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今日行情解析:高位回落显疲态,资金博弈加剧
(一)主力合约单日回调,创近两周最大跌幅
2025 年 11 月 12 日,鸡蛋期货市场呈现显著波动,主力合约 2601 走势备受市场参与者关注。当日,该合约以 3368 元 / 500kg 开盘后,即进入震荡下行态势,价格持续走低。截至收盘,价格收于 3387 元 / 500kg,较前一日结算价下跌 65 元,跌幅达 1.92%,此跌幅为近两周以来最大值,在市场中引发广泛关注。
从成交量与持仓量数据来看,当日成交量高达 56.1 万手,表明市场参与者活跃度处于高位,多空双方围绕该价位展开激烈交锋,资金流动频繁。持仓量环比增加 2.3%,显示投资者对该合约关注度持续上升,资金入场意愿增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博弈程度。
技术分析层面,价格有效跌破 10 日均线(485 元)这一关键支撑位。在技术分析理论中,10 日均线常被视为短期趋势重要参考指标,其有效跌破通常意味着短期趋势的转变。同时,MACD 指标绿柱持续放大,这是空头力量增强的典型信号,预示短期内市场下跌趋势或将延续。
自 10 月以来,该合约价格累计回落 8.7%,清晰反映出市场调整幅度。随着价格持续下行,市场中 “旺季不旺” 的担忧情绪迅速蔓延。按照历史市场规律,进入消费旺季,鸡蛋价格通常会迎来上涨行情,但本年度市场表现与预期不符,引发投资者的困惑与担忧。
(二)期现背离加剧,区域现货表现分化
在期货市场价格显著下跌的同时,现货市场呈现出与之不同的态势,期现背离现象愈发明显。
北方主产区如山东、河北等地,鸡蛋均价表现稳定,分别维持在 5.6 - 5.97 元 / 公斤。这些地区作为鸡蛋主要生产地,凭借庞大产量和完善供应链体系,在市场供需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尽管期货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但由于当地鸡蛋供应相对稳定,且冬季产蛋率有所下降,使得现货价格具备较强抗跌性。
南方销区如广东、浙江等地,鸡蛋均价维持在 6.9 - 7.2 元 / 公斤。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鸡蛋消费需求旺盛。然而,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仍出现 12% - 15% 的下跌。这一现象除受整体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外,还与当前经济形势、居民消费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比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可发现现货价格较期货价格存在 10% - 15% 的升水。这种期现背离现象反映了市场对远期供应过剩的提前定价。期货市场具有前瞻性,投资者通常根据对未来市场供需关系的预期进行交易。当前市场普遍预期未来鸡蛋供应将会过剩,期货价格提前反映了这一预期,因而出现下跌。而现货市场受冬季产蛋率下降等短期因素影响,价格相对抗跌,形成 “近强远弱” 的结构矛盾。这种矛盾增加了市场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为投资者决策带来更大挑战。
二、三大驱动因素主导下跌逻辑
(一)供应端:产能过剩预期持续兑现
供应端呈现产能过剩预期持续兑现的态势,对市场形成较大压力。
根据钢联数据,8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达到 13.17 亿只,环比增长 2%,同比增长 10%,这一数据在市场中引发较大反响。5 - 7 月鸡苗补栏量维持在高位,预示未来新增产能将集中释放,给市场带来较大压力。尽管山东、河南等地已开始淘汰老鸡以缓解供应压力,但规模化养殖场因前期利润积累,延养、换羽比例高达 30%,导致实际去产能进度远不及预期,市场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进口与库存对市场形成双重压制。1 - 10 月冻鸡蛋进口量同比增长 18%,青岛、天津口岸低价冻品到岸价约 3.2 元 / 斤,对鲜蛋市场形成冲击。同时,食品加工厂库存周转天数达到 45 天,比正常水平高出 20 天,表明加工厂补货需求疲软,市场上鸡蛋销售渠道受限。
(二)需求端:传统旺季 “差火候”
需求端表现不尽如人意,传统旺季需求增长未达预期。
终端消费已回归常态化,但餐饮复苏步伐不及预期。美团数据显示,11 月前两周火锅、早餐店鸡蛋采购量周增长仅 1.5%,远低于往年同期 5% 的增幅。家庭消费受猪肉(17.89 元 / 公斤)、禽肉低价影响,商超鲜蛋销量同比下降 8%,市场对需求增长的预期受到抑制。
节日效应边际递减明显。往年支撑 11 月行情的 “双 11” 备货、南方腌腊需求,今年均明显弱化。广东地区腊肠加工用蛋量同比下降 20%,电商平台鸡蛋礼盒销量仅为 2023 年的 60%,反映在消费分级背景下,高端需求收缩,市场消费动力减弱。
