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中秋备货高峰期后,我国鸡蛋市场在半个月内呈现显著的价格波动特征,形成 "先扬后抑" 的运行态势。前期受月饼生产原料需求及秋季开学季集中采购驱动,鸡蛋价格出现阶段性上涨;但随着节日效应消退,市场价格迅速回落,单周跌幅达 2.6 元 / 公斤。这种剧烈的价格波动使得蛋鸡养殖行业刚刚实现的盈利局面难以持续,折射出产业发展中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
一、9 月初 "双需求" 拉动下的价格上行与潜在供应压力
进入 9 月,鸡蛋市场迎来传统消费旺季。从需求侧分析,月饼生产企业的集中采购形成强大拉动,据统计,华南地区单周蛋黄采购量达 15 万吨,约占常规月度需求量的 50%;同时,全国中小学秋季开学引发的食堂备货需求,促使终端采购量环比增长 20%。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16 日,全国主要养殖区域鸡蛋出场均价攀升至 7.4 元 / 公斤,较 8 月初低点上涨 1.8 元 / 公斤,涨幅达 32%;北京新发地、广州江南等核心批发市场的粉蛋批发价突破 8 元 / 公斤,创 2023 年年中以来新高。
然而,此次价格上涨缺乏坚实支撑。从供应端来看,当前全国蛋鸡存栏量维持在 12.9 亿只的历史高位,日均产蛋量稳定在 10 万吨以上。同时,前期储存的冷库蛋集中出库,部分区域出库量占比达 30%,有效抵消了需求增长带来的价格推动作用,导致本轮价格涨幅显著低于历史同期水平,未能形成典型的节日暴涨行情。
二、需求收缩与供应回升双重作用下的价格快速回落
随着中秋节临近,鸡蛋市场供需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需求端呈现断崖式下降:9 月下旬,月饼生产企业基本完成原料储备,鸡蛋采购量锐减 60% 以上;贸易商基于市场预期调整采购策略,库存周转速度显著放缓。
供应端则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受气温转凉影响,蛋鸡产蛋率从 8 月的 88% 回升至 91%,单日新增蛋品供应近 500 万公斤;同时,8 月份 4400 万羽的鸡苗补栏量创下近十年同期新高,预示未来产能将持续释放。
在供需关系逆转的背景下,鸡蛋价格出现剧烈回调。监测数据显示,9 月 16 日至 22 日期间,全国鸡蛋均价从 7.4 元 / 公斤骤降至 4.8 元 / 公斤,跌幅达 35%。河北、山东等主产区养殖场出场价跌破 4.5 元 / 公斤,回归至 8 月初价格水平。从市场趋势研判,随着节日需求完全消退,居民日常消费恢复常态,叠加持续的供应压力,预计短期内鸡蛋价格仍将保持下行趋势,部分产区价格或逼近养殖成本线。
三、蛋鸡养殖行业盈利周期的短暂性与持续性挑战
本轮价格波动对蛋鸡养殖行业产生显著影响。自 2023 年春节后至 8 月底,行业持续处于亏损状态,部分区域单只蛋鸡亏损超过 5 元。9 月初的价格上涨短暂改善了行业盈利状况,单斤鸡蛋最高盈利达 1.8 元。但随着价格快速回落,养殖收益大幅缩水。以当前 4.8 元 / 公斤的出场价计算,扣除 2.98 元 / 公斤的饲料成本及其他运营费用,部分养殖户已临近盈亏平衡点。
展望后续市场,若蛋价持续下行而饲料成本保持高位,预计 10 月份中小养殖户将再次面临亏损风险。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依然较高,8 月 3.6 元 / 羽的鸡苗价格处于历史高位,预示未来蛋鸡存栏量将进一步增加,持续的供应压力将对价格形成长期抑制,行业盈利周期难以有效延长。
结语:鸡蛋市场 "旺季不旺" 背景下的产业应对策略2023 年中秋前后鸡蛋市场的价格波动,充分验证了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决定性作用。面对行业周期性波动,蛋鸡养殖企业应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一方面,把握当前盈利窗口期,有序淘汰 450 日龄以上低产蛋鸡,优化产能结构,降低养殖成本;另一方面,强化市场监测,科学制定补栏计划,避免陷入 "越养越亏" 的恶性循环。
对于消费者而言,当前蛋价回调提供了良好的采购时机。建议在采购时注重产品新鲜度,优先选择生产日期较近的产品,规避储存时间过长的冷库蛋,以实现消费效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