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行业发展 → 文章内容

贸易战阴云下,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危与机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4/11 19:40:38 关注:41 评论: 我要投稿

  贸易战升级,生猪行业首当其冲?
  在国际经济格局中,中美贸易战的每一步举措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4 月 9 日凌晨,美国再次对中国商品加征 50% 关税,致使整体税率达到 104%,贸易战态势加剧。中国秉持坚定立场,绝不妥协;而美国在从其他国家获取足够利益前,实质性谈判的可能性较低。这场贸易战的持续,为众多行业带来不确定性,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所受影响尤为值得深入探究,因其不仅关乎行业兴衰,更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 “菜篮子” 紧密相关。
  一、种猪与猪肉进口:影响有限
  (一)种猪进口:多元渠道保供应
  生猪养殖的源头在于种猪进口。非洲猪瘟疫情曾严重冲击国内生猪养殖业,致使产能受损。2020 年和 2021 年,中国为恢复产能,从国外大量进口种猪,两年累计进口超 5 万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国内产能逐步回升,进口种猪数量持续减少。2024 年,进口种猪仅 3124 头,为 2020 年高峰时的三分之一,彰显国内生猪养殖业强大的自我恢复能力。
  当前,国内生猪产能充足,进口种猪主要用于避免种群退化和提升种群性能,不再是刚性需求。中国种猪进口来源广泛,美国虽为主要进口来源国,占比约 40%,但丹麦、法国、加拿大等国的出口量也不容忽视。2020 - 2024 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种猪的比例波动较大,说明中国在种猪进口上并非依赖单一国家,能够灵活选择进口渠道,减少从美国进口时,亦可从其他国家获取种猪,维持国内种猪供应稳定,保障生猪养殖产业持续发展。
  (二)猪肉进口:国内供给有底气
  猪肉进口方面,非洲猪瘟疫情前,中国每年进口猪肉规模较小,仅几十万吨。疫情爆发后,进口量大幅增加,成为稳定国内猪肉供应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内生猪产能恢复,进口量逐年减少。2024 年,中国进口猪肉 107.31 万吨,占全年消费量不足 2%,国内猪肉自给能力显著增强。
  2018 年贸易战打响,中国对美国猪肉加征反制性关税,此后从美国进口猪肉比例持续下降。2024 年,从美国进口猪肉约 10 万吨,进口猪杂碎 44 万吨,相较于国内庞大需求,占比极小。即便因贸易战导致猪肉及猪杂碎进口全部停止,对国内供应影响亦十分有限。
  从全球范围看,南美、欧洲等地区猪肉出口潜力巨大。若国内猪肉供给再次出现缺口或价格大幅上涨,这些地区能够及时提供充足供应。且因美国出口占比较低,其他国家替代美国出口时,基本不会涨价,有力保障了国内猪肉市场稳定。
  二、替代品市场:波澜不惊
  (一)鸡肉市场:鸡爪供应或受影响
  在肉类市场中,鸡肉进口情况受贸易战影响备受关注。中国鸡肉进口量在 2020 年达到峰值后逐年回落,2024 年进口量为 93.18 万吨,占总消费量约 6%。中国进口鸡肉主要为鸡爪、鸡翅等,在国内美食文化中地位独特。
  进口鸡肉来源中,从美国进口的鸡肉量占比从 20% 逐年下滑至 10% 左右,冻鸡爪占从美国进口鸡肉量的 73.87%,是进口鸡肉的主要产品。贸易战加征关税给美国鸡肉进入中国市场设置障碍,但整体鸡肉供应受影响不大,因中国鸡肉进口来源广泛,除美国外,还有巴西、俄罗斯等稳定供应源。不过,美国在冻鸡爪出口方面占一定份额,加征关税后,鸡爪供应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二)牛肉市场:南美替代稳大局
