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鸡价 “跌穿地板”,圣农却上演 “利润逆袭”
1.1 行业承压 VS 巨头狂飙:冰火两重天的业绩反差
2025 年上半年,白羽肉鸡市场呈现出显著的价格下行态势,行业整体面临严峻挑战。该时期白羽肉鸡均价仅为 3.52 元 / 斤,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 6.96%。这一价格波动导致行业内超过 70% 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中小养殖户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被迫采取 “抽毛蛋、提前淘汰种鸡” 等措施以减少损失。即使是行业内颇具规模的温氏股份、益生股份等企业,尽管销量有所增长,但由于价格因素,收入呈现下降趋势,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较大压力。
然而,圣农发展在这一市场环境中表现突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其营收达到 88.56 亿元,虽同比增长幅度为 0.22%,增长较为平缓,但归母净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飙升至 9.1 亿元,同比增长 791.93%,净利率达到 10.39%,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 9.42 个百分点。圣农发展的这一业绩表现成为行业焦点,其逆周期增长的背后因素值得深入探究。
1.2 剔除公允价值扰动:主业盈利能力才是真功夫
针对圣农发展亮眼的业绩表现,市场中存在一定的质疑声音,部分观点认为其盈利可能受到非经营性因素的影响。为准确评估圣农发展的经营能力,深入分析扣非净利润这一关键指标十分必要。数据显示,圣农发展的扣非净利润达到 3.76 亿元,同比增长 305.44%。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其盈利并非依赖于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常性损益,而是基于主营业务的有效运营和核心竞争力的支撑。
圣农发展在鸡价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仍能保持较强盈利能力,关键在于其完善的全产业链布局。该布局涵盖了从饲料加工、原种育种、肉鸡饲养、屠宰加工与销售,到熟食加工的各个环节,形成了紧密协同的产业体系。这种布局不仅有助于圣农发展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优势,还使其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实现各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例如,在鸡价下行期间,上游种鸡与饲料业务的稳定利润有效对冲了下游屠宰环节因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构建起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 “反脆弱” 体系。
二、三大增长引擎:圣农的 “逆周期生存法则”
在白羽肉鸡行业面临市场困境的背景下,圣农发展实现业绩逆势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其精心布局的三大核心增长引擎。这些引擎相互协同,为圣农发展穿越市场周期、实现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1 渠道革命:从 “卖冻品” 到 “抢 C 端” 的战略
转身过去,圣农发展与众多传统养殖企业类似,主要依赖 B 端市场,以向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厂等大客户销售冻品鸡肉为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消费升级趋势的显现,圣农发展敏锐洞察到 C 端市场的巨大潜力,积极推进渠道战略转型。
依托 “圣农食品” 品牌,圣农发展加大对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投入,推出了炸鸡鸡块、烤翅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产品。在商超冷冻食品区,圣农的产品凭借其高品质和多样化口味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在电商平台,便捷的购物体验和高效的物流配送促进了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2025 年上半年,圣农发展零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30%,这一数据表明其在 C 端市场取得了显著突破。
在盒马、山姆等会员店,圣农的 “免浆鸡柳”“脆皮手枪腿” 成为爆款产品。这些产品针对家庭消费场景进行设计,注重品质和便捷性,契合现代消费者快节奏的生活方式。C 端收入占比从 10% 提升至 15%,标志着圣农发展成功优化了渠道结构,摆脱了对 B 端市场的过度依赖。
除 C 端市场外,圣农发展在出口和餐饮渠道也取得了良好成绩。凭借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和稳定的产品供应,圣农发展与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连锁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出口业务保持量增价稳的态势。在国内市场,随着餐饮行业的复苏,圣农发展与众多餐饮企业深化合作,B 端渠道收入同步增长 15%。2025 年上半年,圣农发展对头部餐饮客户的销售额突破 20 亿元,收入结构从 “7:3”(B 端:C 端)优化至 “5:5”,实现了渠道多元化发展,有效分散了市场风险。
2.2 种源突围:打破 “芯片” 垄断的降本魔法种源
