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行情速报:全国均价小幅回落,区域市场分化明显
(一)全国均价微降,终结短期横盘
根据农业农村部于 2025 年 11 月 6 日 14:00 发布的数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羊肉平均价格为 62.67 元 / 公斤,较前一日微降 0.1%,结束了连续三日的持平态势。尽管处于秋冬消费旺季,但其价格延续了自 9 月以来的温和下行趋势,与 2024 年同期的 63.85 元 / 公斤相比,同比降幅达 1.85%,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市场供需格局的微妙变化。
(二)区域价差扩大,南北市场冷热不均
北方主产区价格承受较大压力: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活羊交易市场胴体羊肉批发价为 58 元 / 公斤,新疆乌鲁木齐北园春市场为 59.5 元 / 公斤。由于本地存栏量处于高位且受到进口羊肉的冲击,价格较上月下跌 2%。南方销区则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价格为 68 元 / 公斤,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为 65 元 / 公斤,依托火锅、煲汤等季节性需求,价格环比持平。西南地区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为 63 元 / 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 5%,这反映出该区域消费提振未达预期。
二、动因解析:供应过剩与需求理性化双重施压
(一)供应端:产能释放叠加进口增量,市场库存高企
国内羊肉产量的稳步增长成为价格下行的内在推动力。2023 年,全国羊肉产量攀升至 531 万吨,较 2017 年增长 12.74%,年均增速达 3%,这一数据彰显了肉羊养殖行业规模化、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内蒙古、新疆等主产区为例,规模化养殖占比已提升至 65%。在标准化养殖模式下,肉羊出栏周期从以往的 8 - 10 个月缩短至 6 - 8 个月,养殖效率大幅提高,使得市场供应愈发充足。
进口羊肉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2023 年,我国羊肉进口量飙升至 43.4 万吨,创历史新高,到岸均价为 29.4 元 / 公斤,同比下跌 23.8%。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传统羊肉出口国凭借成熟的养殖体系和先进的冷链运输技术,将大量低价冻品输入我国。这些进口羊肉通过预制菜加工企业、大型商超等渠道广泛铺货,进一步压缩了国内鲜羊肉的价格空间,对本土养殖产业造成冲击。
屠宰企业的库存压力同样不容忽视。目前,屠宰企业库存率达 25%,较往年同期高出 5 个百分点。高库存意味着市场上可流通的羊肉资源增多,企业为加速库存周转,不得不降低出货价格,从而带动羊肉批发价下行。
(二)需求端:消费升级遇阻,季节性提振力度减弱
进入秋冬季节,羊肉消费迎来传统旺季,但今年市场需求呈现出复杂的分化态势。北方地区 “火锅经济” 持续火热,涮羊肉成为餐桌上的常见菜品,带动相关食材销量周增 8%,然而终端价格较去年下降 10%。这表明尽管需求有所增长,但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商家为吸引客源,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策略。南方地区,冬至喝羊肉汤、吃红烧羊肉等传统餐饮场景的消费频次与往年持平,然而受促销活动影响,客单价下滑 15%,这从侧面说明消费者在采购时更加注重性价比,消费行为趋于理性。
团膳、食堂等集团采购需求也出现收缩,采购量减少 12%,这反映出在整体经济环境下,集团消费更加克制,对成本把控更为严格。在新兴消费增长点方面,虽然预制菜用羊肉需求增长 20%,如羊肉馅料、即烹羊排等产品受到部分消费者青睐,但目前预制菜用羊肉在整体市场占比仅 15%,难以填补传统渠道需求下滑带来的缺口,无法有效拉动羊肉价格上行。
(三)成本端:养殖成本下移,市场挺价动力不足
饲料成本是肉羊养殖的关键支出,而近期玉米、豆粕等价格回落,为养殖成本减负。饲料原料成本较 2024 年峰值下降 18%,使得肉羊养殖完全成本降至 56 元 / 公斤,规模养殖场单只盈利 30 - 50 元,中小散户也能实现微利。成本降低虽缓解了养殖端压力,但也削弱了行业集中惜售、挺价的动力,市场供应端缺乏价格支撑的内在动力。
生猪价格长期低位运行,当前维持在 12.5 元 / 公斤左右,猪肉作为羊肉的重要替代品,价格优势明显。在家庭日常采购中,消费者出于性价比考量,倾向选择价格更低的猪肉,这种消费替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羊肉的需求,使得羊肉价格反弹缺乏市场需求的有力支撑。
三、市场影响:产业链承压与消费结构重塑
(一)养殖端:利润收窄倒逼产能优化
肉羊价格下行,导致养殖端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在内蒙古,30 公斤左右羔羊出栏价较上月下跌 1.5 元 / 公斤,养殖户出栏积极性受挫,但为回笼资金,部分散户不得不加速淘汰老弱母羊。数据显示,10 月全国能繁母羊存栏量环比下降 1.2%,这一数据预示着 2026 年春季肉羊供应或出现收缩窗口。