  牛肉市场呈现不同景象。近年来,中国牛肉进口量逐年攀升,在消费中占比较高。2024 年,中国进口牛肉 287 万吨,为 2016 年进口量的 5 倍,接近 2018 年(非洲猪瘟前)进口量的 3 倍,反映出中国牛肉市场需求旺盛。2024 年,进口牛肉占国内总供给的 26.92%,成为国内牛肉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 年,中国自美国进口牛肉仅 15.05 万吨,占进口总量的 5.24%,占国内总供给的 1.5%,占比相对较小。南美国家是牛肉市场的主要供应方,供应能力充足。贸易战导致从美国进口牛肉受阻时,南美国家能够迅速填补空缺,牛肉供应整体受影响较小。此外,中国对南美牛肉进行反倾销调查,无论结果如何,南美国家出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自身利益考量,替代过程中主动上调价格的可能性较低,为国内牛肉市场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三、原料供应:挑战与应对
  (一)大豆:依赖与替代的博弈
  大豆在生猪养殖原料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国从美国进口单一品种金额最高的商品。2024 年,大豆占中国自美国进口商品总额的 7.36%,略超过芯片的 7.21%,凸显其在中美贸易中的重要性。从进口量占比看,2024 年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 2213 万吨,占当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 1.05 亿吨的 21%。
  2018 年贸易战前,美国长期是中国进口大豆的第一来源国。贸易战爆发后,美国大豆在中国进口份额逐年下跌。中国积极应对,一方面在国内养殖行业推行低蛋白饲料配方,减少对豆粕的需求;另一方面提升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国内供给,减少进口依赖。
  大豆主要用于榨油,豆粕是榨油副产物。在食用油需求增长带动下,国内大豆产量虽不断提升,但进口量也持续增长。原因在于,中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卫健委宣传推广低油饮食;同时,国家大力发展木本油料,如棕榈油、茶油等,期望减少对大豆油的需求,进而降低对大豆的依赖,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寻求南美国家进口替代是重要策略,目前巴西已成为中国大豆第一进口来源国,且有供应潜力。但因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原本占比较高,寻求进口替代时,其他国家可能涨价,导致进口大豆成本提升,豆粕价格上涨,影响生猪养殖成本。
  (二)玉米、小麦与高粱:配额与替代策略
  中国对玉米、小麦和高粱的进口管理方式和依赖程度不同。进口玉米和高粱主要满足养殖业需求,进口小麦多为丰富粮食品种,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因进口玉米、小麦和高粱价格低于国内,大量自由进口可能冲击国内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为保护国内农业稳定发展,我国对进口玉米和小麦实施配额管理,高粱则无配额限制。
  2024 年,中国进口玉米 1364 万吨,占国内总需求约 4.5%,自美国进口 207 万吨,占进口量的 15.2%。中国对进口玉米依赖度相对不高,有多个国家可提供进口替代,如巴西、乌克兰等,但替代国可能涨价,增加国内玉米进口成本,影响生猪养殖饲料成本。
  同年,中国进口小麦 1118 万吨,占国内总需求约 8%,自美国进口 192.23 万吨,占进口量的 17.2%。进口小麦同样有众多替代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但这些替代国也可能涨价。
  2024 年,中国进口高粱 866 万吨,占国内总需求的 74.02%,是国内产量的近 3 倍,对进口高粱依赖度高。自美国进口高粱 568.3 万吨,占进口量的 65.62%,占国内总需求近一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可提供替代,但受自身种植面积、气候条件等因素限制,且部分国家有稳定的乙醇生产需求,替代美国高粱出口到中国时涨价可能性极大,将增加高度依赖进口高粱的中国生猪养殖业的养殖成本。
  四、成本与利润:行业韧性凸显
  贸易战持续使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玉米、高粱、小麦等粮食面临进口替代,替代国均有涨价可能性,导致整体进口成本上升。
