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寒冬:生猪价格持续探底的底层逻辑
(一)价格走势:从高位回落至近年内低位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生猪价格下行趋势显著。2025 年 9 月,全国生猪平均价格持续下跌,跌破 13 元 / 公斤,呈现出明显的下滑态势。相较于 2024 年 8 月 20.92 元 / 公斤的阶段性高点,累计跌幅超过 37%。部分地区价格触及近 5 年同期最低水平,反映出当前生猪市场价格的低迷状态。
从供给端分析,自 2024 年 6 月起,全国新生仔猪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至 2025 年三季度,生猪出栏量逐月递增,9 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同比增长 2.4%,表明市场生猪供应量大幅增加。而消费端处于传统淡季,消费者对猪肉购买需求不旺,中秋前备货需求未达预期,市场猪肉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行。这种供需失衡的状况是生猪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
(二)盈利状况:行业从微利转向局部亏损
尽管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同比出现 24%-36% 的下跌,使得养殖成本有所降低,但生猪价格跌幅远超成本降幅,行业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2025 年 7 月前,生猪养殖头均盈利约 108 元,至 9 月降至 30 元以下。部分中小散户因管理效率低、成本高率先陷入亏损,而头部企业虽维持微利,但现金流压力显著增大,对后续的人事调整与战略收缩产生影响。
二、人事震荡:四家头部猪企调整细节拆解
(一)天邦食品:资深副总裁两度请辞,团队稳定性存疑
9 月 19 日,天邦食品发布公告,副总裁严小明因个人家庭原因辞去职务。严小明于 2015 年 10 月加入天邦食品,2021 年 8 月 - 2022 年 2 月、2023 年 9 月 - 2025 年 9 月两度出任公司副总裁,是公司预重整阶段的核心管理人员,截至辞职时持有公司 35.66 万股股份。
在任职期间,严小明凭借丰富管理经验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积极推动各项业务开展,在公司预重整阶段发挥关键作用,参与制定公司战略规划,主导多项重要业务推进。其再度离任给天邦食品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当前猪价低迷,公司处于战略执行关键时期,降本增效、产能调控等策略推进需稳定管理团队,严小明离职可能导致策略推进受阻,团队内部沟通协作受影响,增加企业发展不确定性。
(二)天域生物:实控人变更 + 定增补血,亏损泥潭中求破局
8 月 27 日,天域生物一系列公告引发资本市场关注。原副董事长兼总裁史东伟因 “个人规划退休” 辞去总裁职务,与原共同实控人罗卫国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并放弃表决权,罗卫国成为唯一实控人。同日,公司披露定增预案,拟向罗卫国控制的导云资产发行股票募资 4.65 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回顾天域生物发展历程,罗卫国与史东伟曾共同推动公司发展,在公司发展战略制定、经营决策执行等多方面保持一致。如今二人分道扬镳,与公司持续五年的业绩压力密切相关。2020 - 2024 年公司累计亏损 12.53 亿元,2025 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高达 75.91%,位居上市猪企首位。此次人事与资本动作旨在稳定股权结构,增强罗卫国对公司控制权,推进业务收缩,优化资源配置,缓解债务危机,寻求新发展机遇。
(三)天康生物:20 年老将突然离职,核心业务管理承压
9 月 2 日,天康生物公告副总经理郑东生因个人工作调整辞职,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郑东生于 1996 年加入公司,任职近 20 年,长期分管数字化业务,是公司数字化转型关键推动者。在其带领下,公司在动保、饲料、生猪养殖三大核心板块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进展,2024 年年薪达 62.22 万元,体现其在公司重要地位。
尽管公司 2025 年上半年业绩稳健,营收 88.47 亿元,同比增长 10.68%;归母净利润 3.38 亿元,同比增长 22.27%,但郑东生离职仍引发市场对公司数字化战略延续性、业务管理连贯性的关注。当前行业积极推进智能化养殖,数字化技术对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至关重要,老将离职可能影响公司数字化技术应用和落地,进而影响公司核心竞争力。
(四)神农集团:财务总监换帅,投行背景助力资本运作
8 月 26 日,神农集团公告原财务总监舒猛因个人原因辞职,聘任闫瑾为新任财务总监。闫瑾出生于 1985 年,具备注册会计师、保荐代表人资质,曾任职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光大证券、国信证券投行部,2025 年 7 月刚加入公司。其丰富财务和投行经验,为神农集团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带来新机遇。
在行业融资环境收紧、现金流压力加剧背景下,神农集团面临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等问题。闫瑾投行背景被视为公司加强资本运作信号。他可能利用专业知识和人脉资源,优化财务结构,推进股权融资,拓展产业链合作,为生猪养殖业务补充资金,应对猪价低迷期成本压力,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三、变动背后:人事调整的三大核心动因
(一)业绩压力倒逼:亏损与高负债下的 “换帅自救”
当前生猪行业,业绩压力是推动头部猪企人事调整的关键因素。以天域生物为例,2020 - 2024 年业绩持续下滑,累计亏损 12.53 亿元,2025 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攀升至 75.91%,居上市猪企首位。在此严峻形势下,原副董事长兼总裁史东伟离职及实控人变更,旨在形成新领导核心,通过引入新管理思路和策略,实现成本管控、债务重组、聚焦核心业务,改善公司经营状况,实现扭亏为盈。
