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全国活羊市场行情复盘:区域博弈白热化,品质溢价凸显
 
	  (一)南北价差创年内新高,北方承压南方坚挺
 
	  2025 年 10 月 31 日,全国活羊市场价格态势呈现出复杂性与微妙性。其均价为 27.12 元 / 公斤,与上月环比保持稳定。然而,深入剖析各区域市场,区域分化现象极为显著。在北方这一传统的肉羊主产区,当前正面临着产量增加而价格下跌的困境。河北唐县作为北方肉羊交易的关键据点,寒羊公羔价格为 12.2 元 / 斤,与上月相比,价格出现明显下滑,月跌幅达 4%。当地养殖户面对羊圈内的羊群,忧心忡忡,价格的持续走低严重影响了其养殖收益。内蒙古赤峰地区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淘汰大母羊价格低至 8.5 元 / 斤,已逼近成本线。养殖户无奈表示,若价格持续如此,养羊业务将难以为继,长时间的辛苦养殖却无法获得合理回报。
 而南方销区市场走势则完全相反,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广东中山的绒山羊育肥公羔价格高达 18 元 / 斤,当地羊肉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者对高品质羊肉的追求使得优质羊源备受青睐。云南昆明的黑山羊价格在 18 - 20 元 / 斤的高位波动,与北方市场相比,溢价率达到 30% - 50%。这种南北市场的巨大价差在 10 月 31 日进一步扩大,达到 22 元 / 公斤,创下 2023 年以来的新高。
 (二)品种分层加剧,优质羊源成 “硬通货”
 聚焦于不同品种的活羊,品种分层现象愈发明显,优质羊源已成为市场上的关键资源。
 普通寒羊作为市场常见品种,均价在 12 - 14 元 / 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价格也出现一定程度下跌,月跌幅约为 3%。波尔山羊凭借其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的特点,价格相对稳定,维持在 14 - 16 元 / 斤,抗跌性比普通品种高出约 15%。而黑山羊、绒山羊等优质品种则成为市场的热门,均价高达 20 - 28 元 / 斤。在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高端黑山羊肉的批发价更是突破 64 元 / 公斤。这一价格体现出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消费者对羊肉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品质定价” 的市场趋势日益强化,优质品种的溢价率超过 40%。拥有优质羊源的养殖户和经销商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取了可观利润。
 二、三大核心因素驱动当前行情:供应过剩与需求错配交织
 
