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新行情:全国羊肉批发价小幅回落,区域价差明显
(一)全国均价环比下降,终结连续两周稳势
根据 2025 年 10 月 10 日 14:00 的数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羊肉平均价格为 61.35 元 / 公斤,相较于前一日的 62.09 元 / 公斤,下降幅度达 1.2%,换算为每斤价格是 30.68 元。这是自国庆假期之后,羊肉价格连续第三日出现小幅调整,打破了自 9 月下旬以来的窄幅震荡态势,与 9 月峰值(63.8 元 / 公斤)相比,累计降幅达到 3.8%。
(二)主产区领跌,南北市场价差拉大至 15 元 / 公斤
从区域市场表现来看,北方主产区价格下降更为显著。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批发市场大宗价格为 58.5 元 / 公斤,环比下降 1.8%,延续了 “国庆后集中出栏” 的市场惯性;宁夏银川市场价格为 60.2 元 / 公斤,降幅为 1.1%,当地养殖户反馈 “当前日均出栏量较 9 月增加 12%,短期供应过剩对价格形成压制”。南方销区则相对抗跌,广东广州市场价格为 65.3 元 / 公斤,仅下降 0.7%,浙江杭州市场价格为 64.8 元 / 公斤,降幅为 0.9%,主要原因是受冷链运输成本以及本地供应不足的限制。
二、三大动因解析:供应放量叠加需求淡季,价格短期承压
(一)供应端:秋季集中出栏期到来,国产 + 进口双增推高市场库存
当前正值北方肉羊传统出栏旺季,内蒙古、宁夏、甘肃等主产区日均上市量较 9 月增长 15%,且今年肉羊养殖规模同比扩大 3.2%。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9 月全国肉羊存栏量达到 3.25 亿只,创下近五年同期的新高。与此同时,进口羊肉持续补充国内市场,2025 年 1-9 月累计进口量为 43.7 万吨,同比增长 5.8%。低价冻品(均价 55 元 / 公斤)对鲜品市场造成冲击,导致批发市场库存周转天数从 12 天延长至 15 天。
(二)需求端:节后消费回落,替代效应压制羊肉刚需
国庆假期集中消费过后,家庭及餐饮端对羊肉的需求明显降温,羊肉周度消费量环比下降 8%。加之猪肉价格处于低位运行(当前价格为 22.6 元 / 公斤)、鸡肉具有突出的性价比优势(价格为 17.9 元 / 公斤),部分消费者转向购买低价肉类,羊肉在终端市场的替代率提升至 25%。需要注意的是,南方地区由于气温尚未显著下降,羊肉火锅、滋补汤类等相关需求启动滞后,进一步对短期羊肉市场行情造成拖累。
(三)成本面:养殖成本下移,养殖户低价抛售后市看涨
尽管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较上半年微涨 2.3%,但规模化养殖占比提升至 65%,场均成活率提高至 92%,使得肉羊养殖完全成本降至 56 元 / 公斤,较 2024 年同期下降 1.2 元 / 公斤。部分中小散户因担忧 11 月消费淡季价格继续走弱,选择 “逢高出栏”,导致市场出现阶段性低价抛售现象。不过规模养殖场仍维持正常出栏节奏,看好 11 月下旬降温后的市场需求回升。
三、市场影响:产业链各环节反应不一,终端价格传导滞后
(一)养殖端:利润压缩,补栏积极性分化
羊肉价格下跌对养殖端产生了直接影响。中小养殖户的盈利空间明显压缩,从 9 月的 80 元 / 只收窄至 50 元 / 只。在利润减少的情况下,部分散户选择暂停补栏,以降低养殖成本和风险。相关数据显示,10 月第一周羊苗价格微跌 0.5% 至 85 元 / 羽,这从侧面反映出散户补栏积极性的下降。
然而,规模化企业凭借成本控制优势,继续按计划补栏。规模化企业在养殖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先进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因此,即便在羊肉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它们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补栏计划。随着规模化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至 48%。这意味着市场份额逐渐向规模化企业集中,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内蒙古某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当前价格已接近散户心理防线,预计 11 月可能出现区域性惜售情绪。”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随着价格的进一步下跌,散户可能会选择惜售,等待价格回升。
(二)加工流通:冻品库存高企,贸易商谨慎观望
下游加工企业普遍维持 15 - 20 天的低库存水平,以应对市场价格的波动。某龙头企业冻品库存量较 9 月下降 10%,并启动 “鲜肉优先消化” 策略。这一策略的实施,旨在减少冻品库存,提高产品的新鲜度和市场竞争力。在市场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通过控制库存,能够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经销商出货速度放缓,华北地区贸易商日均成交量下降 12%,部分商家推出 “买 10 公斤送 1 公斤” 的促销活动。这表明市场需求的下降,使得经销商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不得不通过促销活动来吸引客户,提高销售量。
