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行情综述:均价 17.55 元 / 公斤,节后首次出现小幅反弹态势
2025 年 10 月 9 日 14:00,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白条鸡平均价格为 17.55 元 / 公斤,相较于节前(9 月 28 日)上升 0.4%,结束了连续 2 周的小幅回落趋势。具体价格走势及供需数据如下:
(一)价格走势:全国整体保持平稳,区域分化特征显著
从全国范围来看,价格呈现普稳态势,但各区域表现出明显分化。北方市场稳中有降,如北京新发地价格为 14.8 元 / 公斤、山东青岛为 18 元 / 公斤,较节前微跌 0.5%-1%,主要原因是屠宰场库存消化速度较为缓慢;南方市场则逆势上涨,上海价格达到 21.9 元 / 公斤、广东佛山为 18.4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1%-2%,主要得益于本地腌腊季提前备货的支撑。全国极端价差达 38.6 元 / 公斤,最高价出现在南宁,为 30 元 / 公斤(高端生态鸡),最低价为天津的 9.2 元 / 公斤(普通白羽白条鸡),充分反映出品质与地域消费的显著差异。
(二)供需数据:需求回暖超出预期,库存周转速度加快
批发市场成交量:全国重点市场日均成交 1200 吨,较节前增长 8%,商超补货订单增加 15%,家庭采购量回升至日常水平的 90%。
屠宰场开工率:山东、江苏等地屠宰企业开工率达到 68%,较节后首日提升 10 个百分点,冻品库存周转天数从 15 天缩短至 12 天。
二、价格微涨的三大底层逻辑分析
(一)需求端:节后补货与消费升级双重驱动
短期补货周期启动:国庆假期期间,餐饮行业迎来消费高峰,鸡肉作为常见食材,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假期结束后,终端市场进入 “刚需补货期”。根据美团数据显示,节后一周全国鸡肉餐饮订单量环比虽下降 20%,但团餐、学校食堂采购量较节前增长 12%。团餐和学校食堂具有稳定的供应需求,假期过后,学生和上班族回归正常生活,其对鸡肉的采购量相应增加,稳定了市场的基础需求。
品质化需求凸显: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鸡肉品质和规格的要求愈发严格。数据显示,1500g 以上中规格白条鸡(均价 19.8 元 / 公斤)成交量增长 18%,高于中小规格 8 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 “整鸡采购”,用于煲汤、卤制等家庭烹饪场景。这不仅体现了消费者对食材品质的追求,也带动了优质品的溢价,推动了白条鸡价格的整体上升。
(二)供应端:产能稳定,规格结构优化
存栏量保持合理区间: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9 月全国在栏肉禽同比增长 2.1%,表明我国禽肉供应整体充足。但需注意的是,白羽鸡占比下降 3 个百分点,黄羽、麻羽等优质鸡种占比提升至 45%。这种供应结构的变化,反映出市场对中高端鸡肉产品的需求正在增加。黄羽、麻羽鸡以其肉质鲜美、口感独特等特点,受到消费者广泛喜爱,养殖企业也相应调整养殖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
出栏节奏错峰调控:规模场在市场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主动延迟 45 日龄以下中雏鸡出栏。这一策略使得市场上 1.2 - 1.5kg 小白条占比从节前 35% 降至 28%,而 1.5kg 以上中规格鸡占比提升。通过错峰出栏,避免了市场上鸡肉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保证了市场上中规格鸡的供应,从而支撑了白条鸡均价的上行。
(三)成本端:饲料价格高位震荡,养殖成本形成托底
玉米、豆粕作为养殖行业的主要饲料原料,其价格波动对养殖成本有着直接影响。当前,玉米、豆粕现货均价分别为 2360 元 / 吨、3050 元 / 吨,较上月微降 1%,但整体仍处于高位。受此影响,白羽鸡养殖成本仍达 16.5 元 / 公斤,黄羽鸡成本突破 20 元 / 公斤。在山东、河南等地,散户养殖利润被压缩至 0.5 - 1 元 / 公斤。养殖成本的高企,使得养殖户减少低价白条鸡的供应,从成本端为市场价格提供了支撑,促使市场价格维持在一定水平之上。
三、区域市场特写:南北差异背后的消费逻辑分析
(一)北方:冻品主导,价格弹性收窄
