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语:行业承压下的 “冰火两重天”
2025 年上半年,白羽肉鸡市场呈现出价格下行态势,均价仅为 3.52 元 / 斤,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达 6.96%。这一价格走势致使整个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面临较大压力。温氏、益生等头部企业亦难以幸免,营收出现下滑,利润空间受到严重压缩。
然而,圣农发展在如此严峻的行业环境中脱颖而出。其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至 9.1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激增 791.93%,毛利率提升 2.73%,净利率大幅增加 9.42%。在鸡价持续下跌的周期里,圣农发展实现逆周期突围的背后,究竟凭借何种策略?这一成功案例又反映出整个行业正在经历哪些深层次变革?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二、圣农逆周期突围:全产业链筑牢抗跌护城河
(一)C 端爆发 + 渠道优化:从 “to B” 到 “to C” 的战略转型
圣农发展在 2025 年上半年零售渠道收入实现显著增长,同比增幅超过 30%,出口及餐饮渠道亦同步增长。这一成绩打破了传统肉鸡企业过度依赖 B 端市场的单一模式。
在产品策略方面,圣农发展精准把握市场趋势,推出空气炸锅专用鸡块、即食鸡胸肉等一系列 C 端产品,高度适配当下家庭快捷烹饪的需求场景,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从盈利数据来看,C 端产品毛利率高达 25%,而传统生鲜鸡肉毛利率仅为 12%,差距较为明显。
在销售渠道拓展上,圣农发展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入驻京东、天猫等知名电商平台,并借助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模式,不断扩大销售版图。通过一系列举措,圣农发展零售业务占比提升至 35%,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二)种源自主 + 精益管理:成本管控实现精细化运营
圣农发展作为国内少数拥有自主种源的企业,其自主研发的 “901+” 种鸡性能卓越。料肉比降至 1.6:1,相比行业平均水平低 0.1,在大规模养殖中形成显著成本优势。2025 年上半年,公司饲料成本占比从 65% 成功降至 58%,节省成本高达 2.3 亿元。
2025 年,圣农发展完成对太阳谷的 100% 控股。太阳谷年出栏量可达 6500 万羽,拥有 9 万吨深加工能力,与圣农发展实现深度协同。通过精益生产管理,太阳谷成本进一步降低 15%-20%,放大了圣农发展的规模效应,使其在成本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三)并购整合 + 财务赋能:一次性收益与长期价值协同发展
圣农发展完成对太阳谷的控股合并后,财务报表确认约 5.5 亿元投资收益,成为净利润暴增的直接因素。从长期来看,太阳谷完整的全产业链布局,包括饲料、种鸡、养殖、加工等环节,与圣农发展现有业务形成互补。
双方构建起 “育种 - 养殖 - 深加工 - 零售” 的生态闭环,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与协同发展。2025 年上半年,太阳谷子公司成功扭亏为盈,贡献营收占比达到 18%,为圣农发展长期稳定盈利奠定基础,也为未来发展拓展了空间。
三、行业分化加剧:全产业链成 “survival key”
(一)单一环节企业面临困境:价格波动下的连锁反应
在白羽肉鸡价格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不少单一环节企业经营面临困境。以温氏股份和立华股份为例,虽销量分别实现 14.02% 和 10.75% 的增长,但因售价暴跌约 25%,销售收入分别下降 11.84% 和 14.90%。益生股份同样如此,鸡苗销量增长 7.51%,但因单价暴跌 46.39%,收入缩水至 1.01 亿元。民和股份预亏 2 - 2.3 亿元,亏损面仍在扩大。
这些企业的困境充分暴露了依赖养殖或屠宰单一环节的脆弱性。当毛鸡价格跌至 2.79 元 / 斤的五年低位时,缺乏上下游业务缓冲的企业面临较大风险,犹如在暴风雨中失去庇护的小船。
(二)全产业链企业抗压优势凸显:上下游协同实现风险对冲
与单一环节企业形成鲜明对比,全产业链企业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以圣农发展为例,其饲料、种鸡业务在 2025 年上半年贡献 30% 的利润,有效抵御了屠宰环节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
从数据来看,圣农发展上游种鸡业务毛利率高达 22%,饲料业务净利率达到 15%,而下游屠宰业务毛利率仅为 8%。这种 “上游稳利润、下游占市场” 的结构布局,使公司在行业低迷期仍能保持 10.39% 的净利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 5 倍,充分彰显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
(三)市场集中度提升:“马太效应” 加速行业整合
2025 年上半年行业数据显示,8 家实现盈利或扭亏的企业,如禾丰、仙坛等,均具备全产业链布局,而单纯从事养殖或加工的企业亏损面超过 70%。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白羽鸡行业已连续两年处于亏损状态,加之祖代种鸡进口受限,未来 1 - 2 年中小散户将加速退出市场。这一趋势将促使行业集中度从当前的 35% 快速提升至 45%,像圣农这样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强者恒强的 “马太效应” 愈发显著。
四、鸡价反弹背后:短期博弈与长期逻辑
(一)苗价暴涨 374.7%:供需错配引发价格波动
8 月中旬,白羽肉鸡苗价格大幅上涨,从 7 月初的 0.73 元 / 羽飙升至 3.75 元 / 羽,涨幅高达 374.7%。价格剧烈波动主要源于以下因素:
供应收缩:上半年行业深度亏损,许多种禽厂提前淘汰种鸡,导致 7 月商品代鸡苗供应量环比下降 5.57%,供应端收紧。
需求回暖:开学季备货需求大增,中秋佳节消费预期升温,毛鸡价格反弹,养殖端盈利改善,补栏积极性提升,鸡苗需求增加。
外部催化:巴西、泰国等地爆发禽流感,我国进口受限,国内鸡翅、鸡爪等副产品供应短缺,间接推高鸡苗市场需求。
卓创资讯提醒,当前鸡苗价格已过度透支中秋利好,随着 9 月出栏量逐渐增加,价格可能进入震荡调整期,市场存在不确定性。
(二)行业周期拐点临近:从 “规模竞争” 向 “价值竞争” 转变
虽短期内鸡价出现反弹,但行业供需失衡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超过正常水平 3.7%,下半年生猪供应压力较大,可能分流部分鸡肉消费市场。
从长远看,圣农等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未来行业竞争中,具备 “种源自主 + 全产业链 + C 端渗透” 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 “效率竞争” 时代立足。中城院袁帅指出:“未来的养殖行业,比拼的不再是谁养得多,而是看谁能在价格低谷期顽强存活,在行情回暖时收获满满。” 这揭示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企业需从单纯规模扩张转向注重价值创造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五、结语:逆周期生长的 “圣农密码” 给行业的启示
圣农发展在逆势中的成功突围,本质上是 “全产业链韧性 + 市场化创新” 的成果。当同行在传统 B 端渠道艰难前行时,圣农发展敏锐捕捉市场变化,开拓 C 端市场;当行业陷入价格混战,圣农发展凭借种源技术突破和精益管理优势,构建成本壁垒;当危机来临,圣农发展通过并购整合实现风险有效对冲。
圣农发展的举措不仅为低迷的肉鸡行业注入信心,更揭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在周期波动中,构建 “从农场到餐桌” 的全价值链条,企业才能具备穿越牛熊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广大养殖户和从业者而言,圣农发展的案例既是警示,提醒警惕单一环节风险,也是启示,让我们认识到全产业链布局、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多元化的重要性,这些是抵御周期风险的关键要素。
在鸡价周期 “寒冬” 仍在持续的当下,只有像圣农这样勇于逆势而行、积极创新变革的企业,才能在困境中孕育希望,收获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