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行情速递:空头主导下的区间震荡
(一)主力合约逼近箱体下沿,市场情绪偏空
2025 年 11 月 19 日,生猪期货市场再度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主力合约 2601 的走势处于空头主导态势,其价格波动对市场参与者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当日收盘,生猪期货主力合约 2601 报收于 11535 元 / 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 1.16%。虽跌幅有限,但引发市场对未来走势的密切关注。
从成交量和持仓量分析,当日成交量为 28.7 万手,持仓量达 35.2 万手。较高的成交量显示市场参与度较高,持仓量的稳定则表明多空双方在当前价位的博弈处于胶着状态。技术指标方面,MACD 绿柱持续放大,显示空头力量不断增强,下行压力逐步增大。布林带下轨支撑面临考验,空头优势较为明显。
在期货与现货关系上,当前呈现 “现货升水期货” 的逆向结构,期现基差为 235 元 / 吨。这一结构反映市场对远期供需过剩的预期。现货价格相对稳定,可能源于当前生猪供应能够满足即时需求;而期货价格低迷,则暗示投资者对未来数月乃至更长时间内生猪供应大幅增加、需求相对疲软的预期。
(二)持仓结构透露机构分歧,空头优势扩大
持仓结构是市场情绪的重要反映,能够清晰展示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策略布局。前 20 名期货公司净空头持仓增至 4.07 万手,较上日增加 2301 手,显示空头力量增强,多头面临较大压力。多空比降至 0.82,为 10 月以来最低水平,空头优势进一步扩大。
产业客户套保意愿增强,大型养殖企业通过卖出套保锁定 12.5 元 / 公斤的远期出栏价,以此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保障企业经营的稳定性。投机资金则保持谨慎观望态度,反映市场对短期反弹信心不足,市场参与者普遍等待明确信号以打破当前僵局。
二、供需基本面:过剩压力持续兑现
(一)供应端:产能去化缓慢,出栏压力陡增
供应端的产能去化缓慢和出栏压力陡增是当前生猪市场面临的主要困境。能繁母猪存栏量高企以及年底集中出栏预期,进一步加大市场供应压力,制约生猪价格上涨。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9 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35 万头,环比微降 0.2%,但仍超出正常保有量 15%。这预示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供应将保持充裕。机构样本显示,10 月能繁母猪存栏出现分化,部分规模化养殖场逆势增配,导致产能去化进度较预期滞后 2 个月,预计 2026 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仍将维持高位。规模化养殖场的逆势增配行为增加市场不确定性,对产能去化产生不利影响。
年底集中出栏预期对市场产生直接冲击。规模场为完成年度目标,11 月出栏计划环比增加 8%。同时,前期压栏的 120 公斤以上大猪占比达 25%,二次育肥户因标肥价差收窄(当前 0.73 元 / 公斤)加速抛售,预计短期市场供应增量超过 5%。这些因素导致市场供应压力急剧增大,市场供需失衡加剧。
(二)需求端:腌腊启动不及预期,冻品压制反弹空间
需求端表现同样不尽人意,腌腊启动不及预期以及冻品库存高企,对价格反弹形成压制,使生猪市场前景更为严峻。
季节性消费虽有所回暖,但与预期仍存在较大差距。南方腌腊活动逐步展开,四川、湖南等地屠宰企业开工率升至 33.9%,但白条肉走货量仅增长 1.2%,终端零售均价为 17.92 元 / 公斤,同比下跌 18.7%。低价策略下家庭采购量增长 2%,但餐饮端因 “双 11” 促销透支,需求同比下降 15%。家庭采购量的增长无法弥补餐饮端需求的缺口,市场需求整体疲软。
冻品库存高企成为市场隐患。全国重点屠宰企业冻品库容率为 20.11%,较去年同期高出 3 个百分点,仅猪腿肉、膘肉等分割品库存就达到 45 万吨。若期货价格反弹至 12500 元 / 吨以上,冻品集中出库将对市场形成抛压,严重制约价格反弹空间。
三、成本与盈利:养殖端亏损加剧去化分歧
(一)养殖成本倒挂,散户加速退出
养殖成本与盈利状况是影响生猪市场格局的关键因素。当前,自繁自养模式下,头均亏损 63.93 元,外购仔猪模式亏损扩大至 121.79 元 / 头,养殖户面临较大经济压力。
