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9 月报告 “人工调研” 定调,市场聚焦新作供需重构
美国农业部(USDA)定于美东时间 9 月 12 日 12 时发布 9 月供需报告。本次报告最大亮点在于,美豆单产数据将基于人工实地调研,而非 8 月所依赖的卫星数据与模型估算。市场普遍预期,美豆单产在此次报告中或迎来年内关键调整。作为全球大豆定价的核心依据,该报告对美豆新作供应、出口态势及国内豆粕成本端的影响备受瞩目。尤其在中美采购谈判延迟、南美大豆升贴水波动的背景下,这份报告极有可能成为短期市场行情的重要指引。
二、9 月报告三大核心调整:旧作趋稳、新作供应或收紧
(一)旧作美豆:出口与压榨接近目标,调整幅度有限出
口数据:截至 8 月 21 日,2024/2025 年度美豆累计出口量达 5087 万吨,已完成年度目标 5103 万吨的 99.7%,剩余差距仅 16 万吨。预计本次报告将维持出口预估 17.05 亿蒲式耳(约 4600 万吨),仅对取消订单部分进行微调。
压榨进度:6 月美豆压榨量为 1.97 亿蒲式耳,略低于 5 月,但高于去年同期。年度累计压榨量达 20.43 亿蒲式耳,若维持月度平均 2.04 亿蒲式耳的压榨水平,最终可达到 24.51 亿蒲式耳(约 6670 万吨),接近 6613 万吨的年度目标,因此压榨数据或仅作小幅修正。鉴于旧作供需已接近 “收官” 阶段,本次报告重点将转向新作。
(二)新作美豆:单产或下调,库存压力缓解
单产修正逻辑:8 月报告基于卫星数据预估美豆单产为 52.5 蒲式耳 / 英亩,而 9 月人工调研显示,中西部地区干旱对大豆结荚期造成影响。Pro Farmer 巡查预估值为 49.7 蒲式耳 / 英亩,市场预期 USDA 或下调单产至 50-51 蒲式耳 / 英亩,新作产量也将随之从 8 月的 45.31 亿蒲式耳降至 44-45 亿蒲式耳。
供需平衡表:若单产下调,新作供应将相应减少。在出口(低价刺激非中国买家采购)和压榨(生物燃料政策不确定性)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期末库存或从 8 月的 5.5 亿蒲式耳降至 5-5.3 亿蒲式耳,库销比进一步收窄至 4.5%-4.8%,形成短期利多局面。由于中美采购协议尚未达成,报告或暂不调整中国进口预期,出口增量将依赖南美买家的采购转向。
(三)南美大豆:升贴水博弈加剧,巴西供应短期偏紧
巴西大豆销售进度已超 80%,加之生物柴油掺混率上调,本土压榨需求旺盛,导致对华升贴水从 8 月中旬的 113 美分 / 蒲式耳回落至 29 美分 / 蒲式耳,但后续下跌空间有限。阿根廷因干旱预期,新作产量或维持在 4800 万吨,出口暂不下调。
三、国内豆粕市场连锁反应:8 月回调后,9 月能否筑底反弹?
(一)近期走势:盘面下跌、现货抗跌,基差走强
价格回调:受美豆盘面反弹乏力及南美升贴水下跌影响,国内豆粕主力合约价格从 8 月最高的 3190 元 / 吨跌至 3027 元 / 吨,跌幅达 5.1%。然而,现货价格因需求支撑(生猪存栏达 13.5 亿头高位、蛋鸡存栏稳定),张家港现货价格为 3040 元 / 吨,仅下跌 3.2%,基差从 - 170 元 / 吨收窄至 - 70 元 / 吨。
库存与到港:8 月大豆到港量为 1150 万吨,9 月预计为 1000 万吨,短期供应较为充裕。但四季度到港量将逐步减少(10 月 950 万吨、11 月 850 万吨),库存压力或从当前高位(667 万吨)缓慢缓解。
(二)需求端:养殖存栏高位,豆粕刚性需求仍在
生猪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 0.1%,7 月仔猪销量维持中等偏高水平,预计四季度生猪出栏体重将有所提升,从而拉动饲料需求。蛋鸡存栏因 5 月补栏鸡苗进入开产期,若淘汰量较少,年底存栏或达 13.6 亿羽,对豆粕刚需形成支撑。
(三)成本端:美豆贴水优势凸显,巴西供应短期 “卡脖子”
美豆新作贴水价格优势吸引国内油厂采购,8 月下旬以来非中国买家转向美豆,出口周度数据超预期。但巴西大豆因销售进度较快,10 月后到港贴水或出现反弹,形成成本端的 “双轨支撑” 局面。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筑底,中期关注三大变量
(一)短期(9 月中下旬):报告利多或促盘面反弹,现货跟涨有限
若单产下调预期落地,美豆盘面价格或冲高至 1050 美分 / 蒲式耳,国内豆粕主力合约价格或反弹至 3100-3150 元 / 吨。但现货价格受高库存压制,涨幅受限,预计在 3050-3100 元 / 吨区间,基差将转正。
(二)中期(10 月 - 11 月):供需博弈看 “中美谈判 + 南美天气”
利多因素:四季度大豆到港量减少、生猪集中育肥、蛋鸡存栏高位,需求环比将有所提升。若 10 月底中美谈判达成采购协议,美豆贴水或进一步下跌,降低进口成本。
利空因素:巴西新作种植目前进度为 1.9%,若 11 月天气改善,市场将重回 “南美丰产” 预期,压制美豆反弹空间。此外,国内杂粕(菜粕、棉粕)到港量增加,替代效应将增强。
(三)价格区间预判
盘面:预计在 3000-3200 元 / 吨区间震荡,下方有成本支撑(美豆盘面 + 升贴水折合 3000 元 / 吨),上方受需求限制(养殖利润压缩,饲料厂接受价格在 3200 元 / 吨以下)。
现货:预计在 3000-3100 元 / 吨区间,基差从负转正,油厂挺价意愿增强。
五、产业链应对策略:按需采购,规避情绪驱动风险
(一)饲料厂 / 养殖户
短期:在盘面价格 3050 元 / 吨以下时,分批进行建库,现货库存维持 7-10 天,避免追高采购。
长期:优化饲料配方(小麦替代玉米 30%、杂粕替代豆粕 20%),降低对豆粕的依赖度,以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二)贸易商
关注报告发布后基差变化,若基差转正(+20 元 / 吨以上),可适量囤货。但需警惕 10 月南美大豆贴水反弹导致的成本端波动。
(三)投资者
短期可博弈报告利多因素,轻仓布局多单,设置止损为 3000 元 / 吨。中长期可在价格 3200 元 / 吨以上逢高做空,核心逻辑为全球大豆供应宽松(美豆新作单产下调后仍处高位,南美预期丰产),国内库存消化缓慢。
结语:报告难改供需大格局,豆粕仍处 “筑底期”
9 月 USDA 报告或通过单产修正带来短期利多影响,但难以扭转全球大豆 “供强需稳” 的中期格局。国内豆粕市场在高库存、养殖利润承压的情况下,反弹空间有限,更多呈现 “成本端支撑 + 需求端托底” 的区间震荡态势。产业链各方需理性看待报告带来的情绪驱动,聚焦供需基本面变化。唯有生猪产能去化、南美天气超预期等变量,才能真正打破当前 “旺季不旺” 的市场僵局。(数据支持:USDA、卓创资讯、紫金天风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