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关税政策的显著影响:巴西牛肉对美出口严重受挫
(一)出口数据的急剧下滑:关税调控效果立竿见影
2025 年 4 月,巴西对美国牛肉出口量达到 4.78 万吨,创下月度历史最高纪录,充分展现了巴西牛肉在美国市场曾经具备的强大竞争力。彼时,凭借较高的性价比优势,巴西牛肉在美国市场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广泛出现在超市货架及餐厅菜单中。然而,市场形势迅速发生转变,8 月出口量急剧下降至 9745 吨,较 4 月峰值下降近 80%。美国于 8 月实施的 50%“惩罚性关税”(叠加 36.4% 基础关税,综合税率达 76.4%),成为导致这一出口量暴跌的直接原因。高额关税致使每公斤牛肉成本增加 3.8 美元,使得巴西牛肉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完全丧失,商业可行性受到极大挑战。数据显示,美国从 2024 年巴西牛肉第二大买家(占比 18%)降至 2025 年第六位,2025 年上半年对美出口 18.14 万吨、10.4 亿美元的良好表现不复存在,行业预估损失高达 10 亿美元。巴西牛肉对美出口市场由繁荣迅速走向萧条,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二)产业链信心的严重受挫:订单锐减引发产业恐慌
巴西主要产区南里奥格兰德州的牧场主表示,关税实施后,订单大幅减少。原本占据美国汉堡肉市场 30% 份额的巴西瘦牛肉,因价格优势丧失,被市场全面弃用。麦当劳、汉堡王等连锁快餐企业,纷纷转向从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采购牛肉。这不仅导致巴西牛肉在美国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也对巴西牛肉产业造成沉重打击。更为严峻的是,美国进口商为降低风险,将长期合约履约率从 80% 降至 30%,导致巴西屠宰厂开工率下降 25%,部分企业被迫暂停对美业务。从牧场到屠宰厂,再到出口商,整个巴西牛肉产业链各环节均面临严峻挑战,产业信心受到极大冲击。
二、中国市场的关键作用:进口规模扩大成为产业支撑
(一)进口规模与价格的增长:有效填补美国市场空缺
2025 年 1-8 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牛肉 94.82 万吨,同比增长 19.6%;8 月单月采购量为 16.10 万吨,占巴西当月出口总量的 53.7%,采购额增长 48.1%,达到 8.94 亿美元。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中国市场强大的购买力以及对巴西牛肉的高度认可。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推动巴西牛肉实现 “量价齐升”:1-8 月累计出口 208 万吨,创收 105.1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15% 和 32.9%;8 月出口均价涨至 5.61 美元 / 公斤,达到 2022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市场的有力支持下,巴西牛肉产业在困境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成功填补了美国市场萎缩带来的空缺,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行业危机。
(二)市场需求与产业适配:构建稳定的市场需求韧性
中国市场对巴西牛肉的强劲需求并非偶然,而是具有深层次的原因。首先,市场结构需求匹配。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肉品质和品类的要求不断提升。Z 世代通过直播电商采购牛肉的占比达到 25%,他们追求时尚、便捷的购物方式,对新产品的接受度较高,巴西牛肉通过直播电商平台能够迅速触达这一消费群体。中国家庭对 “中式烹饪专用型” 牛肉(如牛腩、牛腱)的需求增长了 47%,与巴西草饲牛肉高性价比、多部位适配的特点高度契合。巴西草饲牛肉肉质鲜嫩、纹理清晰,适合多种中式烹饪方式,能够满足中国家庭多样化的烹饪需求。其次,多元布局的市场策略为巴西牛肉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通过 “南美主导 + 澳洲补充” 的进口策略,8 月牛肉进口量达到 26 万吨,连续三个月同比增长 11%。巴西冻品凭借价格优势(较澳洲谷饲牛肉低 20%),在中高端市场的渗透率超过 60%。在各大超市和生鲜市场,巴西冻品牛肉以其合理的价格和稳定的品质,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中高端牛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全球贸易格局的调整:巴西出口战略从依赖美国向锚定中国转变
(一)巴西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中国市场占比显著
提升关税政策促使巴西重新调整出口格局。2025 年,巴西对华牛肉出口占比从 2024 年的 52% 提升至 65%,首次出现单一市场占比超过六成的情况。这一转变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通过中国市场的稳定采购,有效弥补了美国市场份额下降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推动了出口均价的提升(1-8 月均价较 2024 年上涨 11.5%),表明中国市场正从 “低价市场” 向 “价值市场” 转变。过去,巴西牛肉出口过度依赖美国市场,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如今,随着中国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巴西牛肉出口结构更加多元化,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中国市场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也促使巴西牛肉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的转变。
