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全国牛肉价格止跌微涨,淡季彰显消费韧性
截至 2025 年 11 月 3 日 14:00,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据显示,牛肉平均价格为 66.30 元 / 公斤 ,较上周五上升 0.1%。这一幅度虽小,但意义重大,成功终结了牛肉价格连续三周的小幅下跌态势,为市场注入活力。从分类来看,带骨牛肉主流价格区间在 60 - 65 元 / 公斤,去骨牛肉则为 65 - 70 元 / 公斤。区域价格差异的背后,是品种特性与流通环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西门塔尔牛,因其肉质鲜嫩、脂肪分布均匀,市场接受度高,价格相对偏高;而秦川牛作为我国优良地方品种,以肉质紧实、风味浓郁在特定区域拥有良好的价格表现。在流通环节,运输成本、储存条件以及批发商的利润加成等因素,均会导致价格波动。
与其他畜禽产品相比,牛肉价格涨幅虽低于猪肉的 1.0%,但高于鸡肉的 0.3%。猪肉价格上涨,可能与近期生猪存栏量变化、养殖成本上升相关;鸡肉价格相对稳定,主要因其供应充足,养殖周期短,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而牛肉价格走势,突出了其在高端蛋白消费市场的刚性需求特点。即便价格存在波动,消费者对牛肉的偏好与需求依旧稳定。
(一)区域市场分化:北方稳价与南方回暖并存
北方作为我国重要的牛肉主产区,内蒙古、山东等地牛肉批发价在 62 - 66 元 / 公斤,较上周持平。经深入调研发现,屠宰场中 450 公斤以上大体重牛占比不足 30%,优质货源竞争日益激烈。以内蒙古为例,当地牧场受季节影响,牧草生长状况不及往年,致使肉牛育肥速度放缓,大体重牛数量减少。而山东的肉牛养殖产业,部分养殖场进行结构调整,淘汰了一些低产牛,短期内供应也受到影响。
南方销区呈现出不同景象,广东、浙江受潮汕火锅、广式牛腩煲等特色美食的消费拉动,价格达 68 - 72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0.5%。在广州天河区农贸市场,相关数据表明,牛腩、牛腱子销量周增长 8%。家庭烹饪中,牛腩用于炖煮,软烂入味;牛腱子卤制后,纹理清晰,是家庭餐桌上的佳肴。餐饮堂食方面,潮汕火锅以鲜切牛肉为主打,食客追求牛肉的原汁原味,广式牛腩煲则以浓郁的汤汁、软糯的牛腩吸引众多食客,二者的火爆带动了牛肉消费。北京新发地、上海农产品中心等枢纽市场交易量周增长 3%,终端零售价格稳中有升,充分体现了季节性消费提振效应正在显现。
二、三大核心因素驱动价格止跌回升
(一)供应端:产能去化叠加短期出栏收缩
牛肉价格回升,供应端的变化起到关键作用。从宏观层面分析,全国能繁母牛存栏量已连续 5 个月下降,截至 10 月末,该数据降至 1600 万头,与年初相比减少了 4%。能繁母牛存栏量的下降,如同在源头减少水流,直接影响到 2025 年秋冬肉牛的供给。因为能繁母牛是肉牛繁殖的基础,其数量减少意味着后续出生的小牛数量会减少,进而影响成年肉牛的出栏量。
在山东、河北等地,屠宰企业反馈的情况也证实了供应端的变化。300 公斤以下中小规格肉牛占比提升至 60%,而 400 公斤以上大牛占比不足 30% 。优质货源缺口的出现,使得收购价被动上调 0.2 - 0.5 元 / 公斤。这一情况类似于市场上优质苹果数量减少,收购商为获取足够的苹果,只能提高收购价格。同时,内蒙古、宁夏等地因秋季牧草减产,部分养殖户提前出栏。牧草是肉牛育肥的重要饲料来源,牧草减产导致肉牛育肥受到影响,养殖户担心肉牛生长受更大影响,故而提前出栏。这导致市场阶段性 “断档”,屠宰场为保障供应,不得不提高本地收购价。
(二)需求端:秋冬旺季启动与餐饮场景升级
随着全国气温急剧下降,牛肉迎来传统消费高峰期。从消费趋势来看,“牛肉火锅”“酱牛肉” 搜索量周环比增长 60%。在餐饮市场,北京东来顺、四川海底捞等餐饮企业牛肉采购量增加 12%。这些大型餐饮企业采购量的增加,反映出市场对牛肉需求的增长。在电商平台上,宁夏滩羊腿、内蒙古牛腩块等高端品类销量周增长 15%,半成品牛肉菜(如红烧牛腩、番茄牛尾)成为消费热点。消费者在秋冬季节,更倾向于购买这些高端牛肉品类和半成品牛肉菜,回家自行烹饪,享受美食。这不仅带动终端价格稳中有升,也反映出消费者在秋冬季节对牛肉的消费热情。
此外,西北地区 “冬至囤肉” 习俗提前启动,陕西、甘肃等地牛羊肉批发市场人流量周增长 10%。在这些地区,冬至囤肉是传统习俗,随着习俗的提前启动,区域性需求集中释放,进一步推动了牛肉价格上涨。
(三)成本端:饲料降价难掩养殖压力,加工端溢价支撑
在成本端,玉米现货 2325 元 / 吨(↓0.3%)、豆粕 3057 元 / 吨(→),肉牛养殖成本降至 62 - 64 元 / 公斤,略低于当前批发价,养殖户每头牛盈利 200 - 300 元,较上半年减少 50%。虽然饲料价格有所下降,但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还需考虑人工成本、防疫成本等其他成本,养殖压力依然存在,盈利空间受到压缩。
不过,屠宰加工环节通过精细化分割提升附加值,对批发价起到支撑作用。牛里脊、雪花牛肉等部位的溢价达 30%,推动批发价逆势上涨。山东滨州、河南郑州等地屠宰场表示,去骨牛肉、牛副产品(牛筋、牛肚)销量占比提升至 40%,综合毛利率达 8%。屠宰场通过精细化分割,将牛肉分割成不同部位,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同时提高了牛肉附加值,有效对冲了原料成本压力。
