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价格分析 → 文章内容

2025年9月26日全国生猪市场行情综述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9/26 12:45:03 关注:97 评论: 我要投稿

  一、全国生猪市场核心行情:均价创年内新低,仔猪加速下跌

  (一)生猪价格:22 省跌破 6.5 元 / 斤,广西探底 5.6 元 / 斤

  2025 年 9 月 26 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市场态势严峻。据卓创资讯数据,当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 12.35 元 / 公斤,折合每斤约 6.17 元 ,较前一日环比下跌 0.17 元 / 公斤。从区域分布来看,在全国 27 个监测省份中,多达 22 个省份价格呈现下跌态势,仅海南价格仍维持在 7 元 / 斤以上,报价 7.4 元 / 斤,但日跌幅亦达到了 0.2 元 / 斤,这意味着海南的价格优势正逐步减弱。
  北方产区的辽宁、河北等地,生猪价格已降至 6.1 - 6.3 元 / 斤。辽宁作为重要的生猪养殖大省,其价格下跌反映出北方地区供应压力较大,养殖户出栏意愿强烈,市场猪源充裕,供大于求的格局较为显著。南方的广西、广东情况更为严峻,价格低至 5.6 - 5.9 元 / 斤。广西探底至 5.6 元 / 斤,成为全国价格洼地,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超过 30%。如此大幅度的下跌,致使超 80% 的养殖户陷入深度亏损状态,养殖成本持续攀升,而猪价却持续走低,养殖户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部分养殖户甚至对能否度过艰难时期表示担忧。
  (二)仔猪价格:10 公斤外三元仔猪均价 280 元 / 头,成本线告破

  仔猪市场同样呈现持续下跌态势。猪好多数据显示,全国 10 公斤外三元仔猪均价在 28 - 30 元 / 公斤,换算下来每头约 280 - 300 元,然而这一价格较 8 月已下跌 15%。在山东、河北等地,散户抛售现象较为突出。由于市场行情不佳,散户对未来猪价信心不足,担心仔猪养大后亏损加剧,于是纷纷低价抛售。10 公斤仔猪价格低至 220 元 / 头,已跌破 260 元 / 头的繁育成本线。这意味着养殖户每卖出一头仔猪,均会承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不少散户表示养殖压力巨大。
  而在四川、江苏等地的规模化猪场,报价相对较高,在 300 - 380 元 / 头。但由于规模化猪场的防疫成本高企,加上仔猪价格下跌,其亏损幅度也达到了 20%。规模化猪场虽然在养殖技术、管理等方面具备优势,但面对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同样难以独善其身。为维持猪场运营,其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优化养殖流程、降低饲料成本等,但效果尚不明显。
  二、三大核心因素拖累猪价:高存栏、高冻品、高悲观情绪共振

  生猪价格的大幅下跌并非偶然,背后是供应、库存、情绪三大核心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三大因素对生猪市场形成重压,使得猪价在短期内难以回升。
  (一)供应端:产能去化停滞,出栏体重反增
  从供应端分析,产能去化陷入停滞状态,给市场带来较大压力。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8 月能繁母猪存栏 4045 万头,环比仅降 0.3%,超出绿色区间(3900 万头)145 万头 。在此数据背后,是集团化猪场与散户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集团化猪场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在逆周期中不断扩张,填补了散户退出留下的缺口,甚至实现了反超。这种情况导致实际生猪供给弹性高达 120%,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远超预期。
  不仅如此,9 月出栏生猪均重 122 公斤,同比增加 5 公斤。养殖户普遍存在压栏赌涨心理,期望在未来猪价上涨时获取更高收益,却未料到这种行为导致市场隐性库存激增。屠宰企业原本按照正常计划进行收购,然而目前日均收购量超计划 20%,这使得屠宰企业面临较大库存压力,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过于求。例如在山东的一些养殖大县,许多养殖户面对不断下跌的猪价仍心存侥幸,不愿轻易出栏,导致当地生猪存栏量持续增加,市场供需矛盾愈发突出。
  (二)库存端:冻品库容比达 24.8%,逼近 2021 年崩塌前夜

