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白条鸡均价呈小幅上扬态势,区域分化特征极为显著
(一)均价环比微幅上涨,终结连续两周回调趋势
9 月 24 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白条鸡平均价格为 17.96 元 / 公斤,较前一日上升 1.1%,自 9 月中旬以来的震荡回调态势得以终结。相关数据表明,当日最高价出现在广西南宁农产品中心,达到 32.00 元 / 公斤,主要原因是当地优质土鸡需求旺盛;最低价为河北黄淮农产品市场的 11.60 元 / 公斤,南北价差扩大至 20.4 元 / 公斤,这清晰地反映出不同品类和区域市场的供需差异。
(二)主产区与销区价格走势呈现分化状态
北方主产区以低价走量为主要策略,山东青岛抚顺路市场价格为 18.00 元 / 公斤、河南万邦市场价格为 12.50 元 / 公斤。由于受到生猪低价(12.75 元 / 公斤)分流消费的影响,终端产品走货速度较慢;南方销区凭借活禽消费优势价格逆势上涨,上海农产品中心价格为 21.90 元 / 公斤、广东佛山中南市场价格为 18.20 元 / 公斤。中秋过后,家庭煲汤、卤味等需求提升,推动优质白条鸡出现 15%-20% 的溢价。
二、三大核心因素驱动价格短期内出现反弹
(一)供应端:阶段性缩量对价格底部形成支撑
9 月全国白羽肉鸡出栏量环比下降 3%,主要原因在于 7-8 月高温致使雏鸡成活率降低,同时部分养殖户因前期亏损提前淘汰,导致 1.8-2.2 公斤规格白条鸡供应减少。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重点屠宰企业开工率提升至 68%,但毛鸡收购量同比减少 5%,这迫使企业提价抢收适重鸡源。以山东为例,当地多家屠宰厂因鸡源不足,自 9 月中旬后陆续上调收购价 0.1-0.2 元 / 斤,进而刺激养殖户惜售情绪,进一步收紧了市场供应。
(二)需求端:节日效应与消费升级形成共振
中秋过后,餐饮市场迎来 “错峰消费”,北京、上海等地连锁快餐店白条鸡采购量周增长 8%,主要用于汉堡、沙拉等半成品加工;同时,家庭端对冷鲜鸡的认可度不断提升,300 克装小份包装白条鸡销量环比增长 12%,推动其均价较农贸市场散装鸡溢价 30%。据盒马鲜生数据,其冷鲜鸡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 25%,其中,冰鲜三黄鸡、清远鸡成为家庭煲汤、白切的首选,充分凸显在消费升级趋势下,高品质白条鸡的市场潜力。
(三)成本端:饲料价格高位对价格形成支撑
玉米价格为 2.5 元 / 公斤、豆粕价格为 3.3 元 / 公斤,白羽肉鸡养殖成本达 17.5 元 / 公斤,与当前均价基本持平。山东某规模化养殖场数据显示,1.8 公斤以上白条鸡养殖周期为 45 天,饲料成本占比达 70%。在成本刚性支撑下,养殖户低价抛售意愿减弱。若饲料价格持续处于高位,白条鸡价格向下调整空间有限,成本端成为稳定价格的重要基础。
三、区域市场特写:南北博弈下的价格逻辑存在差异
(一)北方市场:以低价跑量为主,冻品库存压力依然较大
北方作为白羽肉鸡主产区,呈现出 “低价跑量” 的显著特征。河北、河南等地白条鸡均价徘徊在 12-14 元 / 公斤,甚至低于成本线 0.5-1 元 / 公斤 。山东某大型屠宰企业负责人透露,因冻品库存积压,库容利用率达 90%。为缓解库存压力,企业优先收购 1.2-1.5 公斤小规格鸡,分割加工成冻品,其中冻鸡翅、鸡胸肉出厂价分别为 18 元 / 公斤、10 元 / 公斤,扣除加工、仓储成本后,利润空间仅 3%-5%,只能依靠走量维持运营。以河北黄淮农产品市场为例,日白条鸡交易量达 200 吨,较上月增长 8%,但价格仍在低位震荡。