三、后市展望:短期震荡上行,中长期看产能与消费双升级
(一)短期走势:供需紧平衡下的区域性机会
未来 1-2 周,北方产区受降雪天气影响物流,优质牛肉到货量减少。内蒙古、新疆等地价格或小幅上涨 1%-2%,突破 68 元 / 公斤。降雪会致使道路积雪结冰,运输车辆行驶困难,运输时间增加,进而导致优质牛肉到货量减少。市场上牛肉供应量减少,而需求相对稳定,根据供求关系原理,价格将会上涨。南方销区依托元旦前餐饮备货,广东、浙江等地价格维稳,广西、福建等低价区可能反弹 0.5-1 元 / 公斤。元旦前,餐饮行业会大量备货以满足节日期间消费者需求。广东、浙江等地餐饮市场发达,对牛肉需求量大,在备货期间,价格能够保持稳定。而广西、福建等低价区,原本价格相对较低,随着餐饮备货需求增加,价格有反弹空间。
屠宰企业库存率维持 15%-20%,处于年内低位,逢低补库需求将支撑价格底部,预计全国均价波动区间 66-67 元 / 公斤。屠宰企业库存率低,表明市场上牛肉供应量相对紧张。当库存处于低位时,屠宰企业为保证后续正常供应,会有逢低补库需求。这种补库需求会增加市场对牛肉的购买量,从而支撑价格底部,使全国均价在一定区间内波动。
(二)中长期机遇:产能去化与消费升级共振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 年 1-10 月牛肉进口量 382.5 万吨,同比增长 5%,但国内供需缺口仍达 400 万吨。这表明我国对牛肉需求旺盛,尽管进口量有所增加,但仍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若 11 月能繁母牛补栏率提升至 5% 以上,2026 年下半年产能有望修复,但当前犊牛价格高企(优质西门塔尔牛犊 1.2-1.5 万元 / 头)制约补栏积极性。行业规模化率提升至 45%,散户占比降至 30%,产业结构加速向 “育繁推” 一体化转型。能繁母牛补栏率的提升对产能修复至关重要,如果补栏率能达到一定水平,未来产能有望改善。然而,当前犊牛价格过高,增加了养殖户养殖成本,制约了补栏积极性。同时,行业规模化率的提升和散户占比的下降,表明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向 “育繁推” 一体化转型,这种转型有助于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消费端,随着健康饮食观念普及,牛肉在家庭膳食中的蛋白质占比已提升至 25%,预制菜、低温牛肉制品需求年增长 20%,推动市场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消费者愈发注重健康饮食,牛肉作为优质蛋白质来源,在家庭膳食中的地位逐渐提升。预制菜和低温牛肉制品需求增长迅速,反映了消费者对方便、快捷、高品质食品的追求。这些需求变化推动牛肉市场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市场上会出现更多高品质、深加工的牛肉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三)操作建议
养殖户:400 公斤以上大牛应抓住时机逢高出栏,300 公斤以下小牛需结合饲料成本合理判断是否适度压栏,并密切关注政府冻肉收储政策。对于养殖户而言,400 公斤以上的大牛已达到较好出栏体重,此时逢高出栏可获取较好收益。而 300 公斤以下的小牛尚需进一步育肥,养殖户可依据饲料成本决定是否适度压栏。若饲料成本较低,压栏育肥可增加牛的体重,提高收益;若饲料成本较高,压栏可能增加养殖成本,此时可考虑适时出栏。同时,政府冻肉收储政策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养殖户需密切关注,以便做出合理决策。
经销商:应重点关注内蒙古、宁夏等优质产区货源,积极开发牛腱子、牛腩等细分产品,并将周转库存控制在 5-7 天。内蒙古、宁夏等地是我国优质牛肉产区,这些地区牛肉品质优良,市场认可度高。经销商聚焦这些产区货源,可保证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开发牛腱子、牛腩等细分产品,能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控制 5-7 天周转库存,可在保证供应的同时,避免库存积压,降低成本。
消费者:当前牛肉价格处于相对低位,消费者可借此机会储备冷冻牛肉,优先选择电商平台产地直供产品(如新疆排酸牛肉),此类产品性价比可提升 15% 以上。目前牛肉价格相对较低,消费者可抓住时机储备冷冻牛肉以备日后食用。购买时,优先选择电商平台产地直供产品,如新疆排酸牛肉。产地直供产品减少了中间环节,价格相对较低,且能保证产品新鲜度和品质,性价比提升显著。通过这种方式,消费者可以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到优质牛肉产品。
结语
此次牛肉价格微涨,是短期供需错配与季节性消费共同作用的结果,更是产业转型期的重要信号。尽管产能去化仍需时间,但消费升级已成为市场核心驱动力。对于从业者而言,需把握区域价差和品种分化机遇,加强精细化养殖与加工;对于消费者而言,当前正是享受 “高性价比牛肉” 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家庭烹饪还是餐饮体验,牛肉的营养与风味价值正通过价格微调实现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