	  (一)供应端:短期出栏激增与中长期产能去化
 
	  并存短期压力:规模场集中抛售引发价格共振。在肉羊养殖领域,北方规模化养殖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 60%。10 月,河北、山东等地的规模养殖场出栏计划大幅增加,较上月增长 1.68%。这些规模场的集中出栏使得市场活羊供应量瞬间上升。同时,北方散户出于冬季养殖成本将大幅增加的考虑,纷纷提前抛售体重在 500 斤以上的育肥羊。据统计,周度供应环比激增 10%。大量供应涌入市场,而屠宰企业冻品库存高企,超过 98 万吨。在此情况下,屠宰企业在采购时议价能力增强,压低采购价格,导致北方活羊价格承受巨大压力,出现明显下滑。中长期利好:能繁母羊存栏连续 12 个月下滑。根据农业农村部权威数据,全国能繁母羊存栏量已连续 12 个月同比减少,减少幅度在 8%-10%。能繁母羊是肉羊养殖的基础,其数量减少预示着未来 12-18 个月后,肉羊供应可能出现缺口。在南方的云南、贵州等地,由于口蹄疫等疫病影响,当地羊检疫升级,优质羊源跨区流通受到极大限制。当地养殖户表示,以往可便捷地将羊销往其他地区,如今因检疫问题,运输困难重重,加剧了区域性羊源稀缺状况。
 (二)需求端:季节回暖与替代消费博弈激烈
 冬季消费旺季启动支撑南方溢价。随着北方寒潮来袭,气温降低,人们对羊肉需求增加。涮羊肉、烤羊腿等成为人们抵御寒冷的首选,北京、上海等地火锅门店订单量每周增长 15%。在南方,“冬至进补” 的传统习俗提前预热,广东、福建等地羊肉汤馆采购量增加 10%。这种季节性消费需求增长使得市场对优质羊源需求旺盛,推动南方活羊价格上涨,形成南方溢价局面。
 低价蛋白分流家庭消费。然而,羊肉市场需求增长的同时,面临其他低价蛋白竞争。生猪均价为 12.21 元 / 公斤,白羽鸡均价为 8 元 / 斤,均显著低于北方活羊价格(12-14 元 / 斤)。在家庭消费中,消费者通常根据价格选择食材,羊肉价格相对较高导致家庭端羊肉采购量同比下降 8%。餐饮企业为控制成本,增加猪肉、鸡肉混搭使用,减少羊肉采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普通活羊需求。
 (三)成本端:饲料涨价倒逼 “止损式出栏”
 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导致育肥羊养殖成本不断攀升,目前已达 13 元 / 斤。在北方部分规模场,每只羊亏损超过 50 元。内蒙古一位养殖户核算,若将羊压栏至 12 月,每天每只羊耗料成本将增加 1.2 元,而按目前市场行情,价格上涨预期仅为 0.5 元 / 斤。压栏性价比极低,养殖户为减少损失,只能选择集中抛售,这种 “止损式出栏” 进一步放大短期供应压力,使市场活羊供应量进一步增加,价格承受更大下行压力。
 三、后市展望:短期震荡筑底,冬季消费或催生阶段性机会(一)短期(11 月上旬):供需博弈下或现技术性反弹随着北方寒潮持续,气温下降,人们对羊肉需求发生变化。终端消费者 “囤肉” 需求逐渐升温,寒冷天气下,羊肉火锅或烤羊肉成为抵御严寒的优质选择。屠宰企业敏锐捕捉到商机,有望启动短期备货计划,目标价锁定北方育肥羊 13 - 14 元 / 斤。一旦屠宰企业积极备货,市场对活羊需求将增加,带动价格小幅反弹,预计反弹幅度在 2% - 3%。
 然而,市场存在不确定性。11 月中旬,冻品集中出库可能冲击市场。预估届时冻品出库量将超过 20 万吨,大量冻品涌入市场将使羊肉供应量瞬间增加。在需求未同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供大于求局面将加剧,极有可能引发价格回调。内蒙古、河北等低价区价格可能再次下跌 0.5 - 1 元 / 斤。养殖户在此期间应保持冷静,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避免恐慌性盲目抛售,以免造成不必要损失。
 (二)中长期(12 月 - 春节):产能去化决定反弹高度
 