北方市场的白条鸡供应结构与南方存在显著差异。在北京、河北等地,冻品白条鸡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 70%。这主要是因为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寒冷,有利于冻品的储存和运输。此外,北方地区大型屠宰企业众多,具备先进的冷冻技术和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能够确保冻品白条鸡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由于屠企库存普遍高达 10 天以上,北方市场价格弹性明显收窄。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屠宰企业难以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利润,也不愿降低价格以刺激消费,因为这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目前,1.2 - 1.5kg 规格的冻品白条鸡报价在 12 - 14 元 / 公斤,这类产品因其价格相对较低,更适合加工分割品,如鸡胸肉、鸡腿、鸡翅等,广泛应用于快餐、团餐等领域。
而在内蒙古、辽宁等地,活禽白条鸡凭借其独特的地域和品质优势,保持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和价格溢价。以草原溜达鸡为例,这种鸡在自然草原环境中生长,以天然牧草和昆虫为食,运动量较大,肉质紧实,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其报价达到 21 - 22 元 / 公斤,比普通冻品白条鸡高出不少。消费者愿意为这种高品质的鸡肉支付更高价格,以满足对健康、美味食品的追求。
(二)南方:活禽为主导,腌腊季提前预热
在广东、广西等地,活禽白条鸡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占比超过 60%。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活禽的养殖和运输条件相对较好,且当地消费者对活禽的新鲜度和口感要求较高。他们认为活禽现宰的白条鸡更加鲜美、营养丰富,因此在购买鸡肉时更倾向于选择活禽白条鸡。
随着 10 月下旬腌腊季的临近,南方市场的白条鸡价格和需求均呈现明显上涨趋势。1.8 - 2.2kg 麻羽白条鸡的报价为 18 - 22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1.5 元 / 公斤。加工厂开始大量囤货,用于制作腊鸡、盐焗鸡等特色美食。这些腊味制品在南方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当地居民冬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腊味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不仅在本地市场畅销,还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在浙江、福建等地,电商直播的兴起为白条鸡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三黄鸡白条” 因其金黄的羽毛、喙和脚,以及鲜嫩的肉质,受到消费者青睐。在电商直播的带动下,其线上销量增长了 25%。通过电商直播,消费者可以直观了解三黄鸡的养殖环境、生长过程和品质特点,增强了对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欲望。而且电商平台提供便捷的购物渠道和快速的物流配送服务,使得消费者能够在家中轻松购买到新鲜的三黄鸡白条。其均价达到 25 元 / 公斤,溢价空间高达 30%,充分体现了电商直播对农产品销售的强大推动作用。
四、后市研判:短期稳中有涨,长期产能分化趋势明显
(一)短期走势(10 月中下旬)
展望 10 月中下旬,白条鸡市场价格有望在当前基础上稳中有涨。预计全国均价将在 17.3 - 17.8 元 / 公斤区间内震荡运行。其中,中规格白条鸡(1.5 - 2.0kg)由于在家庭烹饪和餐饮市场应用广泛,需求持续旺盛,涨幅可达 2% - 3%。而小白条(1.2kg 以下)受限于其肉质和出肉率,主要应用于快餐、小吃等领域,价格将维持在 14 - 16 元 / 公斤。
北方地区的寒潮天气将是影响活禽运输的关键因素。若出现极端天气,可能导致运输受阻,活禽供应减少,进而推高白条鸡价格。南方腌腊季的实际备货量也不容忽视。广东、广西等地的加工企业对白条鸡的采购量若超预期,将带动全国均价突破 18 元 / 公斤。例如,若广东的加工企业在腌腊季的采购量较去年增加 20%,可能引发全国白条鸡市场价格上涨,使均价突破 18 元 / 公斤。
(二)长期趋势(1 - 3 个月)