作为白羽肉鸡产业的核心要素,长期以来被国外企业垄断,制约了国内产业的自主发展。圣农发展高度重视种源自主研发,投入大量资源开展育种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培育出 “901+” 种鸡,打破了国外种源的垄断局面,掌握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901+” 种鸡在性能方面表现卓越,料肉比降至 1.48:1,显著优于行业平均的 1.6:1;42 日龄出栏体重达 2.8 公斤,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这些优异性能直接带来了成本的大幅降低。2025 年上半年,自有种源内部使用率提升至 60%,仅饲料成本一项就节省 2.3 亿元,相当于每只鸡养殖成本降低 0.8 元。这一降本幅度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为圣农发展的盈利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种源优势不仅体现在成本降低上,还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壁垒。圣农的核心育种场采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累计沉淀 30 万条生长性能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能够精准筛选优良种鸡,持续优化种鸡性能。种猪年均提供断奶仔猪数(PSY)达 27 头,远超行业平均 24 头的水平。这种技术领先优势使圣农在种源领域占据行业领先地位,从源头把控成本,构建起坚固的竞争壁垒。
2.3 全产业链 “护城河”:收购太阳谷的化学反应
2024 年底,圣农发展完成对太阳谷的 100% 控股,这一战略收购对其全产业链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太阳谷位于安徽,是当地重要的产能基地,具备年新增 6500 万羽肉鸡出栏、9 万吨深加工的生产能力。
圣农发展完成收购后,迅速将自身的精益管理理念和技术引入太阳谷,对其生产流程进行全面优化。从饲料采购、种鸡养殖,到肉鸡屠宰、深加工等各个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这些举措,太阳谷的综合成本优化了 15%-20%,在 2025 年上半年就贡献净利润 0.85 亿元,成为圣农业绩增长的新动力。
此次收购进一步完善了圣农发展的 “种鸡 - 养殖 - 屠宰 - 深加工” 闭环生态。上游种鸡业务毛利率高达 35%,即使下游屠宰环节因鸡价低迷出现微亏,上游的丰厚利润也能够有效对冲风险。这种内部的自我调节和 “造血” 能力使圣农发展在行业低谷期仍能保持 12% 的整体毛利率,比同行高出 5 个百分点。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圣农发展抵御市场风险、实现稳健发展的坚实 “护城河”。
三、行业冰火两重天:全产业链 VS 单一环节的 “生存战”
3.1 同行对比:全产业链企业成 “唯一生存者”
在白羽肉鸡行业面临市场寒冬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发展差异显著,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与依赖单一环节的企业在生存状况上形成鲜明对比。
温氏股份作为肉鸡养殖领域的重要企业,2025 年上半年肉鸡收入下降了 11.84%。尽管肉鸡销量增长了 14.02%,但由于销售均价同比大幅下滑 25.08%,导致收入下降。益生股份同样面临困境,鸡苗收入暴跌 46.39%。2025 年 7 月,白羽肉鸡苗销售数量虽有 7.51% 的增长,但销售单价同比大幅下滑,销售收入锐减。民和股份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 2 - 2.3 亿元,亏损额较上年同期进一步增加。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圣农发展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实现逆势增长。在种禽端,圣农发展拥有自有种源 “901+”,种源自给率高达 80%,有效控制了种源成本,不受外部供应波动的影响。2025 年上半年,益生股份因依赖外购种源,鸡苗成本同比上涨 18%,而圣农发展通过种源自给在种禽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在饲料端,圣农发展实施动态调整策略,通过研发低豆粕配方将豆粕使用量降低 15%,单吨饲料成本节省 120 元。同时,其饲料厂采用发酵饲料技术,提高了饲料利用率,降低了环境影响。2025 年上半年,饲料板块盈利 1.2 亿元,成为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相比之下,依赖外部饲料供应的企业在饲料价格波动时,成本控制难度较大,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在加工端,圣农发展的深加工产品成为盈利的关键。烤鸡、预制菜等产品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毛利率高达 25%,是冻品的 2 倍。2025 年上半年,深加工收入占比突破 40%,有效对冲了毛鸡价格低迷带来的风险。而一些单一屠宰加工企业由于缺乏产品附加值,在价格下跌时利润大幅减少,甚至陷入亏损。
3.2 行业困境:产能过剩下的 “马太效应”
2025 年上半年,白羽肉鸡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严峻问题,市场供需失衡加剧。全国白羽肉鸡出栏量增长了 15.64%,但终端消费增长乏力,需求增长速度远低于供应增长,导致价格持续下跌。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中小散户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饲料价格上涨 20%,养殖成本大幅增加,而肉鸡价格持续走低,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许多中小散户被迫退出市场,行业养殖规模出现收缩。
圣农等龙头企业在危机中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竞争力。凭借规模效应,圣农年出栏超 7 亿羽,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获得更优惠的价格,有效降低成本。智能化养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养殖效率,使养殖效率提高了 20%。通过精准控制鸡舍环境和自动化饲料投喂等措施,实现了精细化管理,降低了人工成本。
