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速递:主力合约缩量调整,现货期货双轨分化
(一)期货盘面:窄幅震荡后承压下行
8 月 15 日,生猪期货主力 2511 合约以 13905 元 / 吨开盘,午后受现货价格走弱影响,呈现震荡下挫态势。最终该合约收跌 1.03%,报收于 13900 元 / 吨,相较于前一日结算价下跌 145 元 / 吨。当日全天成交量减少 12%,降至 8.7 万手,持仓量微增 0.5%,达到 15.2 万手,这一数据变化表明多空双方目前处于谨慎观望状态。对比近远月合约表现,即将交割的 2509 合约收跌 0.87%,报 13850 元 / 吨;反映中长期预期的 2601 合约则收涨 0.14%,报 14150 元 / 吨,期现价差扩大至 350 元 / 吨,显示市场对于远期供需修复情况存在明显分歧。
(二)现货市场:南北博弈加剧,养殖端挺价情绪升温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全国生猪日度均价为 13.8 元 / 公斤,环比微跌 0.02 元 / 公斤,呈现出 “北强南弱” 的市场格局。具体表现为:
北方主产区:辽宁、山东等地养殖端惜售情绪有所升温,生猪均价达到 14.2 - 14.5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0.1 - 0.2 元 / 公斤。沈阳某屠宰厂反馈,优质标猪到厂量减少 15%,为保证收购量,不得不被动提价。
南方销区:广东、四川等地供应过剩压力较为突出,均价在 13.5 - 13.8 元 / 公斤,环比下跌 0.3 元 / 公斤。广州某批发市场表示,终端走货速度放缓,屠企压价收购意愿强烈。
二、多空博弈核心逻辑:短期现实与中期预期的角力
(一)空头压制:供应过剩与需求淡季双重施压
出栏放量冲击市场:当前,生猪市场供应端面临较大压力。据了解,牧原、温氏等大型集团猪场在 8 月的出栏计划有显著增加,增幅达 10%。河南某规模养殖企业月均出栏量现已达到 50 万头,较 7 月增长 12%,且这种增长并非个别现象。散户方面,由于对市场前景担忧,恐慌性抛售现象增多。从整体市场数据来看,猪源周度供给量环比增长 8%。从根源上分析,卓创资讯数据显示,7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280 万头,仍高于正常保有量 5%。能繁母猪作为生猪供应的源头,其数量直接决定未来一段时间的生猪出栏量。按照正常生长周期推算,这意味着未来 3 个月生猪供应将维持高位,大量生猪集中涌入市场,对原本脆弱的供需平衡造成巨大冲击。
消费疲软拉低市场预期:需求端方面,当前消费疲软态势明显。全国屠宰企业开工率仅为 26.6%,较上周下降 2 个百分点。江苏某屠宰厂库存已达 30 天高位,该厂负责人表示,高温导致家庭消费减少 30%,白条肉批发价较上月下跌 1.2 元 / 公斤。家庭消费作为猪肉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幅减少直接影响市场对猪肉的需求。白条肉批发价下跌,直观反映出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在期货盘面中,这种供需失衡的担忧也充分体现。2511 合约跌破 5 日均线(13950 元 / 吨),MACD 指标红柱缩短,从技术面分析呈现空头排列态势,表明市场短期看空情绪浓厚,空头力量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多头支撑:成本托底与旺季预期形成缓冲
养殖成本筑牢价格底线:尽管当前市场空头力量较强,但多头仍有一定支撑因素。从成本角度看,玉米、豆粕等生猪养殖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止跌回升,使得自繁自养头均成本达到 14.2 元 / 公斤。山东某养殖户表示,13.8 元 / 公斤以下亏损加剧,计划压栏至中秋后出栏。对于养殖户而言,成本是决定养殖决策的关键因素。当市场价格低于成本时,养殖户为避免亏损,往往会采取压栏惜售策略。在北方养殖端,这种挺价行为增多,大量生猪被压栏,减少市场短期供应量,从而形成短期价格安全垫,对猪价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季节性回暖预期升温:随着时间推移,季节性因素开始为多头提供支撑。开学季临近,华北、华东地区食堂采购量周增 5%。食堂采购作为猪肉消费的重要渠道之一,其采购量增加直接带动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光大期货指出,8 月下旬升学宴、中秋备货或带动需求环比改善 10% - 15%。升学宴和中秋备货是每年猪肉消费的重要节点,这两个时间段需求增加将有效缓解当前市场供需矛盾。此外,农业农村部 “生猪产能调控方案” 强调 “防止价格过度下跌”,这一政策信号给市场注入信心,市场预期 9 月或启动冻肉收储。冻肉收储作为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手段,一旦启动,将直接减少市场上的猪肉供应量,对期货盘面形成政策面心理支撑,增强多头信心。
三、关键影响因素:从基本面到资金面的三重博弈
(一)供应端:存栏结构与出栏节奏的动态平衡
供应端的存栏结构与出栏节奏是影响生猪市场的关键因素。截至 7 月末,全国生猪出栏均重 122 公斤,同比增加 3 公斤,这看似微小的变化,实际上相当于隐性供给增长 4%。这种变化使得标猪过剩与大猪紧俏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在北方部分产区,夏季疫病的影响不容忽视。新希望曾提及,2024 年生猪疫病对北方影响较大,且爆发时间比去年早。数据显示,北方部分产区 400 斤以上大猪存栏下降 18%,疫病不仅影响大猪存栏量,还打乱正常出栏节奏。而在南方,散户加速出栏情况较为明显。由于对市场前景担忧,南方散户为减少损失,纷纷加快生猪出栏速度,导致区域间价格分化加剧。北方产区因大猪存栏下降,价格相对稳定且有上涨趋势;南方产区则因散户加速出栏,供应过剩,价格受到较大压力,呈现下跌态势。
(二)需求端:短期疲软与长期修复的时间差博弈
