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今日行情速递:低位震荡收十字星,短期筑底信号初显
(一)日内走势:窄幅波动中现抗跌性,多空陷入胶着
2025 年 11 月 25 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 2601 呈现出多空双方势均力敌、僵持不下的态势。当日,该合约以 11350 元 / 吨开盘,此开盘价反映出市场多空双方的审慎态度。在后续交易时段,价格围绕 11400 元 / 吨中枢上下波动,波动范围较为狭窄。盘中最高价触及 11480 元 / 吨,显示多头曾尝试向上突破,但随即受到空头压制;最低价下探至 11360 元 / 吨,空头试图打破平衡,却遭到多头迅速反击。最终,合约收于 11405 元 / 吨,较前一日微跌 0.04%,跌幅极其微弱,进一步佐证了多空双方力量的均衡状态。
从成交量与持仓量数据来看,成交量为 33.6 万手,持仓量为 19.6 万手,形成 “缩量十字星” 形态。成交量的萎缩表明市场参与者的活跃度有所降低,市场普遍处于观望状态,等待更为明确的市场信号。十字星的出现,在技术分析领域通常被视作市场趋势可能发生转变的重要信号,预示着市场即将面临方向抉择。从盘面表现分析,价格已连续三日在 11350 - 11450 元 / 吨区间窄幅波动,11300 元 / 吨的前期低点支撑与 11500 元 / 吨的短期压力形成显著的夹板效应,致使市场观望情绪愈发浓厚。多头不敢轻易向上突破压力位,空头也不敢贸然向下打压价格,双方均在等待打破当前平衡的契机。
(二)近期趋势:从回调到震荡,熊市周期中的阶段性休整
近两周,生猪期货主力合约 2601 的价格走势经历了从回调到震荡的过程。自 11 月 14 日的高点 11650 元 / 吨开始回落,累计跌幅达 2.1%;较 9 月峰值 12500 元 / 吨回调 7.2%,已进入华泰期货所提及的 “供需宽松估值区间”。这一现象表明,当前市场供应相对充裕,而需求未达预期强劲程度,进而导致价格出现明显回调。
截至 25 日,主力合约较生猪加权指数贴水 2.6%,意味着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反映出市场对近月合约的悲观预期。而远月合约(2607、2609)溢价显著,分别为 11.3%、19.5%,表明市场对 2026 年中期产能去化持有强烈预期。市场普遍认为,随着时间推移,生猪产能将逐渐减少,从而推动价格上涨。然而,近月合约仍受当前高供应的制约,难以实现价格上涨。近期合约价格走势,直观体现了市场对当前供需关系及未来预期的判断。
二、多空因素深度解析:供应高压与消费迟滞的拉锯战
(一)供应端:产能过剩周期延续,出栏结构暗藏玄机
能繁母猪存栏高位下的供应惯性: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生猪市场的关键指标,直接决定未来生猪供应量。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5 年三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50 万头,虽较峰值回落 1.2%,但仍高于 3900 万头的正常保有量。按照生猪生长周期推算,这预示 2026 年一季度前,生猪供给将维持高位。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11 月生猪出栏均重为 122.3 公斤 / 头,环比增加 0.8 公斤,反映出养殖端 “以量补价” 的策略。标肥价差扩大至 - 0.85 元 / 公斤,表明肥猪价格低于标准猪,肥猪积压加剧短期供应压力。
规模场出栏节奏与散户博弈:在生猪市场中,规模场与散户的出栏策略存在差异。头部集团厂如牧原、温氏等,凭借强大实力和稳定运营模式,维持日均出栏量稳定,11 月前 25 天出栏量同比增加 5%。然而,散户惜售情绪升温,中小散户出栏占比降至 45%(去年同期为 55%)。
这种分歧导致生猪屠宰企业日均收购量环比下降 3%,现货市场呈现 “规模场稳量、散户挺价” 的分化格局。屠宰企业收购量减少,影响市场供应,同时加剧期货盘面波动。
(二)需求端:季节性消费延迟,替代效应压制弹性
腌腊旺季 “迟到” 的基本面拖累:通常每年 11 月下旬,南方地区迎来腌腊旺季,是猪肉消费的重要节点。但 2025 年受南方气温偏高影响,腌腊需求启动延迟。传统 11 月下旬启动的腌腊需求仅达往年同期 60%,广东、四川等地腊肉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 40%,较 2024 年同期下降 15%。
