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肉羊市场行情速递:节后价格震荡调整
(一)现货市场:主产区稳中偏弱,区域分化明显
2025 年 10 月 9 日,全国肉羊现货价格呈现 “北稳南弱” 格局。北方地区,内蒙古、新疆作为我国重要肉羊主产区,活羊均价维持在 28.5 - 30 元 / 公斤。当前正值当地消费旺季,羊肉需求量较大,内蒙古地区烤全羊、手把肉等特色美食深受消费者青睐,有力支撑当地肉羊价格,较节前微涨 0.5%。然而,山东、河北等地肉羊出栏价出现下滑,处于 27.8 - 28.2 元 / 公斤,环比回落 1.2%。终端市场在国庆中秋双节集中采购后,补货态度谨慎,采购量减少,对肉羊价格产生影响。南方销区情况亦不容乐观,广东、江苏等地价格回调至 30 - 32 元 / 公斤,跌幅达 2% - 3%。节后集中消费退潮,市场需求疲软,羊肉销售速度放缓,价格随之下降。
(二)批发与零售:终端成交清淡,溢价空间收窄
批发市场方面,白条羊肉批发均价为 56.8 元 / 公斤,较 9 月峰值下跌 4.3%。以北京新发地、上海江杨等大型批发市场为例,假期结束后,市场到货量增加 15%,但成交率下滑超 20%。贸易商库存压力较大。零售端羊肉价格在 72 - 75 元 / 公斤,同比上涨 5.6% 。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面对高价羊肉,购买欲望降低,销量同比减少 12%。同时,猪肉、禽肉等替代性消费分流部分羊肉需求,不少消费者转而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猪肉和禽肉。
二、三大核心因素主导当前价格走势
肉羊价格波动并非偶然,背后是供应、需求、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当前肉羊市场价格格局。
(一)供应端:产能去化不及预期,阶段性过剩显现
供应方面,存栏量变化对市场影响重大。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5 年 9 月全国肉羊存栏 3.25 亿只,同比增长 2.1%。尽管较上半年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区间。山东、河南等养殖大省出栏量环比增加 8% 。中秋国庆前压栏的大体重肉羊集中上市,短期内市场上肉羊供应量大幅增加,呈现阶段性过剩局面,给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进口羊肉冲击也在加剧。2025 年 1 - 9 月羊肉进口量 36.29 万吨,同比增长 21.58%。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低价羊肉通过冷链直供商超,其价格较国产羊肉低 10% - 15%。这些进口羊肉凭借价格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挤压本土羊肉市场空间,使国内肉羊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二)需求端:旺季消费 “量价背离”,支撑力度不足
从需求角度来看,节日效应透支明显。国庆假期餐饮消费集中释放后,团体采购、宴席订单骤减。据美团数据,节后一周全国羊肉餐饮订单量环比下降 35%,终端补货周期延长至 15 - 20 天,较节前增加 10 天。这表明节日期间集中消费提前预支后续市场需求,使得节后市场需求明显回落。
消费替代与经济环境对羊肉需求形成双重压制。当前猪肉价格低位运行,全国均价 22 元 / 公斤。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家庭端羊肉采购量同比下降 10%,中低端市场 “以猪代羊” 趋势显著。消费者在选择肉类产品时,往往会考虑价格因素,猪肉价格优势使得部分消费者转向购买猪肉,从而减少羊肉需求。
(三)成本端:饲料高位运行,养殖利润持续承压
成本端压力不容忽视。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同比上涨 18%,加上环保设施投入增加,肉羊养殖成本攀升至 26 - 27 元 / 公斤。而当前主产区出栏价仅略高于成本线,养殖户盈利空间被大幅收窄。规模场凭借成本管控还能维持微利,但散养户普遍处于盈亏平衡边缘。虽然短期惜售情绪能阶段性支撑价格,但从长远来看,难以改变供需格局,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价格走势。
三、短期走势研判与行业应对策略
(一)短期行情:供需博弈加剧,价格或筑底震荡
展望未来 1-2 周,肉羊市场供需博弈将愈发激烈,价格大概率在当前水平筑底震荡。供应端,前期压栏的肉羊仍在陆续出栏,出栏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且随着天气逐渐转凉,部分养殖户可能加快出栏节奏,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量。
需求端若无重大利好因素刺激,很难出现显著反弹。虽随着气温降低,羊肉消费需求会有所增加,但这种增长较为缓慢,难以迅速消化市场过剩供应。除非寒潮提前来袭,刺激居民对羊肉汤、涮羊肉等美食需求大幅增长,或者春节备货提前启动,否则羊肉需求在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
综合来看,预计未来 1-2 周活羊均价将维持在 27 - 29 元 / 公斤,白条羊肉批发价在 55 - 58 元 / 公斤。期货市场中,投资者需警惕资金炒作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资金大量涌入或流出可能导致期货价格短期内大幅波动,脱离现货市场实际供需情况。
(二)产业链各环节应对建议
面对当前市场形势,肉羊产业链各环节需采取相应应对策略,以降低市场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养殖户而言,优化存栏结构至关重要。应及时出栏大体重肉羊,避免过度压栏,以此减少养殖成本,降低市场风险。同时,密切关注饲料原料行情,利用期货工具对冲玉米、豆粕价格波动风险。例如,通过在期货市场买入或卖出相应期货合约,锁定饲料成本,确保养殖利润相对稳定。
加工企业可趁当前羊肉价格较低窗口期,增加原料储备,为未来生产做好准备。积极开发即食羊肉制品,如预制菜、调理品等,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通过申请地理标志认证,如宁夏滩羊、内蒙古羊肉等,增强产品溢价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消费者在现阶段购买羊肉时,可享受到相对较高的性价比。家庭采购可选择高性价比部位,如羊腿、羊排等。关注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冷链配送的羊肉产品价格通常较线下低 10% - 15%。比如在一些大型电商促销活动期间,购买羊肉制品不仅价格优惠,还能享受送货上门服务,既方便又实惠。
四、长期趋势:产能优化与消费升级驱动价值重构
尽管短期价格承压,长期来看肉羊产业仍具增长潜力。
从需求端来看,羊肉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属性契合消费升级趋势。预计 2025 年全国羊肉消费量将达 578 万吨,同比增长 4.3%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健康饮食观念普及以及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持续扶持。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羊肉消费群体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城市地区,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羊肉的需求快速增长,为养殖户提供更多销售机会。
在供应方面,产能逐步出清,规模化进程加速。环保政策趋严叠加养殖成本高企,未来 1 - 2 年中小散户加速退出,规模化养殖占比提升至 45%。规模化养殖场在养殖技术、疫病防控、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优势,产业集中度提高将增强价格调控能力。例如,一些大型养殖企业采用智能化养殖设备,实现精准投喂、环境智能调控,提高养殖效率和羊肉品质。
政策红利释放也将为肉羊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下,肉羊产业作为牧区支柱产业,有望获得更多补贴支持,如标准化养殖、疫病防控等,助力降低生产成本。一些地区对新建的标准化羊舍给予补贴,鼓励养殖户改善养殖条件;在疫病防控方面,政府免费提供疫苗,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保障肉羊产业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