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肉鸡市场价格周度走势:苗价稳毛鸡弱,区域博弈白热化
(一)肉鸡苗:白羽稳中小涨,817 苗价创阶段新低
截至 9 月 30 日,全国白羽肉鸡苗均价为 3.14 元 / 羽,较前一日上涨 1.29%,结束了连续三周的下跌态势。北方主产区表现强劲,辽宁沈阳价格为 3.50 元 / 羽(上涨 0.05 元),山东潍坊为 3.30 元 / 羽(上涨 0.10 元),主要原因是规模养殖场在国庆前集中补栏,使得孵化场订单量环比增长 12%;南方市场分化显著,广东湛江白羽苗价格维持在 3.0 元 / 羽,而安徽蚌埠 817 杂交苗价格降至 2.2 元 / 羽,周跌幅达 15.4%,创下 2025 年以来的次低水平,这反映出散户对后市信心不足。良种苗与普通苗价差扩大至 0.8 元 / 羽,山东六和、益生等大型企业的鸡苗凭借抗病性优势(成活率 95% 以上)溢价明显,中小型企业的鸡苗则通过 “买千送百” 的促销方式去库存,实际成交价低至 2.5 元 / 羽。
(二)肉毛鸡:北方稳南方涨,活禽冻品两重天
全国白羽肉毛鸡均价为 3.51 元 / 斤,环比微跌 0.28%,呈现出 “北稳南强” 的格局。北方冻品区(山东、河北)棚前价在 3.35-3.45 元 / 斤之间维持稳定,屠宰企业由于冷库周转率降至 65%,采取压价收购策略,仅接受 35-40 日龄的适重鸡;南方活禽区浙江金华价格为 4.95 元 / 斤(上涨 0.05 元),江苏南通为 4.80 元 / 斤(上涨 0.05 元),依托 “秋祭”“白斩鸡” 等民俗消费,活禽走货量周增长 15%,部分屠宰场提价 0.1 元 / 斤进行抢收。品种差异同步放大,半番鸭(泥鸭)均价为 5.8 元 / 斤,较白羽鸭溢价 60%,主要用于加工卤味、腊鸭,节日礼盒订单支撑其价格坚挺。
(三)区域价差扩大至 1.5 元 / 斤,良种溢价效应凸显
东北产区受生猪价格回落拖累,辽宁沈阳毛鸡价格为 3.50 元 / 斤(下跌 0.05 元),鸡苗价格在 3.20-3.55 元 / 羽之间,养殖户为规避风险提前出栏,30 日龄以下小鸡占比达 30%;华东产区凭借活禽消费韧性,浙江金华、江苏南通毛鸡价格突破 4.9 元 / 斤,与北方形成 1.5 元 / 斤的历史高价差。值得关注的是,817 杂交鸡因 “烧鸡”“扒鸡” 加工产业链成熟,山东德州大规格毛鸡价格为 4.05 元 / 斤(上涨 0.05 元),较白羽鸡溢价 18%,体现出区域品种优势。
二、后市展望与行业策略
(一)短期(10 月上旬):苗价续涨,毛鸡区域分化加剧预计白羽肉鸡苗均价将升至 3.5 元 / 羽,主要得益于规模养殖场在国庆后持续补栏,订单排期已至 10 月中旬;但 817 杂交鸡苗受北方市场低迷影响,或继续下探至 2.0 元 / 羽。肉毛鸡市场北方冻品区受屠宰场库存压力制约,均价或小幅回落至 3.3-3.4 元 / 斤;南方活禽区因 “秋补” 消费惯性,毛鸡价格仍有 0.1-0.2 元 / 斤的上涨空间,有望突破 5.0 元 / 斤大关。建议养殖户抓住苗价上涨窗口期,补栏适用于活禽市场的黄羽鸡、三黄鸡品种,避免盲目跟风白羽鸡。
(二)中期(10 月中下旬):关注产能去化与消费接力随着肉鸡产能去化加速(当前淘汰率 15%),11 月鸡苗供应或减少 10%,优质苗价有望突破 4.0 元 / 羽;毛鸡市场若生猪价格反弹至 17 元 / 公斤以上,鸡肉替代需求将得到提振,带动冻品价格反弹 0.3-0.4 元 / 斤。加工企业可逢低收购低价白羽鸡,用于开发鸡胸肉、鸡腿分割品,当前分割品利润率达 15%,高于整鸡销售。
(三)区域差异化策略
北方冻品区:与屠宰场签订 “随行就市 + 基差定价” 收购协议,降低价格波动风险,同时探索 “鸡苗 + 饲料 + 回收” 一体化模式,稳定养殖利润。
南方活禽区:聚焦黄羽鸡、麻鸡等特色品种,对接社区团购、生鲜电商,开发 “48 小时鲜达” 冷链产品,提升终端溢价(如广东清远麻鸡礼盒溢价率达 25%)。
苗企:优化品种结构,扩大三黄鸡、乌鸡等高价苗种产能,当前三黄鸡苗利润达 1.5 元 / 羽,是普通白羽苗的 4 倍,可有效对冲 817 苗亏损。
结语
9 月肉鸡市场在 “苗强毛稳、区域分化” 中收官,核心矛盾在于优质苗种供应偏紧与普通毛鸡产能过剩的错配。进入 10 月,市场博弈转向消费持续性与产能去化速度,建议从业者密切跟踪生猪价格、饲料成本及种鸭存栏数据,以品种优化和区域错配策略应对市场波动。短期苗价的强势能否传导至毛鸡端,将取决于终端消费能否打破 “旺季不旺” 的魔咒,而精细化的成本管控与渠道拓展,仍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