天邦食品同样面临巨大业绩压力,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压缩盈利空间,影响经营效益。副总裁严小明再度请辞可能引发公司管理层调整,公司或将借此机会引进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卓越管理能力人才,加强管理团队,实施降本增效措施,合理调控产能,提升公司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战略转型需求:从 “规模扩张” 到 “提质增效” 的团队适配
随着生猪行业从增量时代迈入存量竞争时代,市场环境变化促使头部猪企战略转变,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降本、提质、优结构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人事调整成为确保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
天康生物副总经理郑东生分管的数字化业务在行业智能化养殖大趋势下至关重要。其离职可能使公司数字化战略推进出现波动。为适应智能化养殖需求,公司可能全面优化数字化团队,引进专业人才,加大数字化技术研发和应用投入,推动养殖设备智能化升级,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
神农集团聘任具有投行背景的闫瑾为财务总监,与公司 “资本 + 产业” 协同发展战略转型相关。在行业融资环境收紧、现金流压力加剧背景下,公司需专业财务和资本运作人才优化财务结构、拓宽融资渠道。闫瑾可运用专业知识和人脉资源,为公司制定融资策略、优化资本配置、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公司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股权结构优化:实控人集中权力以稳定发展预期天域生物实控人变更蕴含公司对股权结构优化考量。原共同实控人罗卫国与史东伟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后,罗卫国成为唯一实控人,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向其控制公司发行股票募资。此举旨在优化股权结构,提升决策效率和稳定性。
行业低迷时期,分散股权结构可能导致战略决策分歧,延误时机,影响公司发展。实控人集中控制权后,可高效推进产能调减、资产处置等关键决策,减少内部决策内耗,使公司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同时,定增募资向实控人倾斜,向市场释放实控人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信号,稳定投资者情绪,吸引更多投资者支持,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四、连锁反应:人事调整对企业与行业的影响
(一)对企业:短期波动与长期机遇并存
短期来看,头部猪企人事调整给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以天邦食品为例,副总裁严小明再度离职可能导致公司战略执行链条断裂,产能调控节奏打乱,团队士气受打击,员工对公司未来发展担忧,工作积极性下降,影响日常运营效率,出现管理真空,降低市场竞争力。
长远来看,人事调整也为企业带来破局希望。神农集团聘任具有投行背景的闫瑾为财务总监,可运用专业知识和人脉为公司制定合理融资策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天域生物实控人变更后,新领导核心可果断决策,加速剥离亏损业务,优化业务结构,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优势业务,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二)对行业:加速产能去化与竞争格局重塑
在行业层面,头部猪企人事调整与战略收缩引发连锁反应,影响行业产能去化和竞争格局。天邦、天域等企业调减能繁母猪,与农业农村部 “调减 100 万头能繁母猪” 政策方向一致,推动行业产能加速去化。
尽管 2025 年二季度末行业能繁母猪存栏处于绿色合理区域上限(4043 万头),但头部企业主动作为有助于缓解未来市场供给过剩压力,使猪价回归合理区间,实现供需平衡。在此过程中,具备成本优势、管理稳定的企业,如牧原、温氏,将凭借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促进行业整合与升级,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后市展望:猪企破局与投资者应对
(一)猪价走势:双节短期提振,长期依赖产能去化
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食品企业加大备货力度,短期内拉动猪价上涨,预计猪价有望反弹至 14 - 15 元 / 公斤。但生猪市场供给过剩背景未实质性改变,猪价反弹空间有限。
长期来看,猪价走势关键在于头部企业产能调减效果。若 2025 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 4000 万头以下,2026 年二季度之后猪价有望迎来上行周期,行业盈利状况将逐步改善。
(二)企业破局方向:降本增效 + 资本协同成关键
当前市场形势下,猪企破局需聚焦两大要点。一是推进降本增效,通过智能化养殖提升 PSY,降低料肉比,提高养殖效率,如牧原集团将 PSY 提升至 29 头并目标突破 35 头。同时优化供应链,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二是加强资本运作,发挥资本力量。神农集团聘任具有投行背景的闫瑾为财务总监,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天域生物通过定增募资缓解债务压力。资本运作手段帮助企业在行业寒冬生存,等待发展机遇。
(三)投资者建议:关注 “稳定性 + 成长性” 双指标
投资者在当前市场环境需谨慎。首先规避高管频繁变动、战略方向模糊企业,如天邦食品和天域生物,短期内密切观察其后续发展动态,谨慎投资。
重点关注两类企业:一是管理层稳定、成本控制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如牧原和温氏,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定发展,为投资者带来稳定回报;二是人事调整后战略明确、具备转型潜力的企业,如神农集团,持续跟踪新财务总监资本运作进展和企业战略调整后发展变化,抓住投资机遇。
投资者还需保持敏锐市场洞察力,密切跟踪能繁母猪存栏、生猪出栏均重等行业关键数据,分析研究数据把握产能去化投资机遇,做出明智投资决策,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