(三)成本端:饲料支撑力度减弱
成本端方面,饲料对鸡蛋价格的支撑力度逐渐减弱。
玉米、豆粕价格持续回落,截至 11 月 12 日,豆粕现货价为 3850 元 / 吨,较 9 月高点下跌 15%。蛋鸡养殖成本降至 3.1 元 / 斤左右,主力合约对应现货价约 3.39 元 / 斤,养殖利润被压缩至 0.29 元 / 斤。华泰期货指出,当利润低于 0.3 元 / 斤时,中小散户淘汰意愿会增强,可能引发阶段性集中出栏,对远期合约价格形成进一步压力。成本与利润的变化对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三、多空博弈白热化:机构分歧中寻找关键变量
(一)空头逻辑:产能去化缓慢,远月压力未解
在多空博弈中,空头阵营逻辑清晰且依据充分。
华泰期货、紫金天风等机构指出,当前在产蛋鸡存栏量仍高于供需平衡点 10% 以上,对市场供需平衡构成威胁。回顾 2024 年,新建产能约有 20% 的增量,这些新增产能将于 2026 年一季度集中投产。主力合约 2601 作为春节前关键合约,面临 “供应过剩 + 需求淡季” 的双重利空影响,市场形势较为严峻。基于此,这些机构建议投资者在价格反弹时逢高沽空,以规避市场风险。
从历史数据来看,2020 年同期类似产能过剩周期中,11 月合约在存栏见顶后 2 个月内,最大跌幅达 12%。当前去化速度更慢,预示下跌周期可能延长。空头阵营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数据,坚定看空市场。
(二)多头防线:冬季产蛋淡季,存在超跌修复
可能多头在博弈中也有自身的支撑因素和逻辑。
北方主产区即将进入冬季产蛋低谷,产蛋率可能下降 5%-8%,这将导致 12 月理论供应环比减少 2%-3%,市场供应压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国家发改委启动冻品收储调研,市场预期可能有政策托底,这为多头提供了一定支撑。政策因素往往能在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多头期待该政策成为扭转市场局势的关键力量。
资金动向方面,11 月 12 日,前 20 名多头持仓增加 1.2 万手,空头持仓增加 1.5 万手,持仓量持续上升,显示多空分歧加剧,市场不确定性增强。短期内,市场或围绕 3300-3400 元 / 500kg 区间震荡。
四、后市展望:震荡寻底期,关注两大关键节点
展望未来,鸡蛋期货 2601 合约处于震荡寻底关键阶段,以下两大关键节点将对其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一)短期(11 月中下旬):供需边际改善或催生反弹
在短期时间框架内,11 月中下旬市场走势值得关注。天气因素可能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重要影响,若日均气温较常年提前 10 天跌破 0℃,华北、东北地区家庭囤货需求可能提前启动,带动现货市场小幅回暖。期货市场作为现货市场的先行指标,有望迎来技术性反弹,目标价可看向 3450 - 3500 元 / 500kg。投资者可把握机会,短线逢低布局多单,但需设置止损位,建议将止损设置在 3300 元 / 500kg,以有效控制潜在风险。
(二)中期(12 月 - 2026 年 1 月):产能去化决定方向选择
进入中期,12 月至 2026 年 1 月期间,产能去化程度将成为决定市场方向的关键因素。
乐观情景下,若月均淘鸡量超 3000 万只,环比增长 15%,存栏量将降至 12.5 亿只以下,市场供应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在此情况下,2601 合约依托春节前备货预期,有望上攻 3600 元 / 500kg。
悲观情景下,若延养比例超 40%,供应压力将持续存在,合约价格可能下探至 3200 元 / 500kg,考验养殖成本支撑底线,这将对养殖户造成较大经营压力。
(三)长期:产业升级下的周期重构
从长期视角看,蛋鸡产业正处于升级关键时期,对市场周期产生深远重构作用。当前,规模化养殖占比已达 65%,智能化设备如 AI 疫病监测、精准饲喂系统等普及率超 40%,这些先进技术应用增强了成本控制能力,使周期波动趋缓。紫金天风指出,未来 3 年蛋鸡产业将从 “价格驱动” 转向 “效率驱动”。在此转型过程中,2601 合约的波动或将成为产能出清的最后博弈,决定市场未来格局。投资者需密切关注产业升级动态,把握市场新趋势,以实现投资目标。
结语:在分歧中把握确定性
今日 1.92% 的跌幅,既体现了市场对高供应的理性定价,也反映出市场对传统旺季需求未达预期的失望情绪。投资者需区分短期博弈与中长期趋势:短期可捕捉气温骤降、政策收储带来的反弹机会;中长期仍需等待存栏数据拐点与消费实质性复苏。当 “猪周期” 与 “蛋周期” 共振时,唯有紧扣供需核心变量,才能在市场波动中把握确定性投资机会。(风险提示:极端天气影响产蛋率、突发疫情冲击消费、政策收储力度超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