市场份额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重新分配。行业前五大龙头占据了 35% 的市场份额,较 2023 年提升了 10 个百分点,“强者恒强” 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圣农的市场份额扩大至 12%,在行业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被市场淘汰的中小散户留下的市场空白被龙头企业迅速填补,进一步巩固了龙头企业的市场优势。全产业链布局的龙头企业凭借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实现逆势扩张,而单一环节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行业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四、后市展望:鸡价反弹在即,圣农的 “二次增长曲线”
4.1 短期:鸡苗价格暴涨 374.7%,养殖端盈利修复2025 年 8 月中旬,白羽肉鸡市场出现显著反转。毛鸡价格从 7 月的低点 2.79 元 / 斤强势反弹至 3.75 元 / 斤,鸡苗价格更是大幅上涨 374.7%。圣农发展作为具备种源和养殖双优势的企业,在此次价格反弹中收益明显。单只毛鸡盈利从亏损 0.5 元转变为盈利 1.2 元,利润空间得到极大修复,市场对其未来业绩表现充满期待。
从需求端来看,学校开学备货这一季节性因素对市场需求产生了重要拉动作用。随着学校陆续开学,食堂对鸡肉的采购量大幅增加,直接推动了毛鸡价格上涨。养殖户看到毛鸡价格上涨,利润空间恢复,补栏意愿增强,前期观望的养殖户纷纷恢复进苗,进一步带动了鸡苗需求和价格的上升。
进口渠道的收紧也对市场产生了影响。海关总署 8 月 2 日对泰国禽肉企业实施严格监管,巴西虽结束禽流感疫情,但进口禁令仍未解除。这两个重要鸡肉进口来源受限,导致下游鸡肉供应趋紧预期升温。8 月 2 日当天,鸡肉价格上调了 500 - 1000 元 / 吨,强化了市场对鸡价上涨的预期,推动了鸡苗和毛鸡价格的上扬。
卓创资讯白羽肉鸡行业分析师冯筱程指出,从产品端来看,近年来市场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季节性需求对产品端价格的提振作用通常有限。但此次与进出口相关的突发因素打破了常规,刺激了贸易商进货,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预计三季度,圣农的利润将环比再增 20%,在市场波动中,圣农凭借自身优势不仅抵御了前期价格低迷,还在价格反弹中迅速实现盈利修复,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2 长期:从 “养殖龙头” 到 “食品帝国” 的转型圣农发展的战略规划不仅关注短期市场波动带来的盈利机会,更着眼于长期发展,致力于实现从 “养殖龙头” 到 “食品帝国” 的战略转型,构建新的增长曲线。
2025 年 4 月,圣农发展将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从 “畜牧业” 变更为 “农副食品加工业”,这一举措标志着其战略重心从传统养殖业务向高附加值的食品深加工领域全面转移。
在产能布局方面,圣农发展目标明确,计划打造 50 万吨深加工产能,一旦实现,将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圣农已建及在建的食品深加工产能正在稳步推进,随着产能逐步释放,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凸显,市场份额有望得到巩固和扩大。
“901+” 种鸡的推广是圣农发展在种源领域持续深耕的重要成果。目前,“901+” 种鸡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 25%,且呈增长趋势。凭借优异的性能指标,“901+” 种鸡为圣农带来了成本优势,成为拓展市场的有力工具。未来,随着 “901+” 种鸡的进一步推广,圣农有望在种源市场占据更大份额,为食品深加工业务提供更稳定、优质的原材料供应。
C 端渠道的扩张是圣农发展实现转型的关键举措之一。圣农计划在 3 年内将 C 端营收占比提升至 40%,为此加大在 C 端市场的投入,丰富产品品类,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产品包装,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在营销方面,积极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拓展线上渠道,加大在商超、便利店等线下渠道的铺货力度,提高产品市场覆盖率。通过这些努力,圣农在 C 端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销售业绩快速增长。
圣农的 “百村百万” 工程在四川、广东等地落地实施,采用 “公司 + 农户” 的创新模式,与当地农户合作,带动 5000 农户增收致富。这一模式不仅巩固了圣农上游养殖规模,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还获得了政策支持,形成了 “产业 + 民生” 双驱动的发展格局。在四川,圣农与农户合作建立多个养殖基地,为农户提供种鸡、饲料、技术支持等服务,帮助农户提高养殖效益,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在从 “养殖龙头” 到 “食品帝国” 的转型过程中,圣农发展凭借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强大的执行力和创新精神,逐步实现从周期股向 “成长股” 的蜕变。未来,随着转型战略的深入实施,圣农有望在食品行业取得更大突破,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为投资者创造更高价值。
结语:逆周期扩张的底层逻辑
圣农发展的成功逆袭,本质上是 “全产业链抗周期 + 技术驱动降本 + 消费升级占位” 三大战略协同作用的结果。在行业受鸡价波动影响而面临困境时,圣农发展通过种源自主打破了 “引种 - 扩产 - 亏损” 的周期魔咒,利用深加工拓展了价值空间。这一案例为养殖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只有摆脱单一环节竞争,在 “育种 - 养殖 - 加工 - 消费” 全产业链构建竞争壁垒,才能有效应对市场周期波动。
对于投资者而言,圣农发展的发展历程不仅体现为业绩的快速增长,更是传统养殖业向 “食品科技企业” 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在市场周期震荡中,具备成本优势和消费洞察能力的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长期价值。(数据支持:圣农发展 2025 年中报、卓创资讯、Wi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