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1 日,鸡蛋期货主力合约 2512 呈现早盘探底后快速拉升的走势,最终以 1.71% 的涨幅结束当日交易。这一表面强势的反弹行情,实则反映出当前市场高存栏压力与短期资金炒作之间的激烈博弈。本文将基于实时交易行情与产业数据,对这一现象展开深入剖析。
一、21 日行情全景:资金驱动下的结构性矛盾
(一)日内走势:技术性反弹的脆弱性特征
2512 合约当日以 2830 元 / 500kg 低开,早盘时段下探至 2815 元的日内低点,随后受多头资金集中涌入影响,价格出现快速回升。午后交易时段,合约价格一度触及 2880 元的日内高位,最终收于 2852 元,较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上涨 48 元。值得注意的是,当日成交量达 8.6 万手(环比增长 22%),而持仓量却减少 1200 手至 15.3 万手,这种量仓背离现象表明当前市场主要由短期投机资金主导,尚未形成主力资金持续增仓的格局。
(二)跨期价差结构:市场预期分化的直观体现
从跨期合约表现来看,近月 2511 合约小幅上涨 0.8%(收盘价 2820 元 / 500kg),远月 2603 合约则出现 0.5% 的回调。作为 12 月交割的主力合约,2512 合约虽涨幅居前,但持仓量的缩减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对此次反弹的持续性普遍持谨慎态度,更多是基于节日消费预期的短期投机行为。
二、价格反弹的多维驱动因素解析
(一)资金层面:超跌反弹逻辑下的投机博弈
自国庆假期以来,鸡蛋价格已跌至近五年同期低位,这促使部分投机资金基于 "超跌反弹" 策略入场布局。根据同花顺交易数据,21 日主力合约多单主要集中在 2820-2840 元价格区间,而空方则在 2860 元上方构筑明显阻力位,形成典型的短期波段操作特征。
(二)供应格局:去产能预期与现实的矛盾
近期市场传闻山东、河北地区老鸡淘汰量周环比增长 15%,且 9 月待淘老鸡出栏日龄已降至 499 天。然而,实际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仍高达 13.67 亿只,同比增长 6.05%,其中 120-450 日龄主产蛋鸡占比提升至 78.27%。年轻化的鸡群结构意味着当前产能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市场供应压力并未得到实质性缓解。
(三)成本支撑:原料价格的边际影响
近期玉米现货价格较三季度上涨 0.13%,报 2353 元 / 吨,豆粕价格稳定在 2998 元 / 吨,使得蛋鸡养殖成本维持在 2750 元 / 500kg 左右。当前期货价格已接近养殖成本线,促使部分养殖企业通过套期保值操作锁定亏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价格支撑。
三、期现价格关系:基差结构的估值修复压力
截至 10 月 21 日,山东主产区鸡蛋现货均价为 5.51 元 / 公斤(折合 2755 元 / 500kg),北京新发地市场现货价格为 2950 元 / 500kg。2512 合约收盘价较山东现货升水 97 元,较北京现货贴水 98 元,呈现出区域性基差分化特征。这种价格结构反映出期货市场既受北方低价现货的压制,又受南方高价现货的支撑,但从长期来看,价格仍将向基本面回归。
四、后市展望与投资策略建议
(一)短期技术分析:关键阻力位的突破考验
从技术分析角度看,2512 合约虽已突破 5 日均线,但在 2880 元附近面临前期套牢盘的强阻力,且 MACD 指标红柱未能同步放大,呈现量价背离态势。若无法有效站稳 2860 元支撑位,价格大概率将重回 2800-2850 元震荡区间;若现货价格持续走低,下方 2780 元将成为重要支撑位。
(二)中期供需格局:高库存压力下的价格压制
预计 11 月南方腌腊需求将带动消费环比增长 10%,但当前流通环节库存已攀升至 1.97 天,且冷库库存尚未完全消化,需求增长难以完全消化过剩供应。根据 Mysteel 预测,若 10 月老鸡淘汰量未能超过 800 万羽,11 月鸡蛋价格仍有 5%-8% 的下行空间。
(三)差异化投资策略
投机交易者:建议在 2860-2880 元区间轻仓布局空单,止损设置在 2900 元;若价格回调至 2800 元以下,可尝试短线做多,目标价位 2850 元,注意控制持仓周期。
产业客户:建议在 2850 元以上价位对冲 11 月计划出栏量,锁定当前价格水平;密切关注 10 月底老鸡淘汰数据,若去产能加速,可适当减少套保头寸。
风险提示:需重点关注在产蛋鸡存栏量超预期变化、腌腊需求不及预期、饲料价格大幅波动等风险因素。
结语:理性看待短期反弹,把握长期趋势
当前鸡蛋期货 2512 合约的价格反弹,本质上是市场资金基于成本支撑的短期博弈行为,并非基本面反转的信号。在高存栏、高库存的双重压力下,行业供需格局尚未发生实质性改变,补栏低迷的滞后效应将在 2026 年逐步显现。建议投资者密切跟踪每周存栏数据与库存变化,避免被短期价格波动误导;产业客户可通过优化产能结构、拓展产品深加工等方式应对市场周期波动。
(数据来源:同花顺财经、Mysteel 农产品、中国金融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