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价格分析 → 文章内容

标肥价差猛扩105%!中大猪能否撑起猪价回暖大旗?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0/30 9:11:32 关注:25 评论: 我要投稿

  一、标肥价差创纪录扩大:供需分化下的市场裂变

  (一)价差异动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进入 10 月下旬,全国标肥价差呈爆发式扩大态势。10 月 21 日,标肥价差达 0.82 元 / 公斤,相较于 9 月底环比增幅达 105%,刷新近年来同期纪录。根据 Mysteel 数据,截至 9 月末,140 公斤以上大猪存栏占比骤降至 1.21%,创下近五年最低水平;而 90 - 140 公斤标猪存栏占比达 35.89%,处于供应持续过剩状态。这种 “大猪紧缺、标猪泛滥” 的失衡格局,直接致使两者价格走势背道而驰。大猪因腌腊季需求拉动,抗跌性显著;标猪则因阶段性过剩而承受价格下行压力。
  (二)需求端季节性切换推升大猪溢价
  随着全国气温下降,餐饮消费逐渐回暖,加之南方腌腊季日益临近,市场对大猪的采购量显著增加。大猪具有出肉率高、适合深加工的特性,在终端需求中更受市场青睐,价格支撑强劲。反观标猪,由于供应充沛且短期内缺乏利好因素,与大猪的价差被持续拉大,形成了市场表现截然不同的 “冰火两重天” 景象。
  二、猪价反弹的三重推手:二育、肥猪与压栏的短期博弈

  (一)二育入场点燃市场情绪
  10 月中上旬,猪价急剧下跌,宛如自由落体般深跌至 11 元 / 公斤的低位,市场弥漫着恐慌与焦虑情绪。在此背景下,标肥价差的急剧扩大成为市场的关键转折点。当价差扩大至 0.82 元 / 公斤时,具备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二次育肥养殖户迅速捕捉到商机,集中入场。
  在华东、华中、华南等地,二育补栏比例迅速攀升,达到 25% - 40%,部分对市场变化更为敏感的区域,入场占比甚至高达 60%。这些养殖户大量收购 120 - 140 公斤的标猪,转入二育栏舍进行养殖,期望在未来几个月通过养大猪获取更高利润。
  二育行为在短期内对原本过剩的标猪产能起到了消化作用。市场上可流通的标猪数量大幅减少,而需求端因气温下降和腌腊季临近逐步回暖,供需关系迅速扭转,有力推动了猪价快速反弹。截至 28 日,全国外三元均价强势回升至 12.4 元 / 公斤,较低点上涨 1.8 元 / 公斤,涨幅达 16.4%,市场情绪也从极度悲观转变为谨慎乐观。
  (二)压栏增重与出栏体重的微妙平衡
  当猪价深幅下跌时,养殖端陷入亏损困境,亏损面积不断扩大。在成本压力下,养殖场起初有降低出栏体重、加快出栏速度的意向,以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损失。然而,市场情况复杂多变。
  10 月中上旬,商品猪出栏均重仅从 123.5 公斤微降至 123.2 公斤,降幅几近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大猪价格在二育和需求拉动下走高,养殖户的决策天平开始倾斜,压栏增重情绪迅速升温。他们期望猪体重增加能带来更多收益,幻想在未来猪价上涨时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育对大猪的强劲需求,进一步拉动了市场对大体重猪的偏好。规模场在看到大猪的市场潜力后,继续降低出栏体重的意向越发薄弱。这种行为在短期内确实支撑了大猪价格,使其在市场中表现突出,但从长远来看,却导致标猪供应压力不断后置。大量本该在当前出栏的猪被压栏,春节前集中出栏的隐患就此埋下,一旦集中出栏潮来临,市场或将面临巨大的供应冲击。
  三、供应端的双重挑战:新生仔猪增量与出栏体重的隐性压力

  (一)新生仔猪传导下的产能释放
  在生猪养殖产业链中,能繁母猪 - 新生仔猪 - 育肥猪的生长周期紧密相连,深刻影响着市场供应格局。2024 年,能繁母猪产能经历了显著修复。随着市场行情逐步回暖,养殖户积极补栏能繁母猪,推动产能迅速回升。与此同时,养殖技术的进步以及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普及,使行业生产效能实现质的飞跃。母猪受孕率提高,窝产仔数增多,仔猪成活率大幅提升,共同推动了 2025 年国内新生仔猪数量持续回升。
  自 5 月份开始,国内新生仔猪增速陡然加快。截至 8 月末,新生仔猪区间累计增长 5.69%,同比增长 9.59%,这样的增长速度在近年来的生猪养殖行业中较为罕见。按照生猪 6 个月的育肥周期推算,从 2025 年四季度至 2026 年初,商品猪供应将进入集中释放期。在春节前这个消费旺季,毛猪供应压力将显著增加,给市场带来较大压力。
  (二)出栏体重降幅有限暗藏后期风险
  10 月中上旬,猪价快速下跌,市场形势严峻。在价格暴跌的影响下,商品猪出栏均重虽有所下降,但幅度极小,仅从 123.5 公斤降至 123.2 公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前期,养殖端深陷亏损,亏损面积不断扩大,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养殖场原本有着强烈的降重出栏意向,试图通过减少饲料消耗来降低损失。
  然而,市场的复杂性超乎预期。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南方地区对大体重猪源的需求突然加快。大猪在腌腊季中,因其出肉率高、肉质鲜美,备受消费者青睐,价格也随之上涨。这一变化导致规模场的大猪存栏量迅速减少,同时吸引二次育肥养殖户大量入场。他们抢购大猪,期望获取高额利润,这一行为同步带动部分规模场超计划走量。
  目前来看,近期生猪体重段区间价差明显,大猪价格的优势使得规模场继续降重的意向十分有限。养殖户看到大猪的市场潜力后,普遍存在压栏增重情绪,期望猪体重增加带来更多收益。加之前期二次育肥大面积入场,后续气温持续下降,大猪成交速度进一步加快,生猪出栏均重易涨难降。一旦养殖户过度追求大猪溢价,导致出栏体重持续偏高,那么在春节前,实际供应压力将被进一步放大,市场波动也将更加剧烈,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四、节前出栏压力陡增:二育后移与节后预期的双重挤压

