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行业发展分析 → 文章内容

2024年生猪产能大揭秘:数据背后的养殖江湖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2/25 9:48:48 关注:35 评论: 我要投稿

  全国生猪产能大盘点
  在 2024 年的畜牧业发展版图中,生猪产能数据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据国家统计局 1 月 17 日公布的信息,2024 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为 70256 万头,相较上一年减少 2406 万头,下降幅度达到 3.3% ,这一数据打破了 2021 - 2023 年连续三年的增长态势,转而出现下滑。而在猪肉产量方面,2024 年全年为 5706 万吨,减少 88 万吨,下降 1.5%。
  生猪存栏量在 2024 年末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全国生猪存栏 42743 万头,比上年末减少 679 万头,下降 1.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 4078 万头,减少 64 万头,下降 1.6% ,能繁母猪作为生猪产能的 “总开关”,其存栏量的变化,对未来生猪市场的供应有着深远影响。这些数据犹如行业的晴雨表,反映出 2024 年生猪产能的整体收缩态势,也引发了我们对各省市生猪产能具体变化情况的深入探究,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各省市,看看它们在 2024 年生猪产能上的表现。
  各省市出栏量:排名洗牌,降幅各异
  (一)出栏量排名与占比
  博亚和讯统计的 25 省生猪出栏数据,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生猪出栏版图。在这份榜单中,四川以 6149.60 万头的出栏量一骑绝尘,稳坐头把交椅 ,其生猪产业底蕴深厚,是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多年来出栏量始终名列前茅,在 2024 年的全国生猪出栏总量中,四川贡献巨大,成为当之无愧的生猪出栏大省。
  河南则在 2024 年实现了对湖南的超越,以 6029.08 万头的成绩跃居第二,湖南以 6016 万头位列第三。这三个省份的生猪出栏量均在 6000 万头以上,合计出栏 18194.68 万头,占全国出栏量的 25.9% ,形成了生猪出栏的第一梯队,它们是全国生猪供应的主力军,一举一动都深刻影响着全国生猪市场的供需平衡。
  紧跟其后的是第二梯队,湖北、山东、云南的生猪出栏量在 4200 - 4500 万头之间,这些省份凭借自身的养殖优势,在生猪产业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山东作为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饲料资源和成熟的养殖技术;湖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利于生猪的运输和销售;云南则凭借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养殖传统,在生猪养殖领域不断发展。
  第三梯队的广东、广西、江西,出栏量在 3000 - 4000 万头之间。广东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庞大,对生猪的需求旺盛,带动了当地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广西则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推广,不断提升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江西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为生猪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四梯队的安徽、黑龙江、江苏,出栏量在 2000 - 3000 万头之间;第五梯队的贵州、吉林、重庆、福建、山西、陕西,出栏量在 1000 - 2000 万头之间。这些省份的生猪养殖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在区域市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满足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猪肉消费需求。第二至第五梯队的 12 省生猪出栏量达到 28094.79 万头,占全国比重达 39.99%,它们与前三甲省份共同构成了全国生猪出栏的强大阵容。
  (二)同比变化:增减背后的原因探究
  从同比变化来看,2024 年生猪出栏量的变化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四川作为出栏量最大的省份,减量也最为明显,较 2023 年减少 513.1 万头。这背后可能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一方面,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养殖户的积极性产生了影响,当价格持续低迷时,部分养殖户选择减少养殖规模,以降低成本风险;另一方面,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使得一些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养殖场被迫关停或整改,从而导致生猪出栏量下降。
  云南减少 360.9 万头、山东减少 326.1 万头、湖南减少 270.3 万头,这些养殖大省的出栏量下降,也反映出全国生猪产能调整的大趋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养殖成本的上升、疫病防控的压力等,都使得养殖户不得不谨慎调整养殖策略。例如,饲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养殖成本,而非洲猪瘟等疫病的威胁,也让养殖户在扩大养殖规模时更加谨慎。
  令人意外的是,在多省生猪出栏量下降的大环境下,仍有 6 省生猪出栏逆势增长。广西、山西增量最多,分别增长 134.8 万头、109.1 万头。广西的增长得益于当地政府对生猪产业的大力扶持,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加强了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了生猪的养殖存活率。山西则凭借其独特的养殖模式和市场定位,实现了生猪出栏量的增长。当地一些养殖户采用生态养殖模式,生产出的猪肉品质优良,受到市场的青睐,从而刺激了养殖规模的扩大。
  存栏量与猪肉产量:区域差异明显
  (一)存栏量的省份格局