(二)南方市场:秉持优质优价原则,活禽消费韧性凸显
南方凭借地方品种优势,主打 “优质优价” 策略。广东、福建等地的 “三黄鸡”“胡须鸡” 肉质鲜美、风味独特,2 公斤以上优质白条鸡批发价可达 20-22 元 / 公斤,较白羽鸡溢价 50%。广州江南市场数据显示,中秋后活鸡交易量虽下降 10%,但冷鲜白条鸡销量上升 15%,消费者对 “现场屠宰” 向 “冷链加工” 的接受度逐步提高。广东温氏集团加大对优质鸡养殖投入,其旗下 “温氏清远麻鸡” 在广东市场占有率超 30%,成为家庭消费、餐饮采购的首选,凸显南方优质鸡市场潜力。
四、后市展望:短期以震荡为主,中长期取决于产能调整
(一)短期(1-2 周):节日效应消退,价格或出现小幅回落
预计国庆后,随着终端备货结束,白条鸡均价或回调至 17.5-17.8 元 / 公斤。北方产区受冻品库存高企(当前库容率 75%)的压制,低价促销仍将持续;南方销区因优质鸡供应偏紧,19-21 元 / 公斤价格区间或成为常态。以北京市场为例,节后餐饮采购量预计减少 20%,家庭消费回归日常水平,白条鸡需求降温,价格将随之下调;而广州市场因优质鸡出栏周期长,短期内供应难以大幅增加,价格仍将维持高位。
(二)中长期(10 月后):产能去化决定价格上限
若 9 月能繁种鸡存栏量延续 8 月 12% 的去化率,叠加冬季产蛋率下降,2026 年春节前白条鸡供应缺口或达 5%,推动价格回升至 18.5-19 元 / 公斤;反之,若养殖户集中补栏导致产能过剩,价格或下探至 17 元 / 公斤,重回成本线附近震荡。山东益生种禽数据显示,若种鸡存栏持续下降,明年一季度商品代鸡苗供应将减少 15%,进而影响白条鸡出栏量,成为价格上涨的关键支撑;但如果养殖户盲目跟风补栏,市场供应过剩,价格下行压力将加剧。
(三)从业者策略建议
养殖户:北方养殖户应逢高出栏 1.5-1.8 公斤适重鸡,南方养殖户应加大优质品种(如文昌鸡、清远鸡)补栏力度,错峰供应元旦、春节市场。山东某养殖户通过合理安排出栏时间,在中秋前以 14 元 / 公斤出售适重鸡,收益较去年同期增加 15%;广东养殖户加大优质鸡补栏,计划在元旦期间出栏,抢占节日市场份额。
经销商:应关注南北价差扩大机会(当前超 10 元 / 公斤),开展跨区域调运,同时布局小规格分割品以应对餐饮刚需。河南某经销商利用南北价差,从北方调运白条鸡至南方销售,月利润增长 20%;同时,针对餐饮市场推出 100 克装鸡胸肉、鸡翅根等小包装产品,满足餐饮企业小批量采购需求。
消费者:短期可选择北方低价白条鸡(12-14 元 / 公斤)用于家庭烹饪,中长期关注南方优质冷鲜鸡促销节点(如双 11、冬至)。北京消费者李女士表示,近期会选择价格实惠的北方白条鸡煲汤、炖菜;而广东消费者张先生则期待双 11 期间优质冷鲜鸡降价,囤货过节。
结语
当前白条鸡市场正处于 “供应收缩初期 + 消费习惯转型” 的关键时期,短期价格微涨是供需错配与成本支撑的直接体现,中长期仍需产能去化与消费升级的深度协同。对于从业者而言,把握区域分化机遇、优化产品结构是破局的关键所在;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分化期正是按需选择高性价比产品的最佳时机。关于此轮白条鸡价格上涨能否持续到年底,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