  (一)二育导致供应周期错位
  二次育肥对市场产生了双重影响,在短期内为市场带来活力与价格反弹的同时,也悄然埋下了供应失衡的隐患。当前,大量二次育肥入场的标猪,预计在 12 月至次年 1 月集中出栏,犹如被储蓄起来的 “定时炸弹”。这一时间段本就是生猪供应的关键节点,上半年补栏的猪源也将在此时集中上市,两者形成强烈的叠加效应,使得大猪供应量可能远超预期。
  据 Mysteel 农产品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 20 日,华东、华中、华南等地二次育肥入场比例高达 25% - 40%,部分区域甚至突破 60%。这些二育猪源经过一段时间育肥后,体重迅速增加,市场上大猪的存栏量也随之大幅上升。与此同时,规模企业为完成年度出栏目标,在 12 月后往往会加速出栏。凭借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优势,大量抛售生猪,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压力,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价格受到严重压制。
  (二)节后预期悲观引发提前出猪
  2026 年春节在 2 月中旬,这一时间点对生猪市场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春节过后,市场需求通常会陷入低迷。养殖端深知这一规律,担心节后价格大幅回落,因此可能提前在 1 月集中出栏。这种行为具有传染性,一旦部分养殖户开始提前出栏,其他养殖户也会纷纷效仿,导致节前出栏压力骤增。
  即便腌腊季需求增量可观,但面对供应端的集中释放,仍难以改变市场的整体格局。供应端大量生猪涌入市场,严重压缩了价格反弹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猪价想要实现大幅反弹,难度极大。
  五、养殖端应对策略:顺势出栏与成本核算双原则(一)标猪:分批出栏平滑价格波动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生猪市场环境下,养殖端应摒弃以往 “赌行情” 的侥幸心理,将关注点聚焦于盈利本身,以稳健的策略顺势出栏。分批出栏策略是一种较为明智的选择,能够帮助养殖户有效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具体操作上,可以按照不同体重段,如 110 - 120 公斤、120 - 130 公斤,对生猪进行细致划分,分批次有序出售。
  当前,标猪供应充沛,市场竞争激烈。若盲目压栏,期待价格达到不切实际的高点,极有可能因后期供应过剩而导致利润大幅回吐。通过分批出栏,养殖户可以分散风险,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都能保障一定的盈利,如同将鸡蛋分散放置于不同篮子,确保收益的稳定性。
  (二)牛猪:精准核算增重成本及时落袋
  对于体重达到 140 公斤以上的牛猪,养殖端需秉持严谨态度,严格核算增重成本。这一过程需要精确计算,每一个数据都至关重要。当每公斤增重所消耗的饲料成本逐渐接近猪价时,继续压栏显然并非明智之举,此时应果断出栏,实现收益落袋为安。
  前期二次育肥入场的猪源,更需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细微变化。市场需求动态多变,一旦市场需求出现下滑趋势,而养殖户未能及时察觉仍选择压栏,那么当大量牛猪集中出栏时,市场将不堪重负,极有可能发生价格踩踏事件,养殖户将陷入被动局面,利润将被严重侵蚀。因此,精准核算成本,紧跟市场需求,是牛猪养殖的关键所在。
  结语:理性看待短期反弹,关注产能去化拐点
  当前标肥价差的扩大以及猪价的反弹,本质上是供需结构错配与短期情绪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二次育肥的大规模入场和养殖户的压栏增重行为,虽在短期内提振了市场信心,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生猪产能过剩的大趋势。
  对于养殖端而言,应抓住这波反弹的有利时机,积极优化出栏结构,合理安排生猪出栏时间和数量。避免陷入 “追涨杀跌” 的恶性循环,这种盲目跟风行为往往会使养殖户在市场波动中遭受巨大损失。市场真正的拐点,仍需等待能繁母猪产能的实质性去化以及终端消费的持续回暖。在此过程中,养殖户需保持理性和耐心,凭借科学的养殖策略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生猪市场中稳健发展。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大名县2025年(第二批)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实施方案2025/10/30 12:09:48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召开生猪产业“养加销智联”高质量发展模式座谈会2025/10/30 12:09:10
美国生猪屠宰厂数量反弹:政策驱动下的产能重构与市场博弈2025/10/30 9:59:10
猪价反弹背后的供需博弈:二育狂欢下的节前出栏压力何解?2025/10/30 9:34:41
12家猪企发布前三季度业绩2025/10/30 9:23:45
生猪产业链冰火两重天:二元母猪稳如止水,仔猪行情独舞背后的市场密码2025/10/30 9:18:0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