  生猪存栏量如同行业的 “蓄水池”,反映着当下的养殖规模,对未来生猪出栏有着重要的预势作用。博亚和讯统计的 23 省生猪存栏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生猪存栏格局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征。河南以 4030.89 万头的存栏量独占鳌头,是全国唯一存栏量突破 4000 万头的省份,其在生猪养殖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河南地处中原,拥有广袤的平原和丰富的粮食资源,为生猪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供应,同时,完善的养殖产业链和成熟的养殖技术,也吸引了众多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在此布局 ,使其生猪存栏量长期稳居全国首位。
  湖南和四川分别以 3652.6 万头和 3643 万头紧随其后,这三个省份的生猪存栏总量达到 11326.5 万头,占全国的比重达 26.50%,成为全国生猪存栏量的第一梯队。湖南素有 “鱼米之乡” 的美誉,农业资源丰富,生猪养殖历史悠久,当地政府也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了生猪存栏量的稳定增长。四川作为传统的生猪养殖大省,拥有良好的养殖基础和市场环境,近年来,通过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不断提升生猪养殖的质量和效益,保持了较高的存栏水平。
  在第二梯队中,云南、山东、湖北、广西、广东 5 省的存栏量在 2000 - 3000 万头之间。这些省份凭借各自的优势,在生猪养殖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山东作为农业大省,饲料资源丰富,养殖技术先进,生猪存栏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广东则依托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吸引了大量生猪养殖企业,存栏量也稳步增长。
  江西、贵州、安徽、江苏、吉林 5 省的存栏量在 1000 - 2000 万头之间,构成了第三梯队。这些省份的生猪养殖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例如,江西近年来加大了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猪存栏量逐步增加。
  第四梯队的福建、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新疆 6 省,存栏量在 500 - 1000 万头之间。这些省份的生猪养殖受到地理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规模相对有限,但在区域市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千万头量级以上的 13 省存栏总量达到 31403.78 万头,占全国的比重达 73.47%,它们是全国生猪存栏的主力军,对稳定全国生猪市场供应起着关键作用。从同比变化来看,广东、广西存栏增加最多,分别增加 198.26 万头、165.6 万头,同比增长 9.7%、7.3% 。广东的增长得益于其强大的消费市场和政策支持,吸引了更多的养殖企业扩大规模;广西则通过加强与大型养殖企业的合作,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实现了存栏量的快速增长。
  而云南减量最多,较 2023 年减少 271.78 万头,四川、湖南分别减少 212 万头、208.7 万头,黑龙江减少 196.8 万头。云南存栏量的下降可能与当地的养殖结构调整、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有关;四川和湖南作为生猪养殖大省,存栏量的减少也反映出市场对生猪产能的调整需求。青海降速最快,同比下降 26.8%,这可能与当地的畜牧业发展战略调整、养殖环境变化等因素有关。
  (二)猪肉产量的排名与波动
  猪肉产量是生猪产业的最终成果体现,直接关系到市场的供应和消费者的餐桌。2024 年,全国猪肉产量在 2021 - 2023 年连续增长 3 年后,出现了 1.5% 的下降。博亚和讯统计的 21 省猪肉产量数据显示,各省份的猪肉产量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四川以 479.4 万吨的猪肉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河南以 470.9 万吨紧随其后,湖南以 455.2 万吨位列第三。这三个省份的猪肉产量合计达到 1405.5 万吨,占全国比重达 24.63% ,成为全国猪肉供应的核心区域。四川凭借其庞大的生猪出栏量和完善的产业链,在猪肉产量上一直名列前茅;河南作为生猪养殖大省,近年来不断加强生猪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猪肉产量也稳步提升;湖南则通过优化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益,保持了较高的猪肉产量。
  云南、山东、湖北、广东的猪肉产量在 300 - 400 万吨之间,这些省份的生猪养殖规模较大,且具备一定的加工能力,为猪肉产量的增长提供了保障。广西、江西、安徽、河北的猪肉产量在 200 - 300 万吨之间,它们在区域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供应作用。江苏、贵州、吉林、黑龙江、福建的猪肉产量在 100 - 200 万吨之间,虽然产量相对较少,但也满足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部分消费需求。
  同比来看,河北猪肉产量下降最多,较 2023 年减少 77.9 万吨,这可能与当地的生猪养殖结构调整、环保政策加强等因素有关。一些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养殖场被关停或整改,导致生猪出栏量减少,进而影响了猪肉产量。其次是黑龙江,减少 54.76 万吨,黑龙江的猪肉产量下降可能与市场价格波动、养殖成本上升等因素有关。在市场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受到影响,养殖规模有所缩减。
  青海降幅最大达 18.8%,这可能与当地的畜牧业发展方向调整、生猪养殖规模缩小等因素有关。而部分省份的猪肉产量则呈现出增长态势,这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养殖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一些省份通过加大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了生猪的养殖效率和猪肉产量。
  能繁母猪存栏:去化艰难,增长有别
  (一)存栏量的省际对比
