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增利减:10月生猪养殖数据透视行业冷暖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1/20 14:13:07 关注:33 评论: 我要投稿
|
|
|
一、行业整体表现:销量逆势上扬,收入承压下行
(一)销量双增长背后的产能释放
2025 年 10 月,生猪养殖市场的销量数据表现突出。17 家主要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合计生猪销量达 1719.92 万头,同比增长 24.03%,环比增幅亦达 22.42%。此数据背后,反映出行业产能的逐步释放。以牧原股份为例,作为行业龙头企业,10 月销量达 707.6 万头,位居首位。其凭借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持续扩大产能,在市场中占据关键地位。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的表现也较为优异,销量分别为 389.28 万头和 168.51 万头,头部企业月销合计占比超 70%,规模化优势显著。
从增速角度分析,傲农生物以 73.31% 的同比增速领先,正邦科技、金新农、神农集团等企业的增速也超过 60%。这些企业通过积极布局新养殖基地、优化养殖技术等举措,实现了产能的快速扩张。例如傲农生物,近年来不断加大在养殖设备、种猪培育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养殖效率,进而推动销量大幅增长。而正虹科技则有所不同,10 月销售生猪仅 0.4 万头,同比下滑 54.19%,主要原因是其产能收缩,主动调整养殖规模。
(二)收入端遭遇 “价格寒冬”
尽管销量增长态势良好,但行业整体销售收入却不容乐观,同比下降 19.04%,仅为 221.88 亿元。其主要原因在于生猪均价持续低迷。据国家生猪市场数据显示,自 2025 年 9 月起,全国生猪成交均价呈波动下探趋势,最低价为 11.1 元 / 公斤,10 月生猪成交均价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部分企业销售均价甚至跌破 12 元 / 公斤。
在这样的价格环境下,即便行业巨头也难以避免负面影响。牧原股份 10 月销售生猪 707.6 万头,同比上涨 8.89%,但销售收入仅为 103.31 亿元,同比下降 23.04%。温氏股份 10 月销售生猪收入 50.48 亿元,同比下降 13.15%;新希望销售生猪收入 19.18 亿元,同比下降 7.83%。正虹科技的销售收入为 0.04 亿元,同比下降 52.8%,降幅明显。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价格下跌对企业利润的侵蚀较为严重,行业正面临严峻的 “价格寒冬”。
二、企业分化加剧:头部稳存量,中小拼增速
(一)龙头企业:以量补价难掩压力
在行业整体销量增长、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头部企业的表现备受关注。牧原股份作为行业龙头,10 月销售商品猪 707.6 万头,同比增长 13.17%,1 - 10 月累计销售生猪 6439.8 万头,收入达 1137.53 亿元 ,以绝对的销量优势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地位。然而,其商品猪销售均价为 11.55 元 / 公斤,同比变动 - 32.73% ,受此影响,10 月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22.28%,减少超 30 亿元。这表明,即便拥有强大规模优势的牧原股份,在价格暴跌的市场环境中也难以独善其身,“以量补价” 策略面临巨大挑战。
温氏股份 10 月销售生猪 389.28 万头,收入 50.48 亿元,毛猪销售均价 11.57 元 / 公斤,同比变动分别为 45.69%、 - 13.15%、 - 34.41% 。销量同比增幅高达 45.69%,这得益于公司前期投苗增加以及外卖仔猪等因素。但销售均价同比下降 34.41%,使得收入端仅实现微弱增长。新希望 10 月销售生猪 168.51 万头,同比增幅 34.44%;收入 19.18 亿元,同比变动 - 7.83%;商品猪销售均价 11.28 元 / 公斤,同比变动 - 35.06% 。同样是销量大幅增长,而收入却因价格下跌而增长乏力。这些头部企业虽然在销量上能够保持增长态势,但在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以量补价的策略成效有限,收入端面临较大压力,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二)中小猪企:逆势扩张与转型阵痛
与头部企业不同,中小生猪养殖企业呈现出更为分化的发展态势。傲农生物在 10 月以 73.31% 的销量增速领跑行业,当月出栏生猪 19.02 万头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其在破产重组后,聚焦养猪核心区域,淘汰更新低效产能,恢复优势产能。通过强化养殖成本管控,全链条优化使得生产成本下降,仔猪断奶成本降至 286.4 元 / 头,PSY 提升至 28.1 头 。不过,1 - 10 月累计销量达 143.07 万头,同比仍下降 23.92%,显示其仍处于产能恢复期,还需时间来恢复到以往的产能水平。
正邦科技通过产能重启实现了 60% 以上的增速,1 - 9 月累计销售生猪 573.21 万头,同比增长 131.43%,累计销售收入 61.41 亿元,同比上升 98.52% ,销售收入跻身行业前五。在双胞胎的帮扶下,正邦科技复产进度持续加速,能繁存栏稳步恢复,已恢复至 25.7 万头,后备母猪 5.85 万头;育肥产能以轻资产模式持续扩张,2024 年新开发优质栏位 120 万个;养殖成本和生产效率也在不断优化,2024 年 9 月断奶仔猪运营成本和育肥运营成本分别下降至 400 元 / 头以下和 15 元 / 公斤 ,展现出困境反转的迹象。
而正虹科技则面临着巨大的困境,10 月销售生猪仅 0.4 万头,同比下滑 54.19% ;销售收入降至 0.04 亿元,同比下降 52.8% 。这主要是由于公司主动调整产能,出清落后产能,但在调整过程中,短期业绩受到了严重影响,产能出清压力凸显。从这些中小养殖企业的表现可以看出,行业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强化,有能力进行产能优化和成本控制的企业能够在困境中实现逆势增长,而经营不善的企业则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三、价格驱动逻辑:供应过剩压制市场信心
