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全国羊肉价格整体走势:淡季不淡,微幅反弹显韧性
(一)均价小幅上涨,终结连续两周低迷态势
截至 2025 年 10 月 23 日 14:00,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羊肉平均价格为 61.82 元 / 公斤,较前一日上升 0.2%,自 10 月中旬以来的震荡下行趋势宣告结束。从周度数据来看,近一周均价为 61.58 元 / 公斤,环比微涨 0.5%。尽管该价格低于去年同期的 63.20 元 / 公斤,但在秋冬消费旺季的支撑下,其抗跌性得以充分体现。此价格波动背后,是市场供需关系在季节、成本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动态调整过程。随着气温降低,羊肉火锅、炖汤等消费场景逐渐增多,有力拉动了市场需求;而供应端受前期养殖规模、出栏节奏的影响,在供需双方的博弈中达成了新的价格平衡。
(二)区域分化显著,南北价差缩窄至 15 元 / 公斤
北方主产区采取低价跑量策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大宗价为 48 元 / 公斤,天津韩家墅市场为 73 元 / 公斤,内蒙古保全庄市场因本地供应充足,均价低至 40.3 元 / 公斤;南方销区则遵循优质优价原则,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价格达 64 元 / 公斤,广西新柳邕市场为 62 元 / 公斤,四川广安邻水县因特色品种产生溢价,最高价达 88.4 元 / 公斤。南北价差较上月缩窄 5%,这一现象反映出区域供需结构得到优化。北方凭借养殖规模优势,供应量较大,价格较为亲民,主要满足大众餐饮与食品加工领域的需求;南方消费者偏好优质羊肉,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特色品种受到青睐,从而支撑价格维持在高位。
二、区域市场深度解析:低价区补涨与高价区坚挺并存
(一)北方低价区:寒潮拉动终端消费,低价羊肉走量提速
近期,华北、东北地区遭遇强降温天气,气温的骤降使得民众对具有温热滋补功效的羊肉需求大幅增加。在这股寒潮的影响下,终端农贸市场成为羊肉销售的关键场所,其羊肉交易量在一周内大幅增长 12%。以北京大洋路市场为例,白条羊肉成交价为 46 元 / 公斤,较上月低点上涨了 4 元 / 公斤。价格的回升不仅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也体现出消费者在寒冷天气下对羊肉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市场中的散户采购量增加了 20%,这些散户大多为普通家庭消费者,他们趁价格上涨前提前储备羊肉,以满足家庭日常饮食需求。
在山东威海、青岛等地,当地屠宰企业敏锐抓住市场机遇,积极开展低价收储活动。以较为合理的价格收购育肥羊,使得 60-70 公斤育肥羊出栏价稳定在 13.5 元 / 斤。这一价格既保障了养殖户的基本利益,也为屠宰企业后续的加工销售奠定了成本基础。随着育肥羊出栏价的稳定,批发市场的羊肉价格也随之小幅反弹,加工厂的备货量提升了 10%。这些加工厂将收购来的羊肉进行深加工,制成羊肉卷、羊肉片、羊肉丸子等产品,供应给各大超市、火锅店和餐饮企业,进一步推动了羊肉市场的繁荣发展。
(二)南方高价区:特色消费支撑溢价,活羊市场量价齐升
广东、广西等地素有 “秋风起食羊肉” 的传统习俗。每至秋季,当地羊肉消费市场便异常火爆。在佛山中南市场,黑山羊白条价高达 52.5 元 / 公斤,相较于普通白山羊,溢价达 30%。这主要是因为黑山羊肉质更为鲜嫩,口感更佳,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随着这一消费热潮的兴起,卤味店、火锅店的订单量在一周内大幅增长 15%。这些商家纷纷推出特色羊肉菜品,如卤羊肉、羊肉煲、羊肉火锅等,吸引众多食客前来品尝。
在云南昆明呈贡市场,旅游消费成为拉动羊肉市场的重要力量。随着旅游业的复苏,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昆明,他们对当地特色美食兴趣浓厚。中高端羊肉因其品质优良、口感独特,受到游客们的青睐。价格为 63 元 / 公斤的中高端羊肉,成交量占比达 40%,形成了 “优质优价” 的市场格局。当地商家也抓住这一商机,推出各种羊肉礼盒和特色羊肉制品,以满足游客的购买需求。
在四川、重庆等地,火锅文化深入人心,随着火锅旺季的到来,羊肉的需求量急剧增加。500 克以上带骨羊肉批发价突破 65 元 / 公斤,终端零售溢价率高达 50%。在重庆的大街小巷,火锅店随处可见,每至晚上,店内座无虚席,羊肉卷、羊肉片等菜品成为餐桌上的常客。商家们为吸引顾客,不仅推出各种优惠活动,还不断创新菜品,如推出特色羊肉锅底、羊肉串串等,使得羊肉消费市场更加活跃。