需求端存在短期疲软与长期修复的时间差博弈。当前,农贸市场猪肉销量同比下降 15%,清晰表明当前消费市场的疲软态势。高温天气使得家庭消费大幅减少,人们对猪肉购买意愿降低。团餐、餐饮需求也因经济环境影响表现不佳,学校开学备货量较 2019 年同期减少 18%,白条肉走货速度放缓 30%。不过,机构调研显示出不同前景,“中秋前 2 周屠宰场冻品备货需求将提升 20%”,这一数据给市场带来一定希望。按照这一需求提升幅度计算,对应期货 2511 合约可消化 300 - 500 元 / 吨的利空,这对期货市场来说是重要支撑因素。南方腌腊制品加工企业已提前调研生猪货源,这一行为预示潜在需求释放节点临近。每年的腌腊季节是猪肉消费高峰期,南方腌腊制品加工企业的提前行动,表明市场对未来猪肉需求的预期正在逐渐改善。
(三)资金面:产业套保与投机资金的策略分化
资金面的变化对生猪市场产生深刻影响。期货持仓数据显示,前 20 名多头持仓减少 1200 手,空头持仓增加 800 手,散户投资者多单占比下降至 45%,产业客户套保空单占比提升至 60%。从这些数据可明显看出,市场参与者的策略正在发生分化。某期货公司席位指出,“当前市场分歧加剧,产业端更倾向于锁定利润,而投机资金在成本线附近试探性抄底”。对于产业客户来说,他们更关注长期稳定收益。在当前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为避免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产业客户纷纷增加套保空单,以锁定利润。而投机资金则更注重短期价格波动,试图在市场起伏中寻找获利机会。由于当前猪价已接近成本线,投机资金认为此时存在一定抄底机会,因此在成本线附近进行试探性抄底操作。这种资金面的策略分化,使得市场的多空博弈更加复杂,也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四、后市展望:震荡筑底期,关注两大关键节点
(一)短期(1 - 2 周):13800 元 / 吨成多空必争之地
从短期来看,2511 合约下方 13800 元 / 吨对应自繁自养成本线,这一价格水平对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当价格接近或低于成本线时,养殖户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甚至出现亏损,这会促使他们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如压栏惜售。再加上北方养殖端挺价行为,使得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减少,从而对价格形成支撑,预计 13800 元 / 吨将形成强支撑。而上方压力位 14200 元 / 吨,若要突破这一价位,需要市场出现一些积极因素,如需求大幅增加、供应显著减少等,只有突破这一压力位,才能打开反弹空间。基于这种市场情况,在操作上建议在 “13800 - 14200 元 / 吨区间高抛低吸,止损 300 元 / 吨”。这种操作策略可帮助投资者在价格波动中获取利润,同时通过设置止损来控制风险,避免因价格不利波动造成过大损失。
(二)中长期(3 - 4 周):旺季驱动或催生阶段性反弹
随着 9 月全国高温天气消退,市场将迎来重要的需求旺季。在这个时期,需求端将迎来 “开学季 + 中秋备货” 双驱动。开学季的到来,意味着学校食堂等团餐需求将大幅增加;中秋备货则是传统的消费旺季,家庭和餐饮行业对猪肉的采购量也会显著上升。卓创资讯测算 “届时生猪现货价格有望回升至 14.5 - 14.8 元 / 公斤,带动期货 2511 合约上攻 14500 元 / 吨”。不过,市场中也存在一些风险因素。“二次育肥入场不及预期” 可能导致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无法有效减少,从而对价格上涨形成阻碍;“进口猪肉到港量增加” 则会增加市场的供应压力,使得原本就复杂的供需关系更加严峻。
(三)策略建议
趋势交易者:对于趋势交易者而言,市场波动中蕴含着机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可轻仓试多。这是因为虽然市场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中长期来看有旺季需求的支撑,存在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将止损设于 13800 元 / 吨下方,这样可在市场走势与预期不符时,及时止损,控制损失。目标看 14500 元 / 吨,这是基于对市场供需关系的分析以及旺季需求的预期所设定的目标价位。
套保客户:对于养殖企业来说,为锁定利润,规避价格下跌风险,可在 14500 元 / 吨以上分批套保。当价格达到这一水平时,养殖企业可通过期货市场卖出相应合约,从而将未来的销售价格锁定,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都能保证一定的利润。屠宰企业则等待 14000 元 / 吨以下点价机会,这样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自身利润空间。
风险提示:在投资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每周生猪存栏数据、屠宰场开工率变化及政策面收储动向。生猪存栏数据直接反映市场的供应情况,存栏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对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屠宰场开工率变化则能体现市场的需求情况,开工率的提高意味着需求增加,反之则需求减少;政策面收储动向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收储政策的实施会直接影响市场上的猪肉供应量,进而影响价格。
结语:在分歧中寻找确定性锚点
8 月中旬的生猪期货 2511 合约,正处于 “现实利空出尽” 与 “预期利好待兑” 的关键窗口期。短期来看,供应过剩与消费淡季的磨合仍需时间;中长期来看,成本支撑与需求回暖的共振或成为破局关键。对于投资者而言,应避免过度博弈短期波动,聚焦 “存栏去化速度” 和 “需求回暖强度” 两大核心指标,方能在震荡市中把握确定性机会。毕竟,猪周期的底部从来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次耐心的价值回归。# 生猪期货 #2511 合约 #价格分析 #养殖市场 #期货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