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名企动态 → 文章内容

半年报洞察:31 家猪企分化态势加剧,牧原日赚 5800 万背后的成本博弈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9/4 9:39:17 关注:25 评论: 我要投稿

  2025 年上半年,31 家生猪上市企业的半年报成为行业重点关注对象。在复杂且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这些企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经营状况与发展态势,行业分化加剧的趋势愈发显著。其中,牧原股份凭借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日赚 5800 万的业绩备受瞩目。然而,这背后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成本博弈,各企业均致力于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以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营收排位竞争:龙头稳固领先,黑马增速迅猛

  2025 年上半年,31 家生猪上市企业交出了各具差异的 “成绩单”,在猪价低迷的周期中呈现出鲜明对比。
  牧原股份以 750 亿元营收遥遥领先,约为第二名温氏股份(327 亿元)的 2.3 倍,充分彰显了规模效应。牧原股份依靠大规模的养殖布局以及高效的生产管理,实现了营收的大幅增长。公司持续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生猪出栏量,同时强化成本控制,提升养殖效率,从而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新希望(144 亿元)、海大集团(97 亿元)紧随其后,依托饲料与养殖双轮驱动稳居第一梯队。新希望在饲料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养殖业务,构建了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公司加大对养殖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同时积极开拓市场,增加产品销量,促使营收稳步增长。海大集团在饲料业务方面表现突出,通过持续创新和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赢得了市场认可。公司还积极拓展养殖业务,加强与养殖户的合作,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进一步增强了盈利能力。
  正邦科技以 112.17% 的增速成为最大黑马,凭借 “内生修复 + 外部赋能”,实现了生猪养殖与饲料业务双线回暖。正邦科技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困境后,通过内部调整和外部合作,推动业务复苏。公司加强内部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养殖效率,同时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引入战略投资者,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得生猪养殖和饲料业务均取得显著增长。
  巨星农牧(+66.49%)、东瑞股份(+72.30%)则凭借出栏量的大幅增加与成本优化跻身增速榜前列。巨星农牧通过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生猪出栏量,实现了营收的快速增长。公司注重成本控制,优化养殖结构,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进一步提升了盈利能力。东瑞股份通过加强养殖管理,提升生猪品质,获得市场认可。公司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增加产品销量,实现了营收的稳步增长。
  从营收结构来看,牧原、东瑞等 90% 以上收入依赖生猪养殖,而新希望、海大集团饲料业务占比超 40%,“专一派” 与 “多元派” 分庭抗礼。这种不同的营收结构反映了各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专一派” 企业专注于生猪养殖,通过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提升盈利能力;“多元派” 企业则通过饲料业务和养殖业务的协同发展,降低市场风险,增强综合竞争力。
  二、成本关键较量:12 元 / 公斤成为 “及格线”,头部企业竞争激烈

  在猪价同比下跌 3.33% 的背景下,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
  牧原股份完全成本降至 11.8 元 / 公斤,6 月单月净利润 17.55 亿元,相当于日赚 5800 万元,借助智能化养殖(PSY 达 28 头)与全产业链(屠宰业务营收增长 93.83%)实现 “量价齐优”。牧原股份通过应用智能化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和生猪品质,降低养殖成本。公司还积极拓展全产业链,加强屠宰业务的发展,实现养殖与屠宰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盈利能力。
  温氏股份、神农集团成本分别降至 12.4 元 / 公斤、12 元 / 公斤,通过 “公司 + 农户” 精细化管理与饲料原料低位采购,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159%、212%,在第二梯队中表现突出。温氏股份采用 “公司 + 农户” 的养殖模式,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支持,提升农户的养殖水平和生猪品质,同时加强对饲料原料的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神农集团注重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养殖效率和生猪品质,同时通过优化采购渠道,降低饲料原料的采购成本,进一步提升了盈利能力。
  光明肉业成为唯一毛利率为负的企业,成本失控叠加区域价格低迷,凸显中小企在 “13 元 / 公斤成本红线” 前的生存压力。光明肉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出现问题,导致成本失控,同时受到区域价格低迷的影响,使得毛利率为负。这也反映出中小企在面对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时的困境,其需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养殖效率,以应对市场挑战。
  行业数据显示,26 家企业平均毛利率 18.7%,但 4 家负债率超 70% 的企业(天域生物 75.62%、新五丰 72.46%)仍面临较大压力,成本与负债的双重压力正加速行业洗牌。这些负债率超 70% 的企业面临巨大财务压力,需要通过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来缓解财务困境,否则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三、负债动态变化:头部企业降杠杆,尾部企业压力大

