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行情速递:窄幅震荡收跌,多空博弈加剧
(一)主力合约走势分化,短期承压回落
截至 2025 年 11 月 10 日 14:00,鸡蛋期货主力合约 2512 报价为 3188 元 / 500 千克,相较于上一交易日下跌 21 元,跌幅达 0.65%,盘中振幅为 1.40%,呈现出 “早盘冲高回落、午后低位震荡” 的态势。持仓量为 14.10 万手,成交量达 20.82 万手,资金净流出 3200 万元,这充分反映出市场对于短期行情的分歧显著加剧。与 11 月 7 日相比,合约价格回落了 1.2%,但较 10 月低点(3100 元 / 500 千克)仍具备 2.8% 的反弹空间,这表明下方成本支撑已显现成效。
(二)期现价格倒挂收窄,区域现货表现分化
现货市场同步呈现偏弱态势,全国主产区鸡蛋均价为 5.57 元 / 公斤(约合 2785 元 / 500 千克),较期货主力合约贴水 403 元,贴水幅度较上周收窄 15%,这体现出市场对于远期供需改善的预期有所升温。从区域角度来看,山东、河北等地由于供应过剩,现货价格周跌幅为 0.08 元 / 公斤,降至 5.38 元 / 公斤;广东、浙江凭借销区消费韧性,均价维持在 6.73 元 / 公斤,南北价差达 25%,期现套利空间压缩至年内低位。
二、驱动因素:供应过剩 VS 季节性预期,矛盾交织下的价格拉锯
(一)供应端:高存栏压制短期走势,产能去化缓慢
当前,鸡蛋市场供应端呈现出高存栏的突出特征,对短期价格走势形成了较强的压制作用。10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达到 13.68 亿只,该数据同比增长 2.3%,更是创下近五年同期的新高。从鸡龄结构分析,120 - 450 日龄的中青年鸡占比高达 78.27%,这些鸡正处于产蛋高峰期,产蛋效率持续优化。按照当前的产能水平测算,理论上月均产量超过 230 万吨。如此庞大的供应规模,使得短期内鸡蛋市场供应过剩的格局难以得到根本性扭转。
在淘汰鸡市场,观望情绪浓厚,这成为影响产能去化的关键因素。目前淘汰鸡均价为 8.5 元 / 公斤,虽然较上月上涨了 1 元 / 公斤,但养殖端的利润空间依然较为微薄。单只淘汰鸡的盈利仅在 5 - 10 元之间,这促使养殖户普遍选择延长淘汰周期,将淘汰日龄推迟至 500 日龄以上。据市场预测,11 月淘汰量预计仅为 1200 万只,环比增长幅度仅为 5%。这样的淘汰速度远远低于市场预期,导致产能去化进度缓慢,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过剩的压力。
(二)需求端:淡季消费与季节性预期博弈
从短期视角来看,鸡蛋市场需求疲弱,这成为拖累现货价格的重要因素。11 月是鸡蛋消费的传统淡季,家庭采购量每周仅增长 3%,增长幅度极为有限。餐饮及食品加工企业的订单量同比下降了 15%,市场需求明显不足。终端库存天数达到了 7 天,创下年内新高,这表明市场消化能力较弱,库存积压问题较为突出。
在替代品方面,生猪、肉鸡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对鸡蛋消费形成了明显的分流效应。以华南地区为例,禽肉对鸡蛋的替代率提升至 35%,这使得鸡蛋市场的需求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在这种情形下,鸡蛋现货价格承受了较大的下行压力。
不过,远期季节性利好因素正在逐步升温,为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利多支撑。随着北方地区进入冬季,蛋鸡产蛋量将受到低温天气的影响,产蛋率下降,预计 12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有望环比下降 1.5%。同时,春节前食品加工企业的备货需求,如蛋饺、卤蛋等产品的生产,将带动鸡蛋需求的增加。经机构测算,这一时期的远期需求弹性可达 10% - 15%,成为期货盘面的核心利多因素。市场对未来需求的改善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前的市场走势。
(三)成本端:饲料价格筑底,养殖利润两极分化
在成本端,饲料价格呈现筑底态势。玉米价格为 2331 元 / 吨,豆粕价格为 3056 元 / 吨,较 9 月高点均下降了 10%。饲料价格的下降,使得蛋鸡养殖成本降至 2.6 元 / 斤。然而,养殖利润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自繁自养的养殖户周度盈利仅为 0.1 元 / 斤,这一利润水平仅能勉强覆盖可变成本,养殖收益较为微薄。
中小散户由于需要外购雏鸡,成本相对较高,每羽雏鸡成本达到 3.5 元。在当前的市场价格下,中小散户头均亏损达到 0.3 元 / 斤,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不得不加速淘汰蛋鸡,以减少亏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规模化养殖场(存栏 10 万只以上)凭借着饲料集采优势,能够将成本控制在 2.5 元 / 斤以下。这些养殖场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选择 “稳量挺价” 的策略,通过稳定产量来维持市场份额,同时等待价格回升。这种市场结构的分化,不仅影响着当前的市场供应格局,也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后市展望:短期震荡磨底,中长期关注产能去化节奏