  库存端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猪肉 207 万吨,同比增长 13.5%。大量进口猪肉的涌入,使得国内市场的猪肉供应量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国储肉轮库 26 万吨,原本旨在调节市场供需、稳定价格,但恰逢餐饮复苏不及预期,市场对猪肉的需求未达预期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猪肉货源被迫进入冻品库存。
  据卓创调研数据显示,9 月第三周全国冻品库容比仍达 24.8%,而在 2021 年同期价格崩塌前夜,这一数据仅为 26%,二者极为接近。更为严峻的是,部分 2024 年 Q4 入库的 “老冻” 已逼近 18 个月保质期。对于这些即将过期的冻肉,屠宰厂不得不以低于现货 15% 的价格抛货,这无疑对本就低迷的鲜品市场造成沉重打击。在广东的一些肉类批发市场,由于冻品的大量抛售,鲜猪肉的价格受到严重压制,许多批发商经营状况不佳。
  (三)情绪端:期货深度贴水,负反馈螺旋加剧

  情绪端的悲观情绪也在不断蔓延,对猪价产生负面影响。9 月 25 日,生猪期货 LH2511 合约结算价 14910 元 / 吨(约 7.45 元 / 斤),较现货贴水 1200 元 / 吨,空头持仓量增 15%。期货市场的这种深度贴水,反映出市场对未来猪价的悲观预期。
  养殖户看到期货价格持续走低,对未来市场信心不足,纷纷恐慌性提前出栏。据统计,周度出栏量环比增 8%,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应压力,形成了 “价格跌 - 出栏增 - 价格再跌” 的恶性循环。即便处于传统的中秋国庆备货期,也未能提振市场信心。在河南的一些农村地区,养殖户原本期望在节日期间猪价能够上涨,但随着市场行情恶化,不得不提前将生猪出栏以减少损失。然而,这种恐慌性出栏使得市场猪源更加充足,猪价进一步下跌,形成了难以打破的负反馈螺旋。
  三、区域市场特征:北方抗跌、南方领跌,品种分化加剧

  (一)北方产区:散户加速出清,规模场挺价效应显现

  在北方产区,生猪市场呈现出散户加速出清、规模场挺价的复杂局面。以辽宁、吉林等地为例,近期中小散户集中退出养殖市场,使得当地 120 公斤以上大猪占比降至 30%。大猪数量的减少,直接导致屠企收购难度上升,为保证收购量,屠企不得不适当提高价格,局部地区生猪价格止跌反弹,每斤上涨了 0.1 元,外三元主流价达到 6.2 - 6.4 元 / 斤。这一价格反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殖户的压力,也让市场看到些许希望。
  然而,并非北方所有地区都能如此。河北、山西等地面临截然不同的情况。由于非洲猪瘟的零星爆发,养殖户陷入恐慌,纷纷选择提前出栏,导致市场上猪源大量增加。在这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价格自然难以维持稳定。与上周相比,河北、山西的生猪价格每斤再跌 0.2 元,养殖户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在河北的一些农村,许多养殖户对市场行情表示担忧。他们原本期望在中秋、国庆等节日期间,猪价能够上涨从而获得收益。然而,非洲猪瘟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预期。为减少损失,他们不得不忍痛将尚未达到最佳出栏体重的生猪提前卖出,而这些生猪的价格往往比正常情况低很多。一些养殖户表示,已经亏损严重,如果猪价继续下跌,可能无法承受,只能选择放弃养殖。
  在这场市场博弈中,散户与集团化猪场的不同行为也加剧了市场的割裂。散户由于资金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差,在面对市场波动和疫情威胁时,往往只能选择抛售生猪以尽快回笼资金。而集团化猪场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完善的防疫体系,有能力在市场低迷时坚持挺价,等待市场回暖。这种 “散户抛、集团挺” 的局面,使得北方产区的生猪市场呈现出复杂而微妙的态势。
  (二)南方销区:消费疲软叠加低价猪冲击,价格无底洞

