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市场:“堰塞湖”危机还是虚惊一场?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4/28 17:52:58 关注:59 评论: 我要投稿
|
|
猪市风云:“堰塞湖” 隐忧浮现
2025 年生猪市场自开年便充满变数。2 月中旬后,养殖端坚定持续压栏增重,二次育肥养殖户亦积极补栏,对后市行情满怀期待。然而,生猪供应增幅未达预期,低价态势迟迟未现。类比蓄水池注水,水位上升速度远低于预期。
从数据层面分析,依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以及卓创资讯对能繁母猪存栏量在 200 头以上规模企业能繁母猪数据推算,1-4 月生猪理论供应量环比呈小幅度增长态势,规模场环比增幅高于全国整体增幅。再参考前移六个月的新生仔猪数据,同样表明 1-4 月生猪理论供应量呈连续增长趋势。此情形如同火车理论载货量不断增加,实际运输货物量却未达预期。
与此同时,肥标价差也出现异常波动。1-4 月肥标价差呈现先高位震荡而后连续收窄的走势,2 月底后收窄速度显著加快,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倒挂现象。原本大猪与小猪价格差距较大,如今差距迅速缩小,甚至大猪价格低于小猪,这使得养殖户忧心忡忡。
在理论供应量持续增加、肥标价差不断收窄的情况下,按照正常市场逻辑,养殖端应及时进行减重操作,尽早出栏生猪。但实际情况却令人费解,自 2 月中旬起,生猪交易均重仍呈连续增加趋势。截至 4 月 17 日,全国生猪交易均重涨至 126.00 公斤,较 2 月 17 日增加 2.43 公斤,较 2024 年四季度最高点还偏高 0.02 公斤。这就好比本欲放掉气球中的气体,气球却反而越吹越大。
市场对此反应强烈,各方纷纷担忧:持续压栏增重是否会导致生猪供应如堰塞湖般不断积压,最终集中爆发,致使猪价大幅下跌?毕竟当前消费不及四季度旺季,持续压栏极有可能带来生猪集中增量。这一 “堰塞湖” 问题犹如乌云笼罩在生猪市场上空,令养殖户、屠企及相关从业者忧心忡忡,大家均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试图探寻解开谜团之法。
供应与价差:增重不减的反常现象
在生猪市场这一复杂体系中,1-4 月的供应和价差数据堪称关键要素,其变化趋势出乎市场预期。
从供应角度来看,依据农业农村部以及卓创资讯的相关数据推算,1-4 月生猪理论供应量环比呈小幅度增加态势。这类似于提前制定的生产进度规划,按照母猪存栏量和仔猪出生数据推测,这几个月生猪产出应稳步上升。规模场环比增幅超过全国整体增幅,彰显出规模养殖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宛如巨轮在生猪供应的海洋中掀起波澜。
再看肥标价差情况,1-4 月呈现先高位震荡后连续收窄的走势,2 月底后收窄速度明显加快,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肥标价差倒挂现象。这仿佛一场原本实力差距较大的比赛,大猪和小猪价格差距逐渐缩小甚至逆转。原本大猪因出肉率高、肉质好等因素价格相对较高,如今却被小猪赶超,使养殖户面临困境。
按照正常市场逻辑,当理论供应量持续增加且肥标价差不断收窄时,养殖端应迅速采取减重措施,尽早出栏生猪,以规避后期猪价下跌风险。就如同在市场供应增多、价格下降时,商家会尽快出手货物。但现实却令人匪夷所思,自 2 月中旬起,生猪交易均重仍呈连续增加趋势。截至 4 月 17 日,全国生猪交易均重涨至 126.00 公斤,较 2 月 17 日增加 2.43 公斤,较 2024 年四季度最高点还偏高 0.02 公斤。养殖户似乎无视市场信号,不仅未减少生猪重量,反而使其不断增重,这种反常现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与猜测,人们试图探寻养殖端背后的决策逻辑与市场潜在因素。
季节性与供需:压栏增重的合理性
深入探究当前生猪市场养殖端持续压栏增重现象,可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背后受到季节性规律和供需关系的双重影响。
