
羊肉市场存在基于规格和品类差异的价格分层现象。精修去骨羊肉,因其经过精细处理,去除骨头和多余脂肪,肉质鲜嫩且烹饪便捷,深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喜爱,价格处于 68 - 72 元 / 公斤区间,可视为市场中的高端产品。
带骨羊肉价格在 58 - 62 元 / 公斤左右,虽需消费者自行处理骨头,但骨头中的骨髓与肉香交融,炖煮时能释放浓郁香味,为菜肴增添独特风味,拥有大量忠实消费者。
羊肉卷(调理品)价格在 52 - 56 元 / 公斤,多为羊肉切片卷制而成,方便涮火锅食用。不过由于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了一些调味料和添加剂,价格相对较低,更符合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需求。不同品类之间高达 20% 的价差,充分体现了市场对不同产品的价值判断。
在优质品种面前,普通育肥羊肉价格相对较低,维持在 60 元 / 公斤左右。这类羊肉虽无独特生长环境和饲养方式,但凭借稳定产量和适中价格,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在羊肉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
二、三大核心因素筑牢价格 “稳定器”
(一)供应端:产能收缩与进口补充双轮驱动
羊肉价格的稳定得益于供应端的有效调控。国内产能方面,2025 年能繁母羊存栏量降至 1.15 亿头,较 2023 年减少 600 万头,这一数据变化标志着产能调整的开始。2025 年 3 月内蒙古寒潮的侵袭,对肉羊养殖造成巨大冲击,羔羊成活率下降 12%。在此情况下,预计全年羊肉产量为 520 万吨,虽与去年同比持平,但优质产能占比提升了 15%,实现了在产量稳定基础上的品质升级,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羊肉的需求。
进口供应链在国内产能调整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红海危机使海运成本提高 35%,但我国通过拓展阿根廷、智利等南美新货源,成功克服这一困难。2025 年 9 月,羊肉进口量环比增加 8%,有效填补了国内约 50 万吨的羊肉缺口,稳定了国内羊肉市场供应。
(二)需求端:旺季温和复苏,结构分化明显
需求端是市场变化的重要反映。中秋、国庆双节前一周,餐饮渠道率先活跃,羊肉采购量周增 10%,火锅、烧烤类消费占比提升至 35%,推动南方销区价格小幅上涨。以广东火锅店为例,节假日期间排队就餐现象普遍,消费者对羊肉火锅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家庭消费增速相对缓慢。受生猪、鸡肉低价替代影响,家庭消费增速放缓至 3.2%。北方市场终端销量同比持平,整体呈现 “餐饮旺、家庭稳” 的结构特征。家庭消费者在选择食材时,会综合考虑不同肉类价格和营养成分,这使得家庭消费对羊肉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小。
(三)成本端:饲料回落与政策补贴双重托底
成本端是支撑羊肉价格稳定的基础。玉米、豆粕价格较 6 月高点回落 10%,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规模牧场自繁自育成本降至 58 元 / 公斤。
政策补贴也对稳定成本起到关键作用。全国 200 个县实施养殖补贴政策,每只基础母羊补贴 30 元,行业亏损面收窄至 15%,增强了养殖端挺价意愿,有力支撑价格守住 61 元 / 公斤的成本关口。在一些养殖大县,养殖户积极响应政策,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技术,推动肉羊养殖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产业链各环节的 “攻防战”
(一)养殖户:从 “量” 到 “质” 的转型关键期
养殖户正处于从注重数量到提升质量的转型关键阶段。中小散户意识到低产能母羊(PSY<20 只)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加速淘汰此类母羊,转而培育湖羊、杜泊羊等高效品种。PSY 达 25 只以上的规模场占比提升至 48%。