  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生猪产能的核心指标,如同行业的 “种子库”,决定着未来生猪的供应规模和节奏。博亚和讯统计的 17 省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显示,2024 年末的存栏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
  河南以 373 万头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位居全国第一,其在生猪养殖领域的深厚底蕴再次得以彰显。河南作为农业大省,饲料资源丰富,养殖技术成熟,众多大型养殖企业在此扎根,形成了完善的生猪养殖产业链。这些企业凭借先进的养殖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优化能繁母猪的品种和养殖环境,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和生产性能,使得河南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四川以 360.5 万头紧随其后,四川是传统的生猪养殖大省,拥有庞大的生猪养殖群体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强对能繁母猪的保护和培育,鼓励养殖户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保障了能繁母猪存栏量的稳定。
  湖南以 333.3 万头位列第三,这三个省份的能繁母猪存栏总量达到 1066.76 万头,占全国的比重达 26.16% ,成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的核心区域。它们不仅是当地生猪产业的基石,也对全国生猪市场的稳定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第二梯队中,山东、广西、湖北、广东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在 200 - 300 万头之间。这些省份的生猪养殖规模较大,且在能繁母猪的养殖管理上不断创新和改进。山东通过加强种猪选育和改良,提高能繁母猪的品质和繁殖性能;广东则利用其发达的经济和市场优势,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到能繁母猪养殖领域,推动了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增长。
  江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在 100 - 200 万头之间,构成了第三梯队。这些省份的生猪养殖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也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通过加强与大型养殖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能繁母猪的养殖水平。
  福建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百万头,在生猪养殖领域也占据着一席之地。这些省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虽然不及前三甲省份,但它们共同构成了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的庞大体系,为全国生猪产能的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同比变化的影响因素
  从同比变化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增减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市场因素。广东、江苏、广西、河南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增加 9.1 万头、9 万头、5.5 万头、2.2 万头,呈现出增长态势。广东的增长得益于其强劲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东的猪肉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对生猪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促使养殖户积极扩大能繁母猪的养殖规模。同时,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补贴、贷款优惠等,也为养殖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激发了他们的养殖积极性。
  江苏的增长则与当地的养殖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密切相关。近年来,江苏加大了对生猪养殖行业的整合力度,推动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了能繁母猪的养殖效率和繁殖性能,使得能繁母猪存栏量稳步增加。
  而湖南、四川、江西等省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则出现了减少的情况,湖南减少 16.8 万头、四川减少 8.5 万头、江西减少 5.2 万头。湖南的减少可能与市场价格波动和养殖成本上升有关。在市场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养殖户的养殖利润受到压缩,部分养殖户选择淘汰部分能繁母猪,以降低养殖成本。同时,饲料价格的上涨、疫病防控压力的增大等因素,也使得养殖户在养殖决策上更加谨慎。
  四川的减少则可能与当地的环保政策和产业升级有关。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四川加大了对生猪养殖行业的环保监管力度,一些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养殖场被迫关停或整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此外,随着生猪产业的不断升级,一些养殖户开始淘汰低产的能繁母猪,引进高产的优良品种,这也导致了能繁母猪存栏量的短期减少。
  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对未来生猪市场的影响深远。存栏量的增加意味着未来生猪供应有望增加,市场价格可能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而存栏量的减少则可能导致未来生猪供应趋紧,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养殖户和相关企业需要密切关注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合理调整养殖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2025 年养猪业走向何方?