  上半年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 57.3%,较 2024 年下降 5.68 个百分点,体现出 “去杠杆” 的决心。
  牧原股份负债率降至 56.06%,通过筹备 H 股上市(拟募资超 100 亿港元)与屠宰业务现金流反哺,负债总额较年初减少 56 亿元。牧原股份通过筹备 H 股上市,拟募集资金用于降低负债和拓展业务,同时加强屠宰业务的发展,提高现金流,实现负债总额的下降。公司还注重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提升财务健康水平。
  温氏股份、海大集团负债率分别降至 50.57%、45.2%,依靠猪鸡双主业对冲周期风险,抗跌能力显著。温氏股份通过发展猪鸡双主业,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降低市场风险。公司还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养殖效率,使其在市场波动中保持较强的抗跌能力。海大集团在饲料业务和养殖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其他业务领域,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
  新五丰、金新农等 4 家企业负债率超 70%,因前期扩张激进陷入 “降本难、融资贵” 的困境,部分企业已启动 “卖资产 + 缩产能” 的自救措施。这些企业在前期扩张过程中过于激进,导致负债过高,面临 “降本难、融资贵” 的困境。为缓解财务压力,不得不采取 “卖资产 + 缩产能” 的自救手段,以降低负债和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24 家企业合计出栏生猪 1.09 亿头,占全国近 30%,头部企业正通过 “规模降本 + 负债优化” 构建竞争优势。头部企业通过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规模降本,同时加强负债优化,降低财务风险,构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产能潜在竞争:4000 万头能繁母猪 “产能过剩” 下的策略抉择

  尽管能繁母猪存栏连续 14 个月超过 4000 万头,企业策略出现分化。
  牧原、温氏维持 76 万头、120 万头能繁母猪,依靠 PSY 提升(牧原 28 头、温氏 26 头)实现 “以质代量”。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通过提高 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提升生猪的繁殖效率和品质,实现 “以质代量” 的发展模式。注重种猪的选育和养殖技术的创新,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的成活率,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
  正邦科技、巨星农牧逆势扩产,能繁母猪存栏分别增长 12%、8%,押注周期反转。正邦科技和巨星农牧认为市场周期即将反转,通过逆势扩大能繁母猪存栏,为未来市场增长做准备。加大对养殖设施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规模和生产能力。
  新希望、天邦食品主动调减 5%-7% 产能,聚焦高效母猪淘汰,为 2026 年行情蓄势。新希望和天邦食品认为当前市场产能过剩,通过主动调减产能,淘汰低效母猪,优化母猪结构,提高养殖效率,为 2026 年的市场行情做准备。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养殖策略,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政策层面,广东已率先倡议 “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预示行业从 “规模竞赛” 转向 “效率比拼”。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行业正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效率提升。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养殖效率和生猪品质,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政策要求。
  五、未来发展趋势:从 “猪周期” 迈向 “价值周期” 的三大趋向

  展望未来,生猪行业正从 “猪周期” 向 “价值周期” 转变,呈现出以下三大趋势。
  成本壁垒强化:12 - 13 元 / 公斤成为头部企业的 “安全区间”,中小企若 3 年内无法将成本降至 14 元 / 公斤以下,或将被加速淘汰。头部企业通过不断优化成本结构,提高养殖效率,将成本控制在 12 - 13 元 / 公斤的 “安全区” 内。而中小企如果不能在 3 年内有效降低成本,将面临巨大市场压力,可能被加速淘汰,这促使中小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
  全链竞争升级:牧原屠宰产能利用率 78.72%、温氏食品化转型加速,“养殖 + 屠宰 + 深加工” 一体化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 30%。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全产业链布局,通过 “养殖 + 屠宰 + 深加工” 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这种模式可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降低市场风险,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全球化布局突破:牧原越南公司落地、温氏东南亚布局,试图复制国内成本优势,应对国际市场波动。随着国内市场逐渐饱和,一些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通过全球化布局,复制国内的成本优势,应对国际市场的波动。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结语:从 “生存” 到 “高质量发展” 的转变2025 年的生猪行业

  半年报,既是周期底部的 “压力测试”,也是产业升级的 “分水岭”。牧原的百亿利润、温氏的稳健增长、神农的逆势突围,共同表明: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行业中,只有具备强大成本控制能力、灵活市场策略和创新发展理念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 4000 万头能繁母猪的产能 “过剩问题” 逐渐缓解,留存的企业已深刻认识到:这不再是一场依赖运气的 “赌博”,而是一场比拼技术、管理和战略的 “持久战”。毕竟,在 “成本淘汰赛” 中,没有企业能够侥幸过关,唯有持续进化,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这个行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5年9月4日浙江及各地市活猪收购价格2025/9/4 15:56:05
2025年9月4日浙江及各地市白条猪价格2025/9/4 15:55:47
破6预警!猪价下探至13.6元,收储托底能否止住产能“堰塞湖”?2025/9/4 9:26:38
仔猪价格跌破 200 元 / 头!猪价低迷下产能去化的开端与展望2025/9/4 9:16:57
山东:供大于求,猪价承压下行(8月25日-8月31日)2025/9/4 8:53:20
五大猪企9月1日投资者交流:透视上半年业绩与未来规划2025/9/4 8:49:35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