从 1 - 3 个月的长期视角来看,白条鸡市场将呈现产能结构优化和消费场景拓展的趋势。在产能方面,年出栏 5 万只以下的散户将加速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占比将提升至 65%。这一变化将提升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使市场供应更加稳定。优质鸡种,如广西三黄鸡、福建河田鸡等,其供应占比有望达 50%,推动行业从 “量增” 向 “质增” 转变。
在消费场景拓展方面,预制菜、即食食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将带动鸡胸肉、鸡翅等分割品价格走强。白条鸡深加工转化率预计从 40% 提升至 45%,附加值空间得以打开。企业通过开发更多深加工产品,如鸡肉罐头、鸡肉香肠等,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还能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五、产业链各环节应对策略建议
(一)养殖户:控制规模、优化品种、加强对接
避免盲目补栏: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避免盲目跟风补栏。当前市场行情虽有上涨趋势,但仍存在不确定性。优先选择生长周期 60 天以上的中高端鸡种,如绿壳蛋鸡、麻羽鸡等。这些鸡种以其独特品质和口感,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能够获得更高售价。绿壳蛋鸡所产的绿壳鸡蛋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深受追求健康生活的消费者喜爱;麻羽鸡的肉质紧实、味道鲜美,适合多种烹饪方式,在餐饮市场和家庭消费中都有较大需求。
加强对接:养殖户可与本地屠宰场、加工企业签订 “保底 + 浮动” 收购协议。这种协议既能保证养殖户在市场价格低迷时的基本收益,又能让他们在价格上涨时分享市场红利,有效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例如,当市场价格低于保底价格时,企业按照保底价格收购;当市场价格高于保底价格时,双方按照约定的浮动比例进行结算。
(二)加工企业:抓住旺季、拓展品类、塑造品牌
抓住旺季:趁当前价格稳定期,加工企业应积极储备 1.5kg 以上中规格白条鸡。这类白条鸡在市场上需求旺盛,无论是用于家庭烹饪还是餐饮加工,都有广阔市场空间。同时,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开发 “免切煲汤鸡”“卤味整鸡” 等预制菜产品。这些预制菜产品能够满足现代消费者快节奏的生活需求,只需简单加热或烹饪,即可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塑造品牌:针对南方市场对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的偏好,企业可推出 “地理标志白条鸡” 礼盒,如云南武定鸡、江西泰和乌鸡等。这些地理标志产品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品质优势,通过精心包装和品牌塑造,能够提升产品附加值,溢价空间可达 40%。消费者购买这些礼盒,不仅是为了品尝美味的鸡肉,更是为了体验地域文化和特色美食,满足其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三)消费者:按需采购,关注性价比区间
按需采购:日常烹饪时,消费者可优选 1.5 - 1.8kg 白条鸡,单只价格在 25 - 30 元左右。这个规格的白条鸡大小适中,适合家庭 3 - 4 口人的用餐需求,无论是红烧、清炖还是烤制,都能轻松驾驭,性价比最高。如果家庭成员较少,可选择更小规格的白条鸡,避免浪费;如果家庭聚会或有客人来访,可根据人数适当选择更大规格的白条鸡。
关注性价比区间:消费者可关注电商平台的 “产地直供” 产品,这些产品直接从产地发货,减少了中间环节,价格较线下低 10% - 15%。同时,电商平台通常会与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合作,确保白条鸡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让消费者能够在家中享受到新鲜、实惠的鸡肉。在购买时,消费者应选择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和商家,查看产品的评价和口碑,确保购买到优质的白条鸡。
结语
2025 年国庆后的白条鸡市场,以 0.4% 的微涨开启了 “金九银十” 后半程。这不仅是短期供需错配的修复,更是产业向品质化、差异化转型的体现。对于从业者而言,把握区域消费差异、优化产能结构是破局的关键;对于消费者来说,当前价格稳定期是囤货优质白条鸡的良好时机。后续行情将如何发展,我们需持续关注供需数据与政策动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