  回首 2024 年,生猪产能的一系列变化深刻影响了养殖户的盈利状况。生猪出栏量的下降、存栏量的波动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去化的艰难,共同交织成一幅复杂的行业图景。在这一年里,养殖户们经历了市场的起伏,其盈利状况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2023 年,养猪行业深陷亏损泥沼,每头猪的亏损约为 76 元,养殖户们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然而,到了 2024 年,随着生猪产能的合理调减,市场供需关系逐渐改善,养猪行业实现了扭亏为盈,每头猪的盈利约达到 200 元,这一转变让养殖户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粮食价格的走势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024 年,粮食的大丰收为养猪业带来了 “降本增利” 的重大利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 70650 万吨,比上年增加 1109 万吨,增长 1.6% 。其中,玉米产量 29492 万吨,增长 2.1% ,玉米作为生猪饲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产量的增加使得市场供应更加充足,价格也随之下降。2023 年二等玉米价格在 2432 - 2878 元 / 吨,而 2024 年二等玉米价格在 2009 - 2430 元 / 吨,2023 年的最低点成为了 2024 年的最高点,饲料成本的降低直接减轻了养殖户的负担,提高了养殖利润。
  展望 2025 年,养猪业既充满了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饲料成本来看,虽然当前有迹象表明饲料价格可能低位运行,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一方面,国家计划在 2025 年进一步增加玉米种植面积,预计达到 44740.7 千公顷,比上年增加 1.2% ,这将有助于稳定玉米的市场供应,从源头上为饲料成本的控制提供保障。如果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国际政治局势的不稳定、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影响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全球产量和贸易格局,进而推动饲料价格上涨,压缩养殖户的利润空间。
  市场供需关系依然是决定养猪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从母猪存栏趋势来看,2024 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呈现出增长态势,这预示着 2025 年生猪供应量可能会有所增加。机构监测的样本企业母猪存栏量均为增长,业内普遍认为 2024 年 12 月能繁母猪仍在增产当中,结合 11 月末母猪存栏达到 4080 万头的情况,预计 2024 年末的母猪产能可能定格在 4085 - 4100 万头之间 。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增加意味着未来仔猪的供应量将上升,一般从能繁母猪受孕到仔猪育肥出栏大约需要 10 个月的时间,这表明从 2025 年 3 月起,生猪出栏量有望逐步增加。在需求端,如果消费市场没有出现大幅增长,供应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猪价面临下行压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逐渐多元化,对猪肉的需求增长可能相对有限,这将对养猪业的盈利产生挑战。
  不过,机遇也同样存在。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生态、有机的猪肉产品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养殖户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消费趋势,采用科学的养殖方式,生产出高品质的猪肉,将有望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的价格和利润。一些养殖户采用生态养殖模式,让生猪在自然环境中生长,不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生产出的猪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销售价格也比普通猪肉高出不少。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也是未来养猪业的发展方向。大型养殖企业和集团化猪场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和环保要求。它们可以通过优化养殖流程、提高养殖效率、加强疫病防控等措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猪的质量和产量。规模化养殖企业可以集中采购饲料,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同时采用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5年2月25日全国生猪市场行情综述2025/2/25 12:42:08
2025年2月25日全国生猪市场价格日报2025/2/25 11:44:06
2025中央一号文件下,生猪养殖的八大变革风向2025/2/25 9:29:37
2025年生猪、仔猪价格走势预测2025/2/25 8:38:05
2025中央一号文件下,生猪养殖的八大变革风向2025/2/25 7:29:37
生猪市场:价格、养殖与未来走向全解析2025/2/24 22:57:18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4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