值得关注的是,电商平台羊肉销量逆势增长 5%,主打 “产地直采 + 冷鲜包邮” 的新疆、宁夏羊肉礼盒订单量周增 8%。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电商平台在农产品销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商平台通过直接与产地合作,实现了产地直采,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同时提供冷鲜包邮服务,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和配送速度,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羊肉的需求。这也为羊肉销售开辟了新的渠道,成为市场中的一个亮点。
(三)消费者:零售端暂未跟跌,性价比采购窗口显现
农贸市场鲜羊肉零售均价仍维持在 68 - 75 元 / 公斤(较批发价溢价 10% - 20%),由于终端商户前期进货成本较高,短期内降价意愿不强。这使得消费者在购买羊肉时,仍然需要支付较高的价格。不过,批发市场已出现性价比优势:当前羊肉批发价仅为牛肉的 86%(牛肉 61.35 元 / 公斤 vs 牛肉 71.2 元 / 公斤),且低于 2023 年同期(62.8 元 / 公斤)。这表明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羊肉的性价比相对较高,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羊肉来满足自己的饮食需求。
建议家庭用户可关注批发市场整羊分割产品(如羊腿、羊排),单价较零售低 15% - 20%,适合冷冻储备。在批发市场购买整羊分割产品,不仅可以享受到较低的价格,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满足家庭不同的消费需求。同时,将购买的羊肉进行冷冻储备,可以在需要时随时取用,方便又实惠。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筑底,秋冬旺季仍有回暖空间
(一)短期走势:10 月中下旬或现 “触底反弹”
预计未来两周羊肉均价将在 60 - 62 元 / 公斤区间震荡。随着全国气温下降、火锅季启动,10 月下旬市场需求有望回升 3% - 5%,叠加主产区出栏量季节性减少,羊肉价格存在反弹动力,但反弹幅度可能受到生猪集中出栏以及进口冻品到货节奏的限制。据农业农村部对历年数据的分析,10 月下旬羊肉需求往往随着气温降低而逐步攀升,火锅、炖菜等羊肉菜品销量大增。但今年生猪产能持续高位,10 月中旬全国生猪存栏量达 4.15 亿头,较去年同期增长 2.8%,大量低价猪肉涌入市场,可能分流部分羊肉消费。此外,本月进口冻羊肉到货量预计环比增长 7%,进一步冲击市场价格底线。不过,一旦需求回暖超预期,价格仍有可能突破区间上限,实现 5% - 8% 的反弹。
(二)中长期逻辑:产能过剩周期未改,优质羊肉溢价凸显
当前全国肉羊产能仍处于历史高位(存栏量较 2020 年增长 12%),但高品质草饲羊肉(如锡林郭勒草原羊、盐池滩羊)价格较普通羊肉溢价 30%,且供不应求,显示市场正从 “量增” 转向 “质增”。业内建议关注具备品牌化、标准化优势的养殖加工企业,长期来看,成本管控能力及产品差异化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以盐池滩羊为例,其凭借独特的地理标志品牌,通过标准化养殖、精细化加工,在电商平台及高端商超的销量持续增长,今年 1 - 9 月销售额同比增长 18%,远超行业平均增速。未来,随着消费者健康、品质意识的进一步提升,优质羊肉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扩大,有望成为行业破局关键。
五、实用攻略:教你趁低价囤到高性价比羊肉
(一)错峰采购时机
每日 15:00 后,批发市场临近闭市,商家为减少库存,可能会对当天剩余鲜肉进行低价处理。此时前往采购,不仅能够挑选到新鲜羊肉,还有机会议价,议价幅度可达 5%-10%。以 10 月 10 日的价格计算,原本 61.35 元 / 公斤的羊肉,若议价成功,每公斤最低可降至 58.28 元,性价比极高。
(二)部位选择技巧
羊腿肉出肉率高,肉质紧实,适合用于红烧、卤制;羊蝎子骨髓丰富,肉香骨脆,是煲汤的首选食材。这两个部位的单价通常较羊排低 20% 左右。以 10 月 10 日市场价格为例,羊排均价 65 元 / 公斤,而羊腿肉仅 52 元 / 公斤,购买羊腿肉制作家庭菜肴,既能满足饮食需求,又能节省开支。
(三)冻品鉴别要点
在选择冻品时,应选择 “急冻锁鲜” 产品,这类产品冰晶少、色泽红润,能够最大程度保留羊肉的营养与口感。应避免购买解冻后渗水严重的低价冻肉,这类冻肉实际损耗可能超过 10%,看似价格便宜,实则并不经济。在采购冻品时,可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储存条件,确保购买到优质冻肉。
(四)线上渠道推荐
京东 “产地直供” 频道主打源头直采,减少中间环节,价格实惠且品质有保障;拼多多 “农产品秒杀” 频道常有限时折扣活动,力度较大。整箱购买(10 公斤装)还可再享 9 折优惠,折合单价 58 - 60 元 / 公斤,低于市场均价,适合家庭大量囤货。在购买前,可查看用户评价,了解产品实际情况,确保购买到满意的羊肉。 (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