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羊肉市场核心行情:均价微涨背后的供需紧平衡
(一)全国均价小幅上扬,终结三连跌走势
根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于 9 月 26 日的监测数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羊肉平均价格为 62.10 元 / 公斤,较前一日上升 0.4%,结束了连续三日的小幅回落态势(9 月 23 日均价为 61.85 元 / 公斤)。从周度数据来看,本周均价较上周微涨 0.7%,延续了 2025 年 Q3 “稳中偏强” 的季节性走势,与《2025 年羊肉供需形势分析》中预测的 62 - 65 元 / 公斤价格区间相符。
(二)区域价差扩大至 32.4 元 / 公斤,南北分化加剧
北方主产区价格稳中有升:内蒙古呼和浩特东瓦窑市场羊肉价格为 64 元 / 公斤,新疆乌鲁木齐北园春市场为 70 元 / 公斤,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拥有丰富的草场资源优势,以及中秋期间烤全羊、手把肉等消费需求的拉动。
南方销区涨幅相对滞后:广东佛山中南市场羊肉价格为 52.6 元 / 公斤,安徽合肥周谷堆市场为 55 元 / 公斤,受到生猪低价(13.26 元 / 公斤)及进口冻品的冲击,终端消费的提振效果有限。全国羊肉价格最高价(山东凯盛国际 86 元 / 公斤)与最低价(湖北浠水 36.3 元 / 公斤)相差达 32.4 元 / 公斤,创下近半年以来的新高。
二、三大核心因素驱动价格韧性上扬
羊肉价格稳中有升的背后,是供应、需求、成本三大关键因素的深度博弈与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了当下羊肉市场复杂的供需格局。
(一)供应端:产能收缩叠加规格错配,优质羊源供不应求
从存栏数据来看,能繁母羊数量的持续下滑对肉羊出栏规模产生了深刻影响。2025 年 6 月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羊存栏量仅为 1.15 亿头,相较于 2023 年减少了 8%。这一关键指标的下降,直接导致 2025 年 3 - 4 季度适龄出栏肉羊数量同比减少 12%。以内蒙古、河北等北方养殖大省为例,2025 年初的极端寒潮致使羔羊成活率大幅下降 12%,当前市场上 30 - 50 公斤小羊的供应缺口达 20%,供不应求的局面推动羔羊价格同比上涨 15%,达到 45 元 / 公斤。
市场对不同规格肉羊的需求结构变化,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端的矛盾。目前,50 公斤以上大肉羊市场均价为 65 元 / 公斤,相较于 30 公斤以下小羊(58 元 / 公斤)溢价 12% ,价差较为显著。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随着中秋佳节临近,餐饮企业为筹备宴席,对 70 公斤以上优质肉羊的需求激增,不惜以 68 - 70 元 / 公斤的高价进行采购,进一步拉大了不同规格羊肉的价格差距,凸显了优质羊源的稀缺性。
(二)需求端:节日效应与消费升级共振,终端韧性凸显
传统节日是羊肉消费的旺季,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北方烧烤店、南方火锅店作为羊肉消费的主力军,采购量环比增长 25%。在北京簋街、成都春熙路等餐饮聚集区,30 公斤以下小羊的销量周增幅高达 30%,直接带动批发市场走货速度提升 20%,商家补货频繁,市场交易活跃度高涨。
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高端羊肉市场逆势上扬。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羊、宁夏盐池滩羊等地理标志产品凭借其独特风味和优质品质,成为市场新宠,均价达到 75 元 / 公斤,较普通羊肉溢价 20%。中秋期间,这类高端羊肉的礼盒装(2kg / 盒)销量同比增长 40%,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品质买单,追求更精致的饮食体验,彰显了消费升级对优质羊肉的强劲拉动作用。