  南方销区的生猪市场同样不容乐观,消费疲软和低价猪的双重冲击,使当地生猪价格陷入下行困境。广东、广西等地受台风和高温天气影响,终端猪肉销量大幅下降。据统计,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下降了 10%。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生猪价格自然难以支撑。本地生猪均价降至 5.6 - 5.9 元 / 斤,养殖户经营困难。
  海南的情况更为特殊。由于岛外低价猪的大量涌入,海南的生猪价格受到严重冲击。原本价格较高的海南生猪市场,在短时间内,价格从 8 元 / 斤暴跌至 7.4 元 / 斤。这一价格暴跌让海南的养殖户措手不及,利润被瞬间吞噬,许多养殖户面临巨大经济压力。在海南的一些养殖场,养殖户表示原本以为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可使其免受市场波动影响,然而低价猪的涌入打破了他们的希望。
  在西南地区,重庆、四川等地的白条肉走货量也大幅减少,与之前相比减少了 20%。屠企为降低成本,纷纷压价收购生猪,价格被压至 5.8 元 / 斤。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养户为减少损失,不得不将生猪转售给加工企业做腌腊原料。然而,即便如此,其亏损幅度仍然扩大至 300 元 / 头。许多养户表示已陷入深度亏损,不知如何继续经营。
  在重庆的一些农村,许多养殖户为将生猪卖出去,不得不四处寻找加工企业。然而,由于市场上生猪供过于求,加工企业也趁机压低价格,使得养殖户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一些养殖户甚至表示,现在卖生猪的收入还不够支付养殖成本,养殖已成为一种负担。
  (三)品种差异:外三元抗跌性强,土杂猪遭碾压

  在生猪市场中,不同品种的生猪价格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外三元生猪凭借良好的品质和市场认可度,在价格下跌的市场环境中,展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其均价为 12.74 元 / 公斤,而土杂猪的均价仅为 12.01 元 / 公斤,外三元较土杂猪每公斤高出 0.73 元,抗跌性强 15%。
  这种价格差异的背后,是市场渠道和消费偏好的影响。外三元生猪在屠宰厂的冷鲜渠道中占据了 70% 的份额,其肉质鲜嫩、瘦肉率高,更符合现代消费者对于健康、品质的追求,因此在市场上更受欢迎。而土杂猪主要依赖农贸批发市场,在消费下滑时期,由于其品质相对较低,更容易被消费者抛弃,从而被优先抛售。
  在一些城市的超市和生鲜市场,外三元猪肉往往摆在显眼位置,价格也相对较高。而土杂猪的猪肉则更多出现在一些小型农贸市场,价格较为便宜。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于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外三元生猪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部分地区,土杂猪与外三元的价差甚至扩大至 1 元 / 斤以上。这种巨大的价格差距,让养殖土杂猪的养殖户面临更大压力。一些养殖户表示,原本养殖土杂猪是因为其养殖成本较低,但现在由于价格差距过大,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甚至出现亏损。他们开始考虑调整养殖品种,转向养殖外三元生猪以适应市场变化。
  四、后市展望:底部临近但磨底期延长,三大信号需紧盯

  (一)短期(10 月):节日效应落空,或现 “旺季不旺”
  从短期来看,10 月份的生猪市场形势较为严峻,预计将出现 “旺季不旺” 的情况。随着国庆备货结束,市场需求迅速回落,屠宰厂的开机率也将随之下降。据统计,屠宰厂开机率将从 28% 回落至 25%,这意味着市场对生猪的收购量将减少,生猪的销售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冻品集中出库也给鲜品市场带来较大压力。由于冻品库存积压严重,许多屠宰厂为减少库存压力,不得不将冻品集中出库销售。这些冻品以较低价格进入市场,严重压制了鲜品的溢价空间。在终端消费难有起色的情况下,鲜品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价格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养殖户的资金链压力也在不断增大。由于猪价持续低迷,养殖户的收入大幅减少,而养殖成本却居高不下,这使得许多养殖户的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为缓解资金压力,养殖户不得不加快出栏速度,周度出栏量保持高位。据了解,一些养殖户为尽快回笼资金,甚至不惜低价抛售生猪,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过于求。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全国生猪均价将维持在 12 - 12.5 元 / 公斤。广西等低价区的生猪价格可能会短暂跌破 5.5 元 / 斤,养殖户的亏损幅度将进一步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养殖策略以降低损失。
  (二)中期(11 - 12 月):成本支撑与政策托底,或现弱反弹