(二)美国面临的双重困境:全球供应链的重新平衡
美国实施关税政策后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失去巴西瘦肉型牛肉供应导致国内加工品(如牛肉汉堡)成本上涨 15%,连锁餐饮企业利润受到影响。以牛肉汉堡为主打产品的连锁餐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困境,部分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进而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市场份额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美国牛肉出口因中国市场的 “替代效应” 受阻,2025 年美国对华牛肉出口量同比下降 22%。中国市场在增加对巴西牛肉进口的同时,相应减少了对美国牛肉的采购,使得美国牛肉出口商失去了一个重要市场。而巴西通过填补美国市场空缺,在全球牛肉贸易中的份额从 2024 年的 28% 提升至 32%,巩固了全球第一大牛肉出口国的地位。此次关税事件促使全球牛肉供应链进行重新平衡,巴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美国则因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付出了代价。
四、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巴西牛肉产业与中国市场的深度合作
(一)短期市场形势预测:中国进口维持高位助力产业调整
预计 2025 年第四季度,巴西对华牛肉出口将维持在 15-18 万吨 / 月的较高水平,以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当前库存较 2024 年同期增加 18%)。中国进口商基于 “巴西供应稳定 + 价格优势” 的考虑,已提前锁定 2026 年第一季度 12 万吨订单,较往年同期增加 35%。短期内,巴西牛肉产业仍将受到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面临库存积压、市场份额下降等问题。然而,中国市场的稳定需求为巴西牛肉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其能够在困境中保持一定的出口规模。中国进口商对巴西牛肉的认可,不仅源于价格优势,还在于其品质和供应稳定性。这种稳定的合作关系将有助于巴西牛肉产业渡过难关,逐步恢复发展。
(二)长期合作战略规划:巴西加速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
巴西全国集约化畜牧业协会已启动 “中国市场深度渗透计划”。在产品升级方面,针对中国火锅、卤味等餐饮场景,开发牛肋条、牛蹄筋等细分产品,计划将 2025 年深加工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 25%。随着中国火锅、卤味市场的不断发展,对相关食材的需求日益增加。巴西牛肉企业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机遇,通过开发适合中国特色餐饮场景的细分产品,进一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在渠道拓展方面,与美团优选、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合作,将巴西牛肉推广至三四线城市,预计 2026 年县域市场销量将增长 40%。这些电商平台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域市场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完善的配送网络,通过合作,巴西牛肉能够更便捷地进入下沉市场,拓展市场空间。在政策协同方面,借助金砖峰会契机,推动 “跨境电商 + 保税仓” 模式,实现北上广深地区 “72 小时达”,物流成本降低 12%。金砖峰会为巴西与中国在贸易领域的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通过推动 “跨境电商 + 保税仓” 模式,不仅能提高物流效率、缩短配送时间,还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进一步增强巴西牛肉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从长期来看,巴西牛肉产业将通过与中国市场的深度合作,实现从危机到转机的转变,中国市场将成为巴西牛肉产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结语:关税政策对全球牛肉贸易格局的深远影响
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对巴西牛肉对美出口造成严重冲击,还意外推动了 “中巴牛肉贸易合作关系” 的深化发展。当巴西牛肉对美出口占比大幅下降时,中国市场以 65% 的份额成为巴西牛肉出口的主要支撑,这既是中国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也是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发展的具体体现。对巴西而言,此次危机将成为产业转型的契机,促使其从依赖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模式,转变为深耕中国市场的价值合作模式。中国市场在全球牛肉贸易中发挥的稳定作用,正重塑全球牛肉贸易的内在逻辑:在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和稳定的市场需求,是抵御贸易风险的关键因素。 (数据来源:巴西肉类出口工业协会、中国海关总署、世界食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