三、价格波动三大核心驱动因素
(一)供应端:产能去化加速,适重羊源阶段性偏紧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9 月全国能繁母羊存栏量为 3020 万只,环比减少 0.8%,已连续 7 个月下降,预示着 4 个月后肉羊供应将进入收缩期。当前市场中 60-80 公斤适重羊源占比降至 60%,内蒙古、河北等地因前期集中出栏,40 公斤以下羔羊占比达 25%,导致短期适重羊肉供应偏紧,对价格反弹形成支撑。这种产能去化趋势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养殖成本上升,部分养殖户选择减少养殖规模;另一方面,环保政策的加强使得一些小型养殖场被迫关停,进一步加剧了产能的收缩。
(二)需求端:秋冬消费旺季启动,餐饮复苏拉动增量
全国气温骤降促使羊肉火锅、烤羊排等消费场景升温。美团数据显示,10 月第三周全国羊肉主题餐饮订单量周增 22%,带动批发市场精分割羊肉(羊腿、羊排)价格上涨 1.5%。同时,食品加工企业启动元旦备货,山东、河南等地速冻羊肉卷采购量增加 18%,工业需求阶段性回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羊肉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高端羊肉市场需求逐渐增加,进一步推动了羊肉价格的上涨。
(三)成本端:饲料价格回落,养殖利润边际改善
玉米、豆粕价格较三季度高点回落 8%,肉羊养殖成本降至 58 元 / 公斤,与现货均价形成 3.82 元 / 公斤的利润空间,自繁自养户头均利润转正至 80 元。但区域差异显著,北方规模化养殖场利润达 150 元 / 头,而南方散养户因人工成本高企,利润仅 50 元 / 头,行业分化加剧。饲料价格的回落,主要是由于全球农产品供应增加,以及国内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得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的产量增加,价格下降。然而,不同地区的养殖成本和利润差异较大,北方规模化养殖场凭借规模优势和较低的人工成本,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而南方散养户则因人工成本高、养殖规模小,利润相对较低。
四、后市展望:短期稳中有涨,中长期看产能与消费共振
(一)短期走势:供需错配支撑价格,预计小幅震荡上行
未来 1-2 周,随着北方寒潮的持续,终端消费有望进一步释放。全国羊肉均价或突破 62 元 / 公斤,北方低价区或补涨至 50 元 / 公斤,南方高价区维持在 65 元 / 公斤以上。屠宰企业库存周转天数从 15 天缩短至 12 天,逢低补库需求增加。但 11 月大量进口羊肉到港(预计到港量增 10%),或对价格涨幅形成压制。随着天气逐渐转冷,人们对羊肉的需求会持续增加,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羊肉火锅、烤羊肉等美食备受欢迎,这将进一步推动羊肉价格上涨。然而,大量进口羊肉的到港也会对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压制作用。进口羊肉价格相对较低,会增加市场的供应量,从而缓解国内羊肉供应紧张的局面。
(二)中长期拐点:产能去化与节日备货催生反弹契机
若 11 月能繁母羊存栏加速下降,叠加元旦、春节前食品加工集中备货,羊肉价格有望在 12 月迎来季节性高点,突破 65 元 / 公斤。业内建议养殖户抓住当前利润窗口,适时出栏适重肉羊;加工企业关注进口羊肉到港节奏,逢低储备低价原料;消费者可趁当前价格低位,储备冷冻羊肉以应对春节需求。
从长期来看,羊肉价格的走势还受到产能去化和节日备货等因素的影响。如果 11 月能繁母羊存栏加速下降,那么未来几个月肉羊的供应量将会减少,这将对羊肉价格形成支撑。元旦、春节等节日前,食品加工企业会集中备货,这也会增加对羊肉的需求,从而推动羊肉价格上涨。对于养殖户来说,应该抓住当前的利润窗口,适时出栏适重肉羊,以获取最大的收益。加工企业则应该关注进口羊肉的到港节奏,逢低储备低价原料,以降低生产成本。消费者可以趁当前价格低位,储备冷冻羊肉,以应对春节期间的需求。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还能确保在节日期间享受到美味的羊肉。(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情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