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价格分析 → 文章内容

节后猪价跳水,生猪市场的“危”与“机”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2/13 7:34:54 关注:36 评论: 我要投稿

  节后猪价:意料之中的回落
  春节的热闹氛围还未完全消散,生猪市场却已迎来了价格的显著变化。节后猪价应声回落,这一现象清晰明了,已成为行业内的普遍共识 。其实早在节前,大家就已预判到节后猪价会大幅下跌,为避免亏损,养殖户们纷纷赶在节前销售可出栏生猪。据相关数据显示,2 月 9 日 18 时,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跌至 14.56 元 / 公斤,较前日下跌 0.37 元 / 公斤,跌幅达 2.48%,较春节前 2 月 6 日的 16.08 元 / 公斤,累计跌幅更是高达 9.45%,这是自 2023 年 3 月以来首次跌破 15 元 / 公斤大关,市场 “节后跳水” 特征显著。
  节前的集中出栏使得社会猪库存在短期内大幅降低。大体重猪源几乎告罄,二育库存也见底。在节前,无论是规模企业还是中小散户,都在积极抛售大猪,以规避节后可能出现的价格风险。这一行为导致节后市场上大猪供应短缺,而标猪的供应则相对充足,从而出现了标猪价格继续回落,大猪价格持续坚挺的局面。节后大肥与标猪的差价进一步扩大,这一市场表现直观地反映出节前大猪出栏的彻底性,当下市场正面临着大肥结构性缺失的困境。
  市场现状:标猪与大肥的价格分化
  在当前的生猪市场中,标猪与大肥的价格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标猪价格延续着节后的跌势,不断下行。从市场数据来看,多地标猪价格在节后持续走低,让养殖户们忧心忡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猪价格却展现出强劲的韧性,保持着坚挺的姿态。
  这种价格分化的背后,节前大猪的出栏情况是关键因素。节前养殖户大量抛售大猪,使得市场上大猪的库存急剧减少。在春节前的一段时间里,养殖户们纷纷将达到出栏标准的大猪推向市场,以求在价格相对较好的时候锁定收益。这一集中出栏的行为,虽然在当时缓解了部分养殖户的销售压力,但也为节后市场大肥的短缺埋下了伏笔。
  大肥的结构性缺失,使得市场在节后出现了供需失衡的局面。随着市场对大肥需求的逐渐显现,供应不足的问题愈发突出。这种供需矛盾直接推动了大肥与标猪的差价进一步扩大,肥标价差的不断走扩,成为了当前生猪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 。
  背后趋势:散户与规模集团的市场博弈
  当前生猪市场大肥结构性缺失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散户市场份额不断被规模集团企业蚕食的深刻趋势。在过去,散户养殖在生猪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们凭借着灵活的经营方式和较低的养殖成本,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但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这种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规模集团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占据上风。这些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养殖场的建设和升级,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实现智能化养殖。智能化养殖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猪只的生长状况、健康状态和环境参数,精准调整饲料投喂量和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率和生猪品质 。
  在疫病防控方面,规模集团企业也具有明显优势。他们能够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疫病监测、疫苗研发和防控措施的实施,有效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相比之下,散户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在疫病防控上往往力不从心,一旦发生疫病,很容易遭受巨大损失。
  这种市场份额的转移,导致了市场结构的变化。规模化养殖的发展使得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大型养殖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市场的定价权逐渐向规模集团企业倾斜,他们的生产决策和市场行为对猪价走势的影响愈发显著。规模集团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出栏计划、控制库存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供需关系,进而影响猪价。
  从长远来看,这种趋势还将继续下去。随着规模化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散户的生存空间可能会进一步受到挤压。但散户也不会完全退出市场,他们凭借着地域优势、传统养殖经验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在一些特定的市场领域仍将占据一席之地。 未来,生猪市场可能会形成以规模集团企业为主导,散户养殖为补充的市场格局。规模集团企业将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散户则可以通过特色养殖、与规模企业合作等方式,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破局关键:二育的角色与挑战
  在当前大肥结构性缺失的生猪市场中,二次育肥成为了弥补大肥缺口的关键力量。二次育肥,简单来说,就是养殖户从市场上购买已经达到一定体重的生猪,进行短期育肥后再出售。在当下市场缺大肥的情况下,二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育的入场时机和规模,对市场供需和价格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二育大量入场,短期内会增加对生猪的需求,推动生猪价格上涨。在市场对大肥需求旺盛而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二育户积极采购标猪进行二次育肥,使得市场上生猪的流通量减少,从而导致价格上涨。据相关市场监测数据显示,在某些二育集中入场的时期,生猪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趋势 。
  从市场实际情况来看,二育的入场情况并不稳定。在 2024 年上半年,由于市场对后期猪价走势存在分歧,二育的入场规模时大时小。部分养殖户看好后期猪价,积极投入二育;而另一部分养殖户则担心市场风险,持观望态度。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二育对市场的影响难以准确预测,也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
  二育入场还会对市场的远期供应产生影响。如果二育规模过大,后期大猪集中出栏,可能会导致市场供应过剩,价格下跌。在过去的市场行情中,就曾出现过二育过度发展,导致后期市场供应压力增大,猪价大幅下跌的情况。这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也影响了整个生猪市场的稳定发展。
  未来展望:生猪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展望未来,生猪市场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从短期来看,由于大肥结构性缺失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肥标价差预计仍将继续走扩。二育的入场情况将成为影响市场价格的关键因素。如果二育大量入场,市场对生猪的需求将增加,推动猪价上涨;但如果二育入场规模不及预期,市场供应过剩的压力将难以缓解,猪价可能继续下跌。
  从长期来看,随着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生猪市场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规模集团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将更加稳固,他们将在市场定价、产能调控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散户养殖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通过与规模企业合作、发展特色养殖等方式,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对于养殖户而言,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养殖策略。在当前大肥短缺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适当参与二次育肥,但要注意控制风险,避免盲目跟风。在补栏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自身养殖能力,合理规划补栏数量和时间,避免过度补栏导致后期市场供应过剩 。
  在成本控制方面,养殖户应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养殖效率、加强疫病防控等措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在疫病防控上,要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加强对猪只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病问题,降低疫病带来的损失 。
  从政策层面来看,政府应继续加强对生猪市场的调控和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通过完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避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加强对猪肉市场的监管,打击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未来生猪市场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只有准确把握市场趋势,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养殖户和行业参与者才能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市场中获得稳定的收益,推动生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种蛋怎么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5生猪市场风云:价格、利润与企业的破局之路2025/2/13 7:55:49
2025年1月猪企销售大揭秘:谁在狂飙,谁在下滑?2025/2/13 7:53:30
新疆首批克隆猪在昌吉试验成功2025/2/13 7:50:31
生猪价格震荡,猪企如何破局?2025/2/13 7:45:03
1月上市猪企的冰火两重天2025/2/13 7:38:25
猪企风云:2025,挑战与机遇并存2025/2/12 19:36:26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4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