内蒙古一位牧场主表示,当前每出栏一只羊利润仅 35 元,但通过品种改良和精细化管理,牧场抗跌能力比去年增强 20%。该牧场在养殖过程中,对饲料选择、羊舍清洁等环节严格把控,还定期邀请专家指导,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在市场竞争中逐渐站稳脚跟。
(二)加工企业:趁势布局高端市场
加工企业积极布局高端市场。东来顺、小肥羊等品牌加大对宁夏滩羊、乌珠穆沁羊的采购量,并推出 “现切鲜羊肉” 礼盒,售价超过 200 元 / 盒,溢价率达 40%,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关注。
预制菜企业也积极开发羊肉臊子、羊蝎子火锅等半成品,带动加工品需求增长 9.5%,有效消化了部分低价原料肉。在预制菜工厂,工人熟练操作机器将新鲜羊肉加工成半成品,经严格质量检测后运往各大超市和餐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三)消费者:理性选购下的品质升级
消费者在选购羊肉时更加理性,推动了品质升级。超市数据显示,50 - 70 元 / 公斤价格带产品销量占比达 65%,消费者不再单纯追求低价,而是更关注 “原切”“排酸”“有机认证” 等品质标签。宁夏滩羊、盐池滩羊的线上搜索量周增 30%,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优质选择。
业内人士建议,选购羊肉时应注意查看 GB/T 9961 - 2008 原切标准,避免购买含卡拉胶的调理羊肉。在超市肉类区,消费者仔细挑选羊肉,查看标签并询问工作人员羊肉产地和品质。有消费者表示,随着生活条件改善,更注重食品品质和健康,愿意花费更多购买优质羊肉。
四、后市展望:“稳中有升” 仍是主基调
(一)短期:节日效应支撑价格小幅震荡
中秋佳节临近,中秋前两日(9 月 26 - 27 日),南方销区羊肉价格有望短暂冲高至 63 - 65 元 / 公斤。广东等地在中秋期间,餐馆会推出各类羊肉特色菜肴,家庭聚餐也常将羊肉作为餐桌食材。然而,节后需求回落,价格可能回调 1% - 2%。
北方产区若冻品库存消化加速(当前周转天数 12 天),价格有望向 62 元 / 公斤靠拢。内蒙古等地冷库工作人员正加快冻品羊肉库存消化速度,随着库存减少,市场供应将更加合理,价格也将趋于稳定。
(二)中长期:供需紧平衡催生涨价预期
从长期来看,羊肉市场供需处于紧张平衡状态。产能去化传导作用逐渐显现,8 月能繁母羊存栏同比下降 6.8%,预示 2026 年春节后商品羊供应将减少 8% - 10%。加之冬季养殖成本上升,机构预测 12 月均价可能达到 68 元 / 公斤。部分养殖地区养殖户面临冬季养殖成本增加问题,需购置更多饲料和保暖设备以保障羊只健康生长。
政策红利释放为市场发展注入动力。“绿色蛋白” 补贴扩大至 500 个县,餐饮消费刺激政策带动羊肉需求增长 5%,进一步推动价格上行。部分城市出台餐饮消费补贴政策,鼓励消费者外出就餐,大幅增加了羊肉在餐饮市场的需求。
(三)风险提示
羊肉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潜在风险。冬季疫病(如口蹄疫)可能对产能造成冲击,一旦爆发,将导致大量羊只死亡,严重影响市场供应;国际海运突发事件可能影响进口,打乱进口节奏。红海危机期间,海运成本大幅上升,进口羊肉数量受到影响,对国内羊肉市场稳定供应带来挑战。
为应对风险,养殖户可利用 “期货 + 保险” 工具锁定销售价格,降低市场波动损失;消费者可在当前价格平稳期储备优质羊肉,推荐羊排、羊腿等部位,这些部位肉质鲜嫩,适合中秋家庭聚餐。超市提供多种品牌羊肉产品,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
结语:在 “稳价” 中看见产业升级
当前羊肉市场的稳定,是产能去化与需求升级的阶段性平衡,也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价格趋于稳定后,养殖户专注品种改良,加工企业深耕品质细分,消费者拥有更透明的选择,这一系列变化或许意味着羊肉产业正逐步走向成熟。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中国畜牧业协会、惠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