(一)生猪均价创阶段性新低
2025 年 10 月,生猪市场价格创下阶段性新低,成交均价较 2024 年同期降幅显著,成为行业关注焦点。自 9 月起,全国生猪成交均价呈现波动下探趋势,最低价一度触及 11.1 元 / 公斤,这一价格不仅跌破多数企业的成本线,更使整个行业笼罩在低迷氛围之中。
对比 2024 年同期,2025 年 10 月的生猪均价跌幅超过 30%,如此大幅度下跌,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从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自 2024 年 5 月起,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回升,到 2025 年年初,存栏量稳定在 4000 万头以上 。能繁母猪作为生猪供应的源头,其存栏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仔猪供应量上升。再加上养殖效率不断提升,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达到 32 头左右 ,使得 2025 年生猪供应能力同比增长 15%-20%。而消费端的需求增速相对缓慢,难以消化如此庞大的生猪供应量,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进一步延续,从而导致猪价持续低迷。
(二)行业周期与成本博弈加剧
农业农村部专家朱增勇的分析为行业指明方向,2025 年生猪均价预计在 13.6-15.3 元 / 公斤区间运行,较 2024 年下降 10%-20%。在这样的价格环境下,养殖利润更多依赖于成本管控。当前,头部企业如牧原股份,已凭借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规模化优势,将完全成本降至 14 元 / 公斤以下 ,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成本优势。而中小散户由于缺乏技术和规模支撑,成本普遍在 16 元 / 公斤以上 ,在价格低迷期,面临更大的亏损压力。
这种成本差异使得行业正从 “规模竞争” 转向 “成本竞争”。在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低成本企业能够保持一定盈利空间,继续扩大产能,提升市场份额;而高成本的中小散户则可能因亏损严重而被迫退出市场,加速产能向低成本企业集中。例如,一些中小养殖户在面对持续亏损时,不得不减少养殖规模,甚至放弃养殖,而大型养殖企业则趁机收购土地、扩大养殖基地,进一步巩固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这一转变不仅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将重塑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竞争格局,未来,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关键因素。
四、未来展望:降本增效成破局关键
(一)短期:价格磨底期的生存考验
展望 2025 年四季度,生猪市场仍将面临严峻考验。从目前市场形势来看,生猪均价难现显著反弹,预计在春节前将维持在 12-13 元 / 公斤的区间内震荡运行。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生猪产能仍然过剩,尽管能繁母猪存栏量自 2025 年年初以来有所下降,但前期积累的产能仍需时间消化。
在这样的价格环境下,生猪养殖企业面临巨大生存压力。为应对这一挑战,企业纷纷采取措施优化出栏结构、控制养殖成本。以牧原股份为例,通过智能化养殖技术,实现精准投喂、智能环控,将养殖成本进一步降至 13 元 / 公斤以下 ,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温氏股份则通过加强与农户的合作,引导农户配备智能化养殖设备,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中小养殖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相对薄弱,在成本控制方面面临更大困难,部分企业可能不得不收缩产能,甚至面临被并购整合的风险。比如一些小型养殖户,由于无法承受持续的亏损,只能选择减少养殖数量,甚至退出养殖行业,而大型企业则可能趁机收购这些小型养殖户的资产,进一步扩大自身规模。
(二)中长期:规模化与效率提升双轮驱动
从长远来看,随着 “十四五” 规划中规模化率目标(78% 以上)的逐步推进,2025 年生猪养殖行业的集中度将持续提升。头部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和规模优势,市场份额有望突破 50%。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龙头企业在规模化扩张的同时,不断加大在育种技术研发和疫病防控方面的投入。在育种技术上,通过基因组学技术进行血缘追踪和选育,提高种猪的遗传性能和生产效率,使得 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有望提升 1-2 头,进一步降低单位产能成本。
在疫病防控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疫病监测与预警系统,提前发现疫病迹象,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保障猪群的健康生长。随着消费需求的季节性回暖,特别是下半年中秋、国庆、元旦等节日以及南方腌腊灌肠需求的提振,猪价有望迎来阶段性修复。但由于产能过剩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全年行业仍将以 “低利润、高分化” 为主要特征。那些能够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优势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上半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