  进入 11 - 12 月,生猪市场有望出现弱反弹。从成本角度来看,当前猪粮比已达 5.3:1,跌破了 6:1 的盈亏线,理论上已触发一级预警。若玉米(2378 元 / 吨)、豆粕(3048 元 / 吨)价格持稳,生猪现金成本约 13.5 元 / 公斤。这意味着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当前猪价,继续亏损的空间有限。
  随着冬季腌腊季节的到来,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将有所增加。预计腌腊需求将使猪肉消费增量 5%,这将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在成本支撑和需求增加的双重作用下,猪价有望反弹至 13 - 13.5 元 / 公斤。
  然而,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仍然难以改变。虽然猪价有所反弹,但养殖户的亏损状况仍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需要继续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养殖效率以应对市场挑战。
  (三)长期:产能去化进入 “马拉松”,2026 年 Q1 迎转机

  从长期来看,生猪市场的产能去化进程仍在持续,但速度较为缓慢,进入了 “马拉松” 式的磨底阶段。集团化猪场凭借低息贷款(央行降准支持)维持存栏,能繁母猪去化速度较预期慢 10%。这使得猪周期进入了 “磨底式亏损” 阶段,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需要更长时间。
  若 2026 年 Q1 仔猪价格回升至 350 元 / 头以上,这将预示着产能出清到位,市场供需关系将得到有效改善。届时,生猪价格或开启新一轮周期,养殖户有望迎来盈利的曙光。在这个过程中,养殖户需要保持耐心,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
  五、从业者精准应对策略
  (一)养殖户:止损为主,降本为要
  生猪养殖:在当前低迷的市场行情下,养殖户应将止损和降低成本作为首要任务。对于体重超过 120 公斤的大猪,养殖户需保持高度关注,抓住价格上涨时机及时出栏。一旦价格降至 5.8 元 / 斤以下,更应果断出手,避免因压栏而消耗过多饲料成本。在河南的一些养殖大县,许多养殖户原本期望猪价回升,于是选择压栏惜售。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猪价不仅未上涨,反而持续下跌,导致损失不断扩大。最终,一些养殖户不得不以更低价格出售生猪,追悔莫及。
  对于中小散户而言,转向 “公司 + 农户” 的代养模式或许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这种模式下,养殖户无需承担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只需按照公司要求进行养殖,就能获得相对稳定的代养费,每头猪约 200 元。如此一来,养殖户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养殖环节,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仔猪繁育:在仔猪繁育方面,养殖户也需要谨慎决策。当 10 公斤仔猪价格低于 260 元 / 头时,应暂停补栏,避免进一步扩大亏损。同时,及时淘汰 7 胎以上的高龄母猪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当前,高龄母猪的淘汰价约为 4.5 元 / 斤,通过淘汰高龄母猪,养殖户可以优化猪群结构,提高养殖效益。
  此外,养殖户还应努力提升 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将其从 18 头提升至 20 头。这看似微小的提升,却能显著降低成本,每公斤可降低 0.8 元。通过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调整饲料配方,以及采用先进的繁殖技术,养殖户有望实现 PSY 的提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入苏屠宰用生猪“点对点”调运名单(9.26)2025/9/26 19:11:42
2025年9月26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2511走势全析2025/9/26 15:30:17
2025年9月26日全国生猪市场价格日报2025/9/26 11:05:45
生猪价格跌至成本线,产能调控如何破局?2025/9/26 9:08:17
生猪价格三连跌,养殖户单头亏损超90元!但这些信号预示即将企稳2025/9/25 21:46:24
湖北省生猪调控信息(2025年9月25日)2025/9/25 19:11:2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