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鸡蛋价格全景:区域分化加剧,南北价差创年内新高
(一)现货市场:北方主产区普跌,南方销区韧性凸显
2025 年 10 月 21 日,全国鸡蛋现货市场呈现出复杂态势。当日全国鸡蛋现货均价为 6.85 元 / 公斤,较前一日微跌 0.7%。这一细微价格变动,实则反映出市场格局的潜在变化。在此价格波动过程中,北方主产区与南方销区行情差异显著。
北方主产区作为鸡蛋主要供应区域,当前面临 “量增价跌” 困境。以河北邯郸馆陶市场为例,其鸡蛋价格已降至 4.8 元 / 公斤,达近半年低位。山东青岛、菏泽等地情况类似,到户价跌破 2.7 元 / 斤,曹县大码蛋 30 斤装降至 80 元。面对价格持续下跌,养殖端恐慌情绪蔓延,恐慌性出栏量增加 15%。养殖户集中抛售鸡蛋以减少损失,却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过剩,形成恶性循环。
相较北方主产区的低迷,南方销区展现出较强韧性。广东佛山、广西南宁等地鸡蛋价格维持在 7.5 - 8.2 元 / 公斤的高位。江苏无锡、浙江义乌批发市场因终端补货需求推动,高价区达 12 元 / 公斤。南方销区鸡蛋需求旺盛,市场交易活跃,受北方价格下跌影响较小。目前南北价差已扩大至 3 - 5 元 / 公斤,运输成本在其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从北方主产区到南方销区,长途运输距离与高昂运输成本使得南方销区鸡蛋价格相对较高,凸显物流在农产品市场中对价格走向的关键影响。
(二)期货市场:近弱远强格局延续,资金博弈加剧
在现货市场波动的同时,期货市场也呈现出激烈的资金博弈局面。鸡蛋期货主力合约 2511 当日收跌 0.41%,报价 2939 元 / 500 公斤,盘中振幅 1.15%,持仓量 49.38 万手,背后反映出多空双方的激烈较量。
值得关注的是,远月合约 2601 报价 3156 元,较近月升水 7.3%,这体现出市场对春节前需求回暖的强烈预期。春节作为中国重要传统节日,对鸡蛋市场需求影响重大。节前家庭消费、走亲访友礼品以及食品加工企业采购等需求将大幅增加,推动鸡蛋价格上涨,这一预期在期货市场得到明显体现。
然而,市场现实与预期存在差距。据卓创数据,9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达 13.68 亿只,创同期新高,加上 10 月新增产能释放,短期市场供应过剩局面加剧。这一供应压力严重制约近月合约价格上涨。而远月合约则在博弈淘汰鸡加速去化带来的供需修复。随着时间推移,淘汰鸡数量增加,市场供需关系有望改善,这也促使投资者对远月合约寄予期望。
二、价格分化的三大核心驱动因素
(一)供应端:产能高位与结构矛盾共振
供应端方面,鸡蛋市场面临产能高位与结构矛盾双重困境。目前全国在产蛋鸡日龄结构失衡,450 日龄以下适龄待淘鸡占比达 35%,较正常周期高出 12 个百分点,形势严峻。河北、山东等主要产区情况尤为突出,由于养殖亏损扩大,每斤亏损 0.3 - 0.5 元,养殖户为减少损失延迟淘汰老鸡,致使 500 日龄以上老鸡占比提升至 28%。这些老鸡产蛋量下降却仍消耗饲料资源,导致日产蛋量超预期,进一步加大市场供应压力。
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10 月上旬主产区库存天数为 1.05 天,虽较前期下降 0.45 天,但冷库蛋库存仍有 15 万吨待消化。“鲜蛋 + 库存蛋” 双重供应压力严重抑制价格上涨空间,养殖户面临巨大经营压力。
(二)需求端:节后淡季叠加替代消费冲击
需求端同样面临挑战,节后淡季与替代消费冲击使鸡蛋市场需求疲软。国庆中秋双节过后,终端需求出现明显透支,市场陷入低迷状态。农贸市场客流量下降 20%,食品加工企业采购量骤减 30%,南方传统活禽市场鸡蛋日均销量较节前下降 40%。
同时,低价猪肉和白羽肉鸡对鸡蛋市场造成较大冲击。11 元 / 公斤的猪肉和 7.5 元 / 斤的白羽肉鸡凭借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家庭消费逐渐转向这些蛋白替代品,鸡蛋市场份额受到挤压。河南、湖北等地学校食堂采购量环比减少 18%,进一步表明鸡蛋市场需求的疲软态势。
(三)成本端:饲料成本回落难掩养殖亏损
尽管玉米、豆粕价格较三季度高点回落 5% - 8%,蛋鸡养殖成本降至 3.2 元 / 斤,但当前现货均价为 2.9 - 3.1 元 / 斤,行业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中小散户每只蛋鸡日均亏损 0.12 元,对市场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规模场借助低蛋白日粮技术,成本降低 0.15 元 / 斤,勉强维持微利。然而,河北、辽宁部分激进扩张场因现金流紧张,已提前淘汰 480 日龄以下蛋鸡,引发 “蛋价跌 - 淘鸡急 - 供应增” 的负向循环,加剧市场困境。
三、后市展望与产业应对策略
(一)短期走势:震荡筑底,11 月或现阶段性反弹
随着 10 月底集中出栏潮接近尾声,市场逐渐趋于稳定。加之北方气温下降后腌制蛋需求启动,预计 11 月中旬鸡蛋价格有望反弹至 3.3 - 3.5 元 / 斤。期货市场可关注 2511 合约在 2900 元附近的支撑位,投资者可逢低布局反弹行情。但需警惕南方阴雨天气对运输的影响以及冷库蛋集中出库可能带来的价格下行风险。南方阴雨天气可能阻碍鸡蛋运输,冷库蛋集中出库则可能导致市场供应短期内大幅增加,引发价格下跌。
(二)养殖端策略:精准控量与结构优化
养殖端应采取精准控量与结构优化策略。建议 500 日龄以上老鸡养殖户把握南方销区补货时机,如广东周末市场需求回升时,有序淘汰老鸡以降低存栏压力,优化蛋鸡存栏结构,提高产蛋效率。对于 450 日龄以下适龄蛋鸡,可结合蛋价反弹力度(突破 3.2 元 / 斤)合理安排养殖策略,避免盲目压栏,防止增加养殖成本与市场风险。
在成本管控方面,推广小麦、杂粕替代玉米比例至 30%,试点显示可降低饲料成本 8% - 10%。同时密切关注中储粮轮换玉米拍卖节奏,抓住低价采购机会补充库存,降低饲料成本。
结语:在产能出清中寻找价值锚点
当前鸡蛋市场的深度调整,本质上是 2024 年过度补栏后的产能出清过程,这是市场自我调节的必然阶段。养殖户应建立 “日龄 - 成本 - 价格” 动态评估模型,避免情绪化操作,保持理性决策。对于产业链而言,加速淘汰鸡深加工(如蛋液、蛋黄粉)以及品牌蛋开发,有助于突破周期困境。虽然短期价格低迷,但长期消费升级趋势不变。当产能去化率达到 15% - 20% 时,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盈利周期。 (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卓创资讯、金投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