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10 月淘汰母猪价格走势:先降后涨,波动中显韧性
 
	  (一)全月价格呈 “V” 型反转,底部反弹特征明显
 
	  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10 月国内淘汰母猪月度出栏均价为 8.80 元 / 公斤,环比降幅达 8.68%,同比大幅下跌 30.74%,整体仍处于下行周期,但月内价格走势呈现出显著的先抑后扬态势。价格在 10 月 17 日降至月内最低点 8.31 元 / 公斤,三周内累计下跌 1.01 元 / 公斤,降幅为 10.86%;随后受生猪价格反弹的带动,价格触底回升,10 月 31 日涨至月内高点 9.24 元 / 公斤,较最低点涨幅为 11.20%,这充分体现了市场对于低价资源的阶段性追涨动力。 
  (二)供需错配主导短期波动,低价刺激需求集中释放
 
	  在 10 月上旬及中旬,生猪市场因阶段性供应过剩而受到压制,猪价持续回落。此时,淘汰母猪需求保持平稳,但养殖端淘汰节奏加快,致使价格承压下行。然而,当淘汰母猪价格触及阶段性低位后,下游屠宰及加工企业逢低补库意愿增强,再加上生猪价格反弹提振了市场信心,低价资源成交活跃,推动价格快速修复,凸显出市场对于性价比优势的敏感反应。 
  二、核心驱动因素:生猪价格波动与肥标价差双重支撑
 
	  (一)生猪价格 “先降后涨” 传导至淘汰母猪市场
 
	  10 月生猪价格经历了剧烈震荡,从 9 月末的 12.14 元 / 公斤跌至 10 月 13 日的 10.72 元 / 公斤,随后反弹至月末的 12.53 元 / 公斤,呈现出典型的 “深蹲起跳” 走势。生猪作为淘汰母猪的核心对标品种,当生猪价格下行时,养殖端淘汰意愿减弱,需求方压价情绪升温,导致淘汰母猪价格跟跌;而当生猪价格反弹,尤其是养殖利润短暂修复后,部分低效产能加速淘汰,同时需求方接受度提升,推动淘汰母猪价格同步上涨,二者相关性经卓创资讯数据测算达 0.87。 
  (二)肥标价差扩大强化淘汰母猪替代价值 
  本月肥标价差(肥猪与标猪价格差)呈现持续扩大趋势,月内最高点达 0.73 元 / 公斤,累计上涨 0.34 元 / 公斤,涨幅为 88.73%。在冬季消费旺季背景下,大体重肥猪需求提升,价格坚挺,而淘汰母猪作为肥猪的替代品,其性价比优势随着价差的扩大而愈发凸显。屠宰企业为降低成本,增加了对淘汰母猪的采购量,尤其是在南方腌腊季提前启动阶段,对膘情较好的淘汰母猪需求集中释放,形成了价格支撑的重要增量逻辑。 
  三、11 月展望:需求回暖叠加成本支撑,价格或环比上涨
 
	  (一)终端需求季节性提振,淘汰母猪刚需增加
 
	  进入 11 月,气温下降促使猪肉消费市场迎来转机。南方地区正式步入腌腊高峰期,各类猪肉制品加工企业全力投入生产,对低价原料的需求愈发强烈。淘汰母猪凭借其价格优势,成为分割品及馅料的重要原料,企业采购量有望环比大幅增加 15%-20%,为市场注入强劲的需求动力。与此同时,北方地区气温骤降,终端鲜销市场迅速回暖。农贸市场中,消费者选购猪肉的频率明显提高;商超货架前,低价猪肉吸引众多消费者,补货需求持续升温。供需两端的季节性利好相互交织,共同为淘汰母猪价格上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生猪价格偏强运行,成本传导机制顺畅 
  卓创资讯预计,11 月生猪价格有望环比上涨 3%-5%,这背后是养殖端压栏惜售、二次育肥阶段性补栏以及饲料成本支撑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养殖户因市场行情好转,纷纷减少出栏量,期望获取更高收益;二次育肥户抓住时机进场补栏,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局面。而饲料成本的稳定,也为生猪价格提供了坚实的底部支撑。生猪价格上涨会直接带动淘汰母猪估值提升,形成 “生猪涨、淘汰涨” 的正向传导。此外,肥标价差有望在 0.6-0.8 元 / 公斤的高位区间持续运行,进一步凸显淘汰母猪的替代优势。在这一系列利好因素推动下,预计淘汰母猪价格环比涨幅可达 2%-4%,走势或呈现 “先涨后跌再上涨” 的波段特征,为养殖户和市场参与者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 
  (三)风险提示:产能去化进度与高价接受度博弈
 
	  然而,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稳定维持在 4300 万头的高位,产能去化速度较为缓慢(9 月样本企业存栏仅下滑 1.05%)。若后期养殖利润持续修复,养殖户可能会放缓淘汰节奏,导致短期内淘汰母猪供应大幅增加,对市场价格稳定产生冲击。此外,终端市场对高价淘汰母猪的接受程度存在明显上限。一旦生猪价格上涨受阻,或是腌腊季消费不及预期,市场需求将迅速降温,引发价格回调。因此,养殖户和从业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生产与销售计划,以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发展。 
  结语:周期底部的性价比博弈与旺季弹性 
  10 月淘汰母猪价格的先抑后扬,是市场在复杂供需关系下的自我调节过程,也是对低价资源价值的重新评估。这种价格波动不仅反映了当下生猪市场的阶段性特征,也为 11 月行情发展埋下了伏笔。进入 11 月,市场焦点将集中于需求旺季的实际消费表现。随着气温下降,南方腌腊、北方灌肠等传统需求逐步释放,淘汰母猪作为高性价比的原料,在终端市场需求拉动下,有望延续价格上行趋势。 
  然而,在生猪产能去化缓慢、终端消费温和复苏的大背景下,淘汰母猪价格仍难以摆脱对生猪价格的依赖,其走势将紧密跟随生猪市场的波动。尽管如此,在成本敏感型需求不断增长的市场环境中,淘汰母猪凭借其价格优势,仍将在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展现出独特的市场韧性。 
  对于产业链上下游参与者而言,11 月的行情既蕴含机遇也充满挑战。一方面,需求旺季带来的价格上涨空间,为养殖场、屠宰企业和贸易商提供了获取利润的机会;另一方面,产能结构的潜在变化、终端消费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操作的难度。因此,在把握旺季波段机会的同时,密切关注生猪价格传导效率及产能结构变化,合理调整生产与销售策略,才能在周期底部的博弈中占据主动,实现稳健发展。(数据支持:卓创资讯、农业农村部、我的钢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