	  在肉羊养殖行业,能繁母羊存栏量是关键指标,直接影响未来肉羊供应量。若 10 - 12 月累计淘汰能繁母羊超过 200 万头,将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市场规律和行业经验,此淘汰量将导致 2026 年春季肉羊供应缺口达 5%。供应减少而需求仍在,市场天平将向卖方倾斜。春节前作为羊肉消费高峰期,市场需求将更旺盛,北方育肥羊价格有望冲击 15 元 / 斤,南方黑山羊价格或突破 22 元 / 斤。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山东、河南等地正加速推进 “肉羊标准化养殖”,这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标准化养殖推进,预计 2026 年规模化率将提升至 70%。在此过程中,成本控制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如牧原、温氏等,将凭借先进养殖技术、完善管理体系和强大市场竞争力,率先受益于产能去化。这些企业能更好应对市场变化,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实现持续发展。
 (三)操作建议:精准应对区域分化行情
 养殖户:北方养殖户在育肥羊体重达到 500 斤以上且价格在 13 元 / 斤以上时,可择机出栏。在当前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及时出手可锁定收益,避免价格进一步下跌带来损失。南方养殖户手中拥有 30 - 50 斤优质公羔的,可暂养至冬至。冬至时节南方地区对羊肉需求大幅增加,此时优质公羔价格有望达 20 元 / 斤以上,养殖户可获更高收益。
 经销商:选择囤货品种时,经销商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价格差异。云南、贵州的黑山羊因品质优良,在市场上具有 15% 的溢价率,是不错的选择。内蒙古羔羊肉肉质鲜嫩,适合涮烤场景,深受消费者喜爱,也值得关注。北方低价寒羊因市场供应量较大,价格波动频繁,囤货风险较高,应尽量规避。
 消费者:“双十一” 期间,各大电商平台会推出羊肉促销活动,如京东生鲜满 299 减 50,这是消费者购买羊肉的良好时机。北方地区消费者可趁羊肉价格较低(12 - 13 元 / 斤)储备一些冷冻羊肉,满足家庭日常需求并享受实惠价格。南方消费者更注重羊肉品质和新鲜度,建议选择现杀冷鲜优质羊源,虽价格可能相对较高,但能品尝到更鲜美的羊肉,性价比更高。
 结语:在分化中寻找价值锚点
 站在 2025 年 10 月 31 日这一时间节点回顾与展望,全国活羊市场宛如一场复杂而精彩的博弈棋局,“分化” 成为贯穿其中的关键线索。在这场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需找准价值锚点,方能在市场浪潮中稳健前行。
 北方肉羊市场当前深陷 “出栏 - 压价” 的困境,集中出栏潮与高昂养殖成本的双重挤压,使养殖户面临较大压力,价格的微小波动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而南方市场凭借消费升级的推动与优质羊种的独特优势,在市场中表现突出。这南北市场的巨大差异,标志着羊产业正加速从单纯的 “规模竞争” 迈向更深层次的 “价值竞争”。
 对于从业者而言,精准把握区域供需错配的关键,是突破当前市场困境的核心。在供应端,应充分发挥北方规模化养殖的效率优势,同时借鉴南方分散出栏的灵活性,合理调控出栏节奏,避免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例如,建立区域养殖联盟,通过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统一规划出栏时间,减少因集中出栏带来的价格冲击。在需求端,深入挖掘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偏好,南方消费者偏好高品质、新鲜的羊肉,可针对性发展冷链直供,确保羊肉的品质与口感;北方市场则可结合冬季消费旺季,开发更多适合家庭烹饪的羊肉产品,如方便快捷的羊肉卷、预制羊肉菜肴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品种改良是提升羊产业价值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政府与企业应加大对羊种研发的投入,培育更多生长快、肉质优、抗病强的新品种。以察右中旗为例,当地通过实施肉羊改良计划,引进优良种羊,建立核心育种场,短短几年间,肉羊品质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幅增强,养殖户收益实现翻倍增长。同时,加快冷链物流建设,打破地域限制,让优质羊肉能够更快、更好地抵达消费者餐桌。新疆羊肉冷链物流的发展,不仅延长了羊肉的保鲜期,还将新疆特色羊肉推向全国市场,使新疆羊肉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消费者在市场波动中也并非只能被动接受。冬季是羊肉性价比凸显的黄金时期,合理选择优质产区的羊肉产品,既能满足味蕾享受,又能巧妙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北方消费者可趁价格低位储备适量冷冻羊肉,以备日常之需;南方消费者追求品质,选择现杀冷鲜羊肉,感受新鲜与美味的双重体验。
 展望未来,随着产能去化的逐步深入,2026 年春季或许将成为市场行情的重要转折点。密切关注能繁母羊存栏量及终端消费数据,将是把握市场节奏的关键。当市场的不确定性逐渐消除,那些在分化中坚守品质、勇于创新的参与者,必将收获市场的丰厚回报,引领羊产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