(三)成本端:饲料高位与进口受限,筑牢价格底部
在肉羊养殖成本中,饲料占据较大比重,而当前饲料价格持续处于高位运行状态。玉米价格为 2359 元 / 吨、豆粕价格为 3070 元 / 吨,较 2023 年分别上涨 18%、25%,直接导致规模牧场肉羊养殖成本攀升至 68 元 / 公斤,较 2023 年增加 8 元 / 公斤。在高成本压力下,62 元 / 公斤的批发价已逼近中小散户的盈亏平衡线(60 - 62 元 / 公斤),成本的刚性支撑使得羊肉价格难有大幅下行空间。
在国际市场方面,受红海危机影响,全球海运受阻,澳新羊肉到岸成本飙升至 71.2 元 / 公斤,高于国内批发价 62.10 元 / 公斤,进口商观望情绪浓厚。2025 年 1 - 8 月,我国羊肉进口量为 21.3 万吨,同比仅增长 4.7%,较 2024 年增速大幅放缓,国内市场对进口羊肉的依赖度回落至 12%,减少了外部低价羊肉的冲击,进一步稳定了国内羊肉价格体系,筑牢了价格底部防线。
三、区域市场特写:从 “草原溢价” 到 “南方承压” 的市场博弈
(一)北方产区:惜售情绪升温,优质羊源 “一羊难求”
北方产区作为我国肉羊养殖的核心区域,正上演着一场 “惜售保卫战”。在内蒙古通辽,养殖户普遍压栏 10 - 15 天,期待国庆佳节带来价格的进一步提升。当地 30 公斤以上公羔存栏量环比下降 15%,市场上优质大羊愈发紧俏。一位具有多年养殖经验的老牧民表示:“从事养羊行业大半辈子,今年的市场行情较为特殊,手中的大羊备受青睐,若价格不理想,绝不轻易出售。”
规模化牧场也采取了相应行动,某规模化牧场负责人透露:“目前 60 公斤以上肉羊市场需求旺盛,餐饮企业提前一周预订,但中小散户手中优质大羊存量不足,导致批发市场议价权向养殖端倾斜。” 这种惜售情绪在河北张家口等地也较为普遍,养殖户坚信国庆期间羊肉价格将迎来高峰,纷纷等待最佳出手时机。
(二)南方销区:消费疲软叠加冻品冲击,价格上行乏力
与北方产区形成鲜明对比,南方销区正面临消费疲软与冻品冲击的双重困境。在广东、广西等地,农贸市场羊肉销量同比下滑 8%,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发生了变化,鸡鸭肉凭借其亲民价格成为餐桌上的常见选择,羊肉则受到冷落,导致 50 公斤以下肉羊滞销。
云南、贵州等地深受缅甸边贸冻品的冲击,当地羊肉价格较批发均价低 10%。某屠宰企业负责人表示:“冻品价格较低,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我们只能寻求自救之法。” 为去库存,企业将羊肉分割为羊肉串、羊肉卷等加工品,附加值虽提升 15%,但仍难以掩盖终端疲软的态势,消费者对羊肉的热情短期内难以恢复,南方销区羊肉市场在重重压力下艰难前行。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上行,四季度或迎年内高点
展望未来,羊肉市场仍将在供需两端的复杂博弈下持续波动,价格走势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望在四季度迎来年内高点,同时也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
(一)短期(9 月底 - 10 月中旬):节日效应推动价格小幅冲高
在国庆佳节来临之际,羊肉市场将迎来一轮强劲的需求拉动。预计全国羊肉均价将向 65 元 / 公斤发起冲击,北方产区凭借优质羊源和地理优势,价格或攀升至 68 - 70 元 / 公斤。从需求端来看,国庆前最后一周,餐饮行业将进入集中备货高峰期,为满足节日期间消费者对烤羊肉、手抓羊肉、羊肉火锅等美食的旺盛需求,各大酒店、餐厅、烧烤店纷纷加大采购力度,批发市场交易量预计将激增 30%。同时,屠宰企业为应对订单潮,库存周转率将大幅提升至 5 天 / 次,以保障市场供应。
供应端也呈现出独特变化。内蒙古、新疆等地新季牧草新鲜上市,部分养殖户为追求节日高价,选择节前出栏,然而这也导致优质大羊阶段性供应紧张局面加剧。市场对 50 公斤以上优质肉羊的追捧,使得规格溢价进一步扩大至 15%,大羊与小羊之间的价格差距愈发显著,推动北方产区羊肉价格向高位迈进。
(二)中长期(11 月 - 12 月):供需紧平衡下剑指 70 元 / 公斤