(一)短期(11 月中旬 - 12 月初):供需双弱下的区间震荡
在 11 月中旬至 12 月初这一时间段内,鸡蛋市场将呈现出供需双弱的格局,价格大概率会在一个相对狭窄的区间内震荡运行。从供应端分析,尽管淘汰鸡出栏量有所增加,但在产蛋鸡存栏量仍然处于高位,供应压力依然存在。与此同时,需求端也没有明显的增长动力,处于相对疲软的状态。
生猪价格的低位震荡对鸡蛋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生猪价格在 18 - 19 元 / 公斤的区间内波动,较低的生猪价格使得消费者在肉类选择上更倾向于猪肉,从而减少了对鸡蛋的需求。这种替代品的竞争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鸡蛋价格的上涨空间。
进口鸡蛋到港量的增加也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压力。预计 11 月进口鸡蛋到港量将达到 5 万吨,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供应过剩局面。进口鸡蛋的涌入,使得国内市场上的鸡蛋供应量大幅增加,对国内鸡蛋价格形成了下行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主力合约 2512 预计将在 3150 - 3250 元 / 500 千克的区间内窄幅波动。这个价格区间是市场供需双方力量博弈的结果,短期内难以突破。北方产区的天气变化对现货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雨雪天气导致运输受阻,鸡蛋的流通效率降低,使得局部地区的供应出现紧张局面。在山东、河北等地,由于道路积雪结冰,鸡蛋运输车辆通行困难,导致部分市场上的鸡蛋供应减少。这种供应的减少使得现货价格出现了阶段性反弹,涨幅在 0.1 - 0.2 元 / 公斤左右。然而,这种反弹是由于短期的运输受阻造成的,并非是供需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因此难以带动期货价格突破前高。
南方销区随着 “冬至” 备货的逐步启动,市场需求出现了一定的回暖迹象。特别是高端蛋市场,如土鸡蛋,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需求增长较为明显。在广东、浙江等地的超市和农贸市场,土鸡蛋的销量明显增加,价格也相对稳定。这种高端蛋需求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期货合约的下方空间,使得期货价格在下跌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支撑。
(二)中长期(12 月 - 春节前):产能去化决定反弹高度
从中长期来看,12 月至春节前这一时间段,鸡蛋市场的走势将主要取决于产能去化的节奏。产能去化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市场的供应情况,进而决定价格的反弹高度。若 12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能够降至 13.5 亿只以下,月均去化率达到 1.3%,这将意味着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缓解。在这种情况下,叠加春节前终端市场的集中备货需求,合约价格有望上探 3400 元 / 500 千克。春节前,食品加工企业会大量采购鸡蛋用于生产蛋饺、卤蛋等节日食品,家庭消费者也会增加鸡蛋的储备量,这将使得市场对鸡蛋的需求大幅增加。
然而,目前机构对于市场走势存在较大的分歧。利多逻辑主要基于冬季产蛋率的下降以及淘汰鸡的加速出栏。随着冬季气温的降低,蛋鸡的产蛋率会受到一定影响,预计产蛋率将下降 5% - 8%。寒冷的天气会导致蛋鸡的新陈代谢减缓,影响其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降低产蛋率。淘汰鸡的加速出栏也将减少市场上的供应。预计月均淘汰量超过 1500 万只,这将使得市场上的鸡蛋供应量进一步减少,供需边际得到改善。
利空逻辑则主要来自于高企的社会库存以及饲料成本的下行。当前社会库存达到了 50 万吨,如此庞大的库存对市场价格形成了巨大的压制。在库存消化完毕之前,价格上涨的空间将受到严重限制。饲料成本的下行也削弱了养殖端的挺价动力。随着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下降,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户在价格上的话语权相对减弱,挺价的意愿也会降低。即使市场需求有所增加,养殖户也可能因为成本降低而愿意以较低的价格出售鸡蛋,从而限制了价格的反弹空间。
四、市场参与者策略指南
(一)期货投资者:轻仓博弈区间,关注关键数据