终端市场白条猪成交价为 12.5 元 / 公斤,环比下跌 0.3 元 / 公斤,批发市场走货量日均 1200 吨,同比减少 8%。价格下跌和走货量减少,显示消费端对高价生猪接受度有限。
2. 蛋白替代与终端采购策略调整:鸡肉(8.2 元 / 公斤)、鸡蛋(6.4 元 / 公斤)价格低位运行,凭借价格优势吸引部分市场份额。团餐及加工企业为控制成本,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蛋白原料,生猪在餐饮渠道用量占比降至 65%(去年同期为 72%)。
同时,商超促销以低价冻品为主,压制鲜肉销量,进一步弱化生猪期货的需求驱动逻辑。
(三)成本与资金面:养殖亏损扩大,产业资金布局
远期成本支撑与亏损加剧的矛盾:生猪养殖成本与收益是关键因素。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 12.8 元 / 公斤(对应期货 12800 元 / 吨),当前主力合约价格为 11405 元 / 吨,头均亏损达 350 元,自繁自养亏损面扩大至 75%。饲料端玉米、豆粕价格高位回落,仔猪价格 260 元 / 头(7 公斤)创 2023 年以来新低,暗示市场对远期产能去化的预期。但短期成本支撑效力随亏损深化而边际减弱。
资金流向分化与持仓结构变化:截至 25 日,主力合约持仓量较 10 月峰值减少 12%,投机资金撤离明显;产业客户(屠宰厂、养殖集团)套保持仓增加 8%,集中在 11300 - 11500 元 / 吨区间布局。
华泰期货持仓数据显示,前 20 名多头持仓占比 42%,空头持仓占比 45%,净空优势收窄,反映机构对 “市场是否已 price in 最差预期” 存在较大分歧。
三、后市展望:短期看供需博弈,中期等产能拐点
(一)短期逻辑:现货企稳是反弹核心催化剂
未来 1 - 2 周内,生猪期货主力合约 2601 大概率在 11300 - 11550 元 / 吨区间震荡。有两大关键信号需重点关注:
一是现货止跌回升。若华北、华东地区生猪现货突破 12 元 / 公斤(当前 11.7 - 11.9 元 / 公斤),且屠宰企业毛利率修复至 3% 以上,表明市场供需关系改善,将带动期货修复贴水,目标看向 11700 元 / 吨压力位。
二是出栏体重下降。若日均出栏均重回落至 120 公斤以下,表明养殖端主动去库存启动,空头势力可能阶段性离场,触发技术性反弹。
(二)中长期关键变量:产能去化进度与消费预期差
能繁母猪去化节奏决定估值下限: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生猪市场的核心变量。市场预期 10 月能繁母猪存栏降至 4000 万头以下,若 11 月数据确认这一趋势,2605 及以后合约将提前交易 “2026 年二季度供应拐点” 逻辑,远期合约溢价有望扩大至 25%。反之,若产能去化不及预期,近月合约或下探 11000 元 / 吨整数关口。
春节前出栏高峰与需求兑现度博弈:春节前是生猪市场重要时期。历史数据显示,春节前 20 天生猪集中出栏量占月均的 35%,当前市场对 2601 合约隐含的 1 月现货价格锚定在 12 - 12.5 元 / 公斤。若 12 月中旬南方腌腊需求集中爆发,或北方 “屯年肉” 提前启动,期货可能出现 “预期差” 行情;若消费持续疲弱,需警惕多头止损引发的二次探底。
(三)操作策略:区间交易为主,关注产业资金动向
短线投机:对于短线投机者,可在 11350 元 / 吨附近轻仓试多,设置止损位 11300 元 / 吨,目标价位 11500 元 / 吨;反弹至 11600 元 / 吨可布局空单,止损 11650 元 / 吨,进行区间博弈。
产业套保:养殖企业可在 11500 元 / 吨以上分批卖出套保,锁定 12.5 元 / 公斤现货利润;屠宰企业逢回调至 11300 元 / 吨以下建立虚拟库存,对冲春节备货风险。
结语:在分歧中寻找确定性
当前生猪期货 2601 合约处于 “高供应现实” 与 “产能去化预期” 的估值撕裂期,价格已反映养殖深度亏损与消费淡季的悲观预期,但缺乏明确利多驱动。投资者需密切跟踪能繁母猪存栏数据、生猪出栏体重及南方腌腊进度等关键指标。在短期博弈中保持谨慎,避免受市场短期波动影响;中期可逢低布局远期合约,把握 2026 年供需格局反转的结构性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