随着时间推移至四季度,羊肉市场供需格局将延续紧平衡态势,价格有望向 70 元 / 公斤发起冲击。从需求侧分析,冬季是火锅消费的黄金旺季,羊肉作为火锅食材的重要选择,市场需求迎来爆发。南方市场在火锅经济的带动下,需求有望强势回升 20%,广东、四川等地羊肉消费量将攀升至全年峰值,街头巷尾的火锅店生意火爆,羊肉卷、羊肉串等产品销量猛增,为羊肉价格注入强劲上涨动力。
供应端受多重因素制约,价格下行空间被牢牢压缩。饲料成本居高不下,持续侵蚀养殖利润,叠加进口羊肉受限,国内市场供应主要依赖本土养殖。在此背景下,养殖端惜售情绪愈发浓厚,养殖户期待更高价格,压栏惜售现象普遍,进一步收紧市场供应。据卓创资讯预测,四季度羊肉价格运行区间在 66 - 70 元 / 公斤,规模牧场盈利窗口预计在 70 元 / 公斤以上方能打开,这也促使养殖端积极把握市场节奏,等待价格上行。
(三)风险提示
上行风险:若 10 月华北地区遭遇寒潮,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将严重影响肉羊生长与出栏计划。在低温、降雪等恶劣条件下,肉羊出栏可能延迟 10 - 15 天,市场供应短期骤减,供不应求局面加剧,全国羊肉均价可能超预期上涨 2 - 3 元 / 公斤,给养殖户带来意外收益,同时也对市场价格稳定带来挑战。
下行风险:生猪市场与羊肉市场紧密关联,若生猪价格跌破 13 元 / 公斤,猪肉凭借价格优势,其替代效应将显著增强。在南方销区,消费者可能更多选择猪肉,羊肉需求被分流,价格或回落 1 - 2 元 / 公斤,给羊肉市场的价格上涨之路带来不利影响,养殖端与销售端需密切关注生猪价格动态,提前做好应对策略。
五、从业者精准应对策略
(一)养殖户:按规格错配出栏,锁定节日溢价
30 - 50 公斤小羊:在当前羊肉市场价格波动中,当 30 - 50 公斤小羊价格达到 60 元 / 公斤以上时,养殖户应积极出栏。这一规格区间的小羊生长速度在后期逐渐放缓,日均增重仅 1.2 公斤,却因食量增加导致饲料成本每天增加 6 元。若盲目压栏,不仅增重收益难以覆盖新增成本,还可能面临市场价格回调风险,及时出栏可锁定利润,规避潜在损失。
50 公斤以上大羊:50 公斤以上大羊则可暂养至 10 月 10 日前,充分利用国庆宴席高峰契机。此时市场对大羊需求旺盛,价格有望攀升至 70 元 / 公斤以上,单只羊利润可达 300 元以上。以河北某规模化养殖场为例,其精准把握市场节奏,在国庆前集中出栏大羊,凭借每公斤高于普通羊 5 - 8 元的价格优势,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增长。
(二)经销商:南北分仓布局,捕捉规格套利
北方产区直采:经销商可在内蒙古、河北等北方肉羊主产区建立 30 吨以上的储备库,直接从源头锁定优质大羊资源,采购价格控制在 60 - 65 元 / 公斤。将这些优质大羊运往广东、福建等南方销区,凭借当地对大羊的高需求,每公斤可获得 10 - 15 元差价。通过这种南北分仓、产区直采模式,既能保障稳定货源,又能充分利用区域价差实现套利,提升利润空间。
加工品对冲风险:针对市场上滞销的小羊,经销商可将其分割为羊排、羊腿等精包装产品,借助社区团购平台,以 “中秋特惠” 等促销活动形式进行销售。这不仅能有效去库存,还可使产品附加值提升 25%。如山东某经销商,通过与当地社区团购合作,将小羊分割加工后推向市场,在中秋前一周销售额同比增长 35%,成功化解了滞销危机,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三)消费者:错峰采购 + 关注性价比
家庭消费:家庭日常消费中,选择 30 - 40 公斤中等规格羊肉性价比最高。这类羊肉均价在 58 - 60 元 / 公斤,肉质鲜嫩,出成率可达 75%,无论是红烧、煲汤都十分适宜。如四川成都的李女士,每月购买羊肉煲汤,她发现中等规格羊肉骨头少、肉多,一顿饭下来花费适中,能满足全家营养需求。
节日礼盒:中秋佳节选购羊肉礼盒时,优先考虑地理标志产品,如宁夏滩羊、内蒙古乌珠穆沁羊等,其品质上乘、风味独特。通过源头直供渠道购买,可节省 15% - 20% 的品牌溢价。消费者应避免在中秋前一周的价格高峰期购买,提前规划,选择靠谱电商平台或产地直发渠道,既能享受到优质羊肉,又能节省开支,提升消费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