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兄”春节前能否“咸鱼翻身”?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4/12/25 14:58:20 关注:36 评论: 我要投稿
|
|
2024 猪市风云变幻
2024 猪市风云变幻
2024 年的生猪市场可谓波澜起伏,从二季度开始,国内生猪存栏逐步恢复,这一变化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市场中激起层层涟漪。到了 7 月下旬,肥猪供应紧缺的情况凸显,养殖端压栏挺价的情绪高涨,肥猪价格强势上涨,标肥价差持续走扩,在这种带动下,标猪价格甚至突破了 20 元 / 公斤的重要关口。然而,市场的风向在 8 月份突然转变,二次育肥出栏后,需求却未能达到预期水平,生猪现货价格如同高台跳水,迅速见顶回落。这一系列的变化,让众多从业者和关注生猪市场的人都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 “价格过山车”,也使得春节前生猪市场的走势变得愈发扑朔迷离,吸引着大家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奥秘。
上半年价格上扬之由
存栏回升与供应紧缺
2024 年二季度开始,国内生猪存栏恢复,这一关键转变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前期生猪市场经历了一轮产能调整,部分养殖户因亏损等因素减少了养殖规模,随着市场行情的逐渐稳定,养殖企业和农户开始补栏,使得生猪存栏量逐步回升。从养殖周期来看,仔猪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到 7 月下旬尚未大量出栏,而前期市场上适重猪源相对减少,从而导致肥猪供应出现紧缺局面。据相关市场数据显示,在某些生猪主产区,7 月的生猪出栏量相比前几个月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上肥猪供应的紧张态势,为价格的上扬提供了基础条件。
压栏挺价情绪影响
养殖户压栏挺价情绪的浓厚程度,在这一轮价格波动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肥猪供应的减少,市场价格开始呈现上涨趋势,养殖户们看到了价格上涨的潜力,纷纷选择压栏,期望在更高的价位出售生猪以获取更多利润。这种心理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当一部分养殖户开始压栏后,其他养殖户也纷纷效仿,导致市场上生猪的出栏节奏放缓,进一步减少了短期的供应。从市场交易数据来看,在价格上涨期间,生猪的交易量明显下降,而养殖企业和农户的惜售情绪愈发强烈。一些行业专家指出,这种压栏挺价行为不仅影响了短期的市场供需平衡,还使得市场价格的上涨幅度超出了单纯由供应减少所导致的价格上升范围,标肥价差持续走扩,进而带动标猪价格突破 20 元 / 公斤,创造了上半年生猪价格的高点。
八月后价格回落之殇
二次育肥集中出栏
进入 8 月份,前期二次育肥的生猪开始集中出栏,这无疑给市场供应带来了巨大冲击。在之前价格上涨阶段,部分养殖户基于对后市价格的乐观预期,选择将部分生猪进行二次育肥,期望获得更高的利润。据行业调研数据显示,在某些生猪养殖集中区域,二次育肥的生猪数量占比达到了 [X]% 左右。这些二次育肥猪原本计划在市场价格更高时出栏,但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其出栏时间集中在 8 月及之后的几个月。当大量二次育肥猪同时涌入市场时,市场上生猪的供应量瞬间大幅增加,远远超出了当时市场的消化能力,使得生猪价格失去了支撑,迅速回落。
消费市场不及预期
国庆期间,本应是生猪消费的一个旺季,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从市场消费数据来看,国庆期间猪肉的销售量相比去年同期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了 [X]% 的下滑。这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消费者消费结构的变化,其他肉类如禽肉、牛肉等对猪肉的替代作用逐渐增强。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禽肉以其低脂肪、高蛋白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的份额逐渐扩大。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某些地区,禽肉的消费占比在过去几年中增长了 [X]% 左右。另一方面,经济形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部分消费者在面对经济压力时,选择减少肉类消费,或者转而购买价格更为亲民的肉类产品。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生猪市场的消费端表现疲软,无法对价格形成有效的支撑,进一步加剧了生猪现货价格的下跌趋势。
春节前市场展望
供应端形势剖析
从当前的生猪存栏和出栏数据来看,形势较为复杂。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 5 月开始,能繁母猪存栏触底回升,连续 5 个月环比增加,10 月末存栏月度环比上涨 0.3%,同比减少 3.25%。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生猪的潜在供应能力在增强。从养殖企业的出栏计划来看,11 月规模化企业实际销售出栏 1225 万头,超出计划 3%,增幅也高于 10 月,12 月计划出栏比 11 月预期增加 3% - 4%,集团企业加快出栏步伐,这将使得短期内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较为充足。仔猪生产方面,今年三季度开始,仔猪生产利润减少至目前的 100 元 / 头左右,冬季补栏需求较弱,仔猪价格将会维持偏弱态势,但前期仔猪出生数量的变化也会对春节前的生猪供应产生影响。按照仔猪需要 4 - 6 个月时间的育肥推算,2025 年一季度生猪出栏量环比逐步增加,二季度由于今年冬季生产效率或者存活率低而导致增速放慢或者下降。总体而言,春节前生猪供应整体相对充裕,但出栏节奏可能会受到养殖利润、企业经营策略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波动。
需求端变化解读
冬季本是传统的腌腊需求旺季,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由于前期气温较高,腌腊等终端需求启动时间较晚,预计春节前腌腊等猪肉消费将同比下降。从节日集中消费需求来看,春节备货是拉动猪肉需求的重要因素,但今年消费市场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消费降级下,猪肉需求比去年有所下降,猪肉在肉类中的消费占比在最近几年中有所下滑,而便宜的禽肉消费上升。据相关数据显示,从 2024 年 4 月开始,祖代鸡存栏持续增加,2024 年 10 月白羽肉鸡祖代存栏达到 135 万套,同比增加 14%,处于历史新高,这使得禽肉供应增多,进一步挤压了猪肉的市场份额。此外,国内其他肉类(如牛、羊、禽肉等)供应较多,价格持续下跌,也对猪肉消费产生了冲击。不过,随着春节的临近,消费者的备货需求仍会对猪肉市场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整体需求的增长幅度可能较为有限,难以达到往年的高峰水平。
多因素交织下的价格走势预测
综合供应端和需求端的情况,春节前生猪价格走势不容乐观。供应相对充足而需求增长乏力,使得生猪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从饲料成本来看,虽然目前玉米和豆粕价格有所下跌,降低了生猪养殖成本,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养殖企业的出栏积极性,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供应。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对生猪市场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可能会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消费场景,间接对生猪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政策调控方面,目前尚未有明显的收储或补贴政策出台,如果后期市场价格持续低迷,不排除政府采取相关措施来稳定生猪市场。总体而言,预计春节前生猪价格将维持震荡下行的趋势,价格波动区间可能在 [X] 元 / 公斤 - [X] 元 / 公斤之间,关键转折点可能出现在春节前的最后一周,随着消费者集中备货的开始,价格可能会出现短暂的企稳或小幅回升,但整体上涨空间有限。养殖户应合理安排出栏计划,避免过度压栏;消费者可以在价格相对低位时适当储备一些猪肉;市场投资者则需谨慎对待生猪相关的投资产品,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和政策动态,以降低投资风险。
结语
2024 年生猪市场的走势犹如一场跌宕起伏的大戏,从二季度的价格上扬到八月后的回落,再到春节前的复杂形势,背后是供应端和需求端诸多因素的相互交织与博弈。春节前的生猪市场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从业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生产销售策略,消费者也可把握市场节奏,合理安排肉类消费,共同期待生猪市场在新的一年能够逐渐趋于平稳,为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提供稳定的保障。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大 中 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