从季节性规律分析,将过去十年生猪交易均重的季节性规律与 2025 年交易均重月度变化情况进行细致比对,可发现当前压栏增重节奏与往年季节性变化幅度较为契合。这类似于每年春耕秋收的固定时节和节奏。受上一年四季度养殖端提前减重出栏影响,1 月初交易均重通常处于低位,犹如冬季湖面水位较低。同时,大猪存栏惯性下滑,进一步拉低交易均重,这往往会导致肥标价差扩大,就像原本容量相近的两个水桶,水位差距逐渐增大。肥标价差的扩大,为 1-5 月市场压栏增重提供了支撑,增强了养殖户继续育肥的信心。
从供需匹配程度考量,以河南某大型养殖龙头企业为例,该企业 3 月和 4 月中旬 125-140 公斤猪源占比分别为 64.07% 和 61.79%,而 110-125 公斤和 140-160 公斤猪源占比仅在 15%-20%,与往年企业出栏 110-125 公斤猪源占比较大的习惯不同。但根据当下屠企收购比例调研数据,企业对 125-140 公斤猪源收购占比在 40%-55%,比重依然较高。这表明尽管规模场将出栏重心转向 125-140 公斤猪源,但与屠企需求基本相符,市场未出现供需脱节情况。就像足球比赛中,进攻方和防守方节奏配合默契,未出现混乱。对于养殖企业而言,压栏增重后的中大猪源消化压力较小,无需担忧猪源销售问题。因此,从季节性规律和供需匹配角度看,当前养殖端压栏增重行为具有一定合理性。
猪病与补栏:供应变数与市场支撑
在生猪市场的复杂格局中,猪病和二次育肥补栏是影响市场供应和未来走向的关键变量。
从猪病影响来看,根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数据,2024 年 12 月 - 2025 年 3 月仔猪腹泻发病数显著提升,与 2024 年同期数据相比,发病数增加 41.80%,尽管致死数减少 16.87%,但仍不容忽视。仔猪作为生猪市场的源头,其发病必然影响后期出栏量。结合仔猪繁育周期,对应 6-9 月生猪理论出栏量可能存在一定损失比例,而该时间段恰逢商品猪存栏的季节性低位期,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未来生猪供应减少的预期,促使养殖户看涨后市,进而不愿大幅度减重出栏。
再看二次育肥滚动补栏情况,自 1 月以来,饲料成本处于低位,生猪价格未出现绝对低点,为二次育肥养殖户提供了稳定预期,使其多选择滚动补栏,补栏体重在 110-127 公斤,与屠宰厂主要收购体重段重合。这意味着若养殖端未来出现减重增量动作,供应短时集中增量可能导致猪价回调。但目前二次育肥补栏率低于 50%,表明市场仍有较大补栏需求,且二次育肥户随补随出,大猪压栏现象不严重,可有效消化供应短时增量,避免市场混乱。因此,猪病引发的供应减量预期以及二次育肥滚动补栏对市场的支撑,使生猪市场供应充满变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市场平衡,降低了 “堰塞湖” 危机出现的可能性。
未来展望:短期波动,“湖” 不成形
综合上述分析,生猪市场的发展态势逐渐明晰。结合季节性交易均重变化规律与未来生猪价格预期,可对市场走向做出较为准确的预判。
养殖端大概率在 6 月实施小幅度减重增量策略。这是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预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类似于长跑过程中运动员适时调整节奏。但市场不会因此陷入混乱,二次育肥跟进补栏将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二次育肥户如同市场的缓冲机制,在生猪供应短时增加时,通过积极补栏消化增量,避免市场供过于求。
同时,屠企对中大猪源仍具备一定消化能力。从屠企对不同体重猪源的收购比例来看,市场供需匹配度良好。因此,预计供应市场虽可能出现短时增量,但远未达到 “堰塞湖” 程度,不会出现生猪供应大量积压、价格暴跌的情况。
从猪价方面判断,基于当前市场供需关系、二次育肥补栏情况以及屠企消化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猪价跌至 14.0 元 / 公斤以下的概率较低。尽管市场短期内可能存在波动,但整体仍处于相对稳定区间。基于此,养殖户、屠企及相关从业者可依据市场预期合理规划生产和经营策略,无需过度担忧市场大幅波动。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