不过,市场危机也催生了转型机遇。一些规模化企业积极开拓高端市场,宁夏盐池滩羊、山东鲁西黑头羊等地理标志产品凭借独特的品质优势,在市场上获得 15%-20% 的价格溢价。借助电商直播等新兴销售渠道,这些高端冷鲜羊肉日均销量增长 30%,成功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实现了产品价值的提升。
(二)流通端:渠道博弈加剧,价格传导机制变化
批发市场的议价权正逐渐发生转移。下游商超、餐饮连锁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以 “价格敏感” 为由对上游贸易商持续压价。在北京新发地市场,贸易商的批零差价缩至 8 元 / 公斤,较去年减少 2 元,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社区团购的崛起,也给传统集贸渠道带来了巨大冲击。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平台推出 “29.9 元 / 500 克冷鲜羊肉” 的引流套餐,吸引大量消费者,销量周增 40%。面对这一局面,农贸市场不得不降价促销,以维持市场份额,传统的价格传导机制正悄然发生改变。
(三)消费端:性价比导向下的品类选择
在家庭采购场景中,消费者对羊肉的选择更趋向于高性价比的分割品。羊腿(58 元 / 公斤)、羊排(62 元 / 公斤)的销量占比提升至 60%,相比整羊(65 元 / 公斤),这些分割品价格相对亲民,且烹饪更为便捷,更受消费者青睐。
餐饮市场也呈现出平民化趋势。连锁火锅品牌推出 “羊肉自由套餐”,人均消费控制在 80 - 100 元,成功吸引了年轻白领等客群,带动终端羊肉销量增长 12%。这一现象表明,在价格下行背景下,餐饮商家通过优化菜品组合、控制价格,有效刺激了消费,重塑了羊肉消费的市场结构。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筑底,中长期看品质升级
(一)短期走势:供需博弈下的价格磨底期
展望未来 1 - 2 周,羊肉市场仍将在供需博弈中持续震荡。随着元旦、春节备货潮的逐渐启动,南方销区有望迎来阶段性反弹行情。在广东、福建等地,羊肉煲汤、火锅等消费场景将持续火爆,预计销区羊肉均价将攀升至 63 - 64 元 / 公斤。
北方市场则面临着生猪价格反弹的影响。近期,生猪价格触底后强劲反弹,预计将回升至 13 元 / 公斤左右。这将导致猪肉对羊肉的替代效应减弱,使得羊肉价格以维稳为主。
从屠宰企业的角度来看,当前 25% 的高库存仍是悬在市场上方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库存消化至 20% 以下之前,羊肉价格难以出现趋势性上涨行情。屠宰企业为了去库存,仍将维持低价出货策略,进一步压制价格反弹空间。
(二)中长期趋势:产能去化与品牌溢价驱动
放眼 2026 年,羊肉市场的供需格局有望迎来改善。能繁母羊存栏量已连续 3 个月下降,预示着未来肉羊出栏量将逐步减少。加之国家拟设立羊肉进口关税配额,进口政策趋严,预计下半年羊肉供应将偏紧,价格有望迎来回升。
在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的大背景下,有机羊肉、草饲羊肉等高端产品正成为市场新宠,增速高达 25%。这些高端产品凭借优质的口感和健康的品质,深受中高端消费者的青睐。电商渠道的迅猛发展也为羊肉销售开辟了新路径,其占比已突破 20%,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正重塑市场格局。随着高端产品占比的提升,行业毛利率有望提升 5 - 8 个百分点,为产业链各环节带来更多利润空间。
五、消费指南:旺季囤货正当时,多元场景巧搭配
(一)家庭消费者:错峰采购 + 分割利用
当下羊肉价格较峰值低 12%,正是家庭消费者囤货的有利时机。商超会员日活动为囤货提供了便利与实惠,例如盒马鲜生的周二特价日,会员购买羊肉可享受额外折扣,此时购入冷冻羊腿、羊排最为划算。一次采购 5 - 8 公斤,回家后按每餐用量分装,用保鲜袋密封后放入冷冻室,可保存 3 - 6 个月,随吃随取,既方便又实惠。
在烹饪环节,充分利用羊肉的每一个部位能实现食材价值的最大化。羊蝎子是煲汤的绝佳食材,加入白萝卜、枸杞等食材,小火慢炖 2 - 3 小时,即可得到一锅鲜香滋补的羊蝎子汤,是冬日暖身的佳品;羊里脊肉质鲜嫩,切成薄片,搭配洋葱、孜然,大火爆炒成孜然羊肉,风味十足;剩下的边角料也不应浪费,剁碎后加入葱姜、花椒水、生抽等调料,制成羊肉馅,可用于包饺子、做馅饼,美味又不浪费。
(二)餐饮从业者:锁定产区直采 + 差异化产品
对于北方餐饮企业而言,与内蒙古、甘肃等产区的合作社直接对接,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途径。以当前 55 - 58 元 / 公斤的产区直采价格,相较批发市场采购,每公斤可节省 3 - 5 元成本。通过签订长期采购合同,锁定价格与供应量,能够有效应对市场价格波动。
南方商户则可在菜品创新上进行探索,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羊肉菜品,如宁夏手抓羊肉,以鲜嫩的肉质、独特的烹饪方式吸引食客;新疆烤包子,外皮酥脆,内馅多汁,带来独特的饮食体验。这些特色菜品可通过差异化定价,实现 10%-15% 的价格溢价,在丰富菜单的同时,也能有效对冲羊肉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提升店铺的盈利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