对于期货投资者而言,当前鸡蛋期货主力合约 2512 的市场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需秉持审慎态度进行操作。在短线交易层面,当价格处于 3150 元 / 500 千克以下时,可逢低尝试做多。这是基于该价格区间下方成本支撑较为显著,且市场存在一定的利多预期,如远期季节性需求的增加等因素。但为有效控制风险,需设置止损位在 3120 元。一旦价格跌破止损位,表明市场走势可能与预期相悖,应及时止损离场,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而当价格上涨至 3250 元以上时,可轻仓沽空。此时市场可能存在超买情形,价格有回调需求。止盈目标可设定在 3200 元,以捕捉 100 元左右的波动空间。这种短线交易策略,要求投资者密切关注市场的短期波动,及时把握买卖时机。
在中线布局方面,对于已经持仓的投资者而言,可将止损上移至 3100 元。此举旨在保证一定利润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通过上移止损,投资者能够在市场价格波动时,确保自身持仓可在相对安全的价格水平止损,避免因价格大幅下跌而导致利润回吐甚至亏损。同时,投资者可对 12 月产能去化超预期的行情进行博弈。若 12 月产能去化情况超出市场预期,那么市场供应将减少,价格有望上涨,投资者可从中获利。
对于空仓的投资者,建议等待存栏数据公布后再行介入。存栏数据是反映市场供应状况的关键指标,对价格走势具有重要影响。若 11 月存栏环比降幅达 1% 以上,这表明市场供应将减少,是一个积极信号,投资者可考虑中线多单入场。在做出投资决策前,投资者需综合考量各种因素,不仅包括存栏数据,还涵盖市场的整体走势、其他相关数据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唯有全面分析,方可做出更为准确的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投资收益。
(二)现货从业者:套期保值对冲风险
现货从业者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面临着价格波动风险,需借助套期保值手段来对冲风险,保障自身利益。以养殖场为例,假设其对 12 月出栏的 300 万公斤鸡蛋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按照 3200 元 / 500 千克的价格卖出套保 50%,这是基于当前市场价格和对未来市场走势的判断而做出的决策。通过卖出套保,养殖场可锁定 2.6 元 / 斤成本线以上的利润。即便未来市场价格下跌,由于已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了卖出操作,养殖场可在期货市场上获得盈利,从而弥补现货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这种套期保值策略,能够助力养殖场稳定经营,避免因价格波动而导致的利润大幅波动。
贸易商在市场中同样面临价格风险,尤其是在春节前备货期间。当期货贴水缩窄(<300 元)时,意味着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差距缩小,市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较为乐观。此时,贸易商可通过买入看涨期权(行权价 3200 元)来对冲春节前备货的价格上涨风险。买入看涨期权赋予贸易商在未来以行权价买入资产的权利。若未来价格上涨,贸易商可行使期权,以较低的行权价买入资产,从而避免因价格上涨而增加的采购成本。为有效控制成本,贸易商需将权利金成本控制在 1.5% 以内。过高的权利金成本会加大贸易商的成本压力,降低套期保值效果。贸易商在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时,需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变化以及期货贴水情况,及时调整套期保值策略,以实现最佳的套期保值效果。
(三)产业资本:关注产能出清中的布局机会
产业资本在鸡蛋市场中具有重要影响力,需关注产能出清过程中的布局机会,以获取长期投资收益。当淘汰鸡日龄降至 450 天以下、周度淘汰量超 2000 万只时,这是一个关键的市场信号,意味着产能去化加速。淘汰鸡日龄的下降和淘汰量的增加,表明市场上的蛋鸡存栏量将减少,供应压力将得到缓解。在此情形下,产业资本可布局 2601 合约长线多单。通过布局长线多单,产业资本可在未来市场价格上涨时获得收益。这种投资策略要求产业资本对市场的长期走势具备较为准确的判断能力,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市场波动风险。
若玉米、豆粕价格反弹 15% 以上,这将致使养殖成本大幅上升,预计养殖成本将升至 2.8 元 / 斤。养殖成本的上升会压缩养殖户的利润空间,甚至导致部分养殖户亏损。在此情况下,期货下方空间收窄,因为成本的上升为价格提供了一定支撑。此时,逢低配置的安全边际提升。产业资本可在价格回调时,适当配置多单,以获取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产业资本需密切关注饲料价格变化及其对养殖成本和市场供应的影响。同时,还需综合考量其他因素,如市场需求、政策变化等,以制定更为合理的投资策略。(数据支持:卓创资讯、华泰期货、光大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