从不同规模养殖户的亏损情况来看,5000 头以下规模散户亏损面达到 70%。在亏损压力下,10 月生猪存栏环比下降 1.8%,反映部分养殖户已开始减少存栏量以降低损失。规模化养殖场凭借较低的完全成本(12.08 元 / 公斤)维持产能,导致行业去化速度较 2018 年周期放缓 40%,市场出清时间延长。
(二)饲料成本边际上行,利润空间再压缩
饲料成本的边际上行进一步加大养殖端压力,压缩利润空间。玉米、豆粕价格分别达到 2250 元 / 吨、3100 元 / 吨,较 9 月低点反弹 5%。作为生猪饲料的主要原料,其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养殖成本增加。在 5 个月育肥周期中,成本增至 12.2 元 / 公斤,已高于当前期货价格 5.7%,养殖户面临较大亏损压力。
尽管政策层面启动 20 万吨中央储备肉收储,试图稳定市场价格,但对市场情绪的提振作用有限。在成本压力和市场供需失衡背景下,养殖端普遍选择延迟出栏(平均养殖周期延长至 180 天),等待春节旺季。然而,这种行为增加市场不确定性,若春节期间需求不及预期,市场将面临更大供应压力,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跌。
四、多空博弈:机构分歧中的周期共识
(一)空头逻辑:过剩周期未改,远月压力犹存
在生猪期货市场的多空博弈中,空头力量基于对市场供需格局的判断,认为过剩周期仍在延续,远月合约面临较大压力。南华期货、长江期货等机构观点明确,为空头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这些机构指出,当前生猪期货估值已反映腌腊旺季预期,但实际供需数据并不乐观。能繁母猪存栏去化幅度不足,月均降速仅 0.3%,按照此速度,2026 年上半年生猪供应过剩量可能达到 300 万吨。从技术分析角度看,若 11500 元 / 吨的关键支撑位被有效跌破,可能触发程序化交易止损盘,导致价格进一步下跌,下看 11000 元 / 吨的成本支撑位,该支撑位一旦被突破,市场可能陷入恐慌。
(二)多头预期:政策托底与产能滞后去化
多头阵营也有自己的观点。部分产业资本关注到前 25 大养殖企业被要求 1 月底前淘汰 100 万头能繁母猪的政策信号。若该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将加速产能出清,改善市场供需关系。同时,多头认为春节前散户集中出栏后,2026 年 3 月后生猪供应可能出现阶段性缺口。远月合约(2605)较 2601 升水 515 元 / 吨,反映市场对远期供需修复的预期,增强多头信心。
五、后市展望:筑底期的关键变量与策略建议
(一)短期走势:11500 元成多空必争关口
展望未来一周,生猪期货主力合约 2601 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11500 元 / 吨成为多空双方争夺的关键价位。
宏观层面,市场大概率延续 11500 - 11800 元 / 吨的窄幅震荡格局。南方腌腊采购量是影响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若周增 5% 以上,生猪期货价格有望反弹至 12000 元 / 吨。然而,规模场提前出栏可能打破市场供需平衡,导致现货下跌,期货价格可能下探至 11200 元 / 吨。需重点关注 22 日公布的 10 月能繁母猪存栏数据,若去化幅度超 0.5%,将提振多头信心,推动价格上涨。
(二)中长期推演:筑底周期延长,拐点或在 2026 下半年
从中长期来看,生猪市场处于筑底周期且有延长趋势,市场拐点可能出现在 2026 年下半年。
在乐观情景下(概率为 30%),政策强力去化产能,春节需求超预期,2026 年 Q1 合约有望反弹至 13500 元 / 吨。在中性情景下(概率为 50%),供需弱平衡将成为市场常态,2026 年 6 月前,价格难以突破 12500 元 / 吨压力位。但市场存在风险,若冻品库存超 50 万吨,饲料成本飙升,市场不排除二次探底至 10500 元 / 吨的可能性。
(三)操作建议
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不同市场参与者需制定相应操作策略。产业客户在 11500 元 / 吨以下可分批买入看涨期权,对冲价格反弹风险,锁定 12.5 元 / 公斤以上的销售利润。投机者应谨慎操作,轻仓试多,止损设在 11300 元 / 吨,目标设定为 11800 元 / 吨,严格控制仓位在 20% 以内。同时,需警惕周末现货成交数据不及预期引发的情绪性抛售,防范短期波动风险。
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卓创资讯、南华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