  高粱方面,涨价概率大但幅度有限。中国对进口高粱依赖度高且高度依赖美国进口,替代国产量有限且有稳定乙醇生产需求,短期难以大幅增加对中国出口。但高粱并非国内养殖业必需原料,国内养殖业对其价格敏感,玉米、大麦、小麦等可替代,因此即便高粱价格上涨,幅度也会受限,对生猪养殖成本冲击较小。
  大豆涨价概率大且幅度可能较大。中国对进口大豆依赖度高,替代品菜籽、花生、棕榈油等供应量有限。虽对美国大豆依赖度逐渐降低,但寻求替代过程中,替代国可能大幅提价,大豆作为生猪养殖饲料重要原料,其价格大幅上涨将增加养殖成本,给养殖企业带来压力。
  玉米涨价概率较大且幅度略大。中国对进口玉米依赖度不高,有充足替代国家,但国内对玉米需求稳定,边际供给变化对价格影响大,主要替代品小麦和稻谷国内饲用管控严格,无法大规模替代,因此替代国对中国涨价概率较大,幅度可能略大,推动生猪养殖成本上升。
  小麦涨价概率较大但幅度十分有限。中国小麦进口依赖度超过玉米,但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小麦库存,对小麦价格管控严格,库存有能力调控价格。进口小麦价格上涨时,国家可通过释放库存稳定国内价格,因此进口小麦涨价对生猪养殖成本影响较小。
  除替代国主动提价外,主要替代国运输距离普遍长于美国,装卸效率更低,运输成本提升,进一步带动进口成本增加。大豆、玉米、小麦、高粱等品种进口价格上涨,会带动菜籽、大麦、棕榈油等相关替代品种价格上涨,进而带动国内稻谷、花生等替代品价格上涨,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若中美贸易战持续,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几乎不可避免,可能引发全面通货膨胀。
  然而,原料价格上涨虽带动养猪成本上升,但不影响生猪养殖利润。2000 年以来,生猪养殖行业成本逐渐提升,但行业平均利润率始终稳定在 12% 左右,表明行业具有强大韧性,能够有效将成本上升转嫁到销售价格上。供应偏紧时,原料价格上涨迅速体现到生猪价格上;供应偏松时,原料价格上涨在生猪出栏时体现到生猪价格上。从猪粮比数据看,2000 年以来猪粮比缓慢提升,生猪价格涨幅大于粮食价格涨幅,猪粕比长期提升趋势更明显,说明生猪价格长期上涨幅度超过原料涨幅,具有优异的抗通胀能力,生猪养殖行业利润水平不受原料价格影响,在贸易战带来的成本冲击中仍能保持稳定盈利态势。
  五、市场情绪与行业展望
  尽管美国猪肉对中国价格直接影响微弱,原料成本上升对最终价格上涨的传导需漫长过程,但中美贸易战爆发引发市场情绪巨大波动。期货市场乐观情绪升温,推动期货价格明显上涨。产业端养殖户惜售情绪增加,期待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以获取更高利润,导致屠宰量明显减少,生猪均重快速提升,市场猪肉供应短期内减少。
  然而,生猪价格并未如预期明显上涨,表明当前市场供给仍略宽松,供应压力逐渐累积,若持续下去,未来市场可能面临更大挑战。
  面对中美贸易战带来的经济、消费、金融等领域不确定性,生猪养殖企业需谨慎考虑贸易战持续的风险应对策略。高负债企业应将降低负债置于重要位置,增强抗风险能力;负债率较低的企业也应保持谨慎,降低扩张动力,避免盲目扩张陷入风险。生猪养殖企业需保持清醒,灵活调整策略,在贸易战考验中稳健发展。
  结语:危中寻机,迎接挑战
  中美贸易战持续对中国生猪养殖行业产生多方面影响,涵盖种猪与猪肉进口、替代品市场、原料供应、成本利润及市场情绪等。但挑战与机遇并存,贸易战虽带来不确定性,也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契机。
  在此关键时期,生猪养殖企业应积极应对,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共同应对贸易战挑战。相信在行业共同努力下,中国生猪养殖行业能够在贸易战风浪中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生猪市场:供需交织下的价格迷局2025/4/12 8:25:00
2025年一季度内蒙古生猪、鸡蛋行情回顾及后期走势分析2025/4/11 15:18:53
2025年4月11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2505走势全析2025/4/11 15:10:15
2025年4月11日全国生猪市场行情综述2025/4/11 14:24:14
2025年4月11日全国生猪市场价格日报2025/4/11 11:31:25
2025年3月全国生猪价格走势分析2025/4/10 15:51:5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