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饲料饲料行情 → 文章内容

旺季不旺?2025年9月豆粕市场的三重压力与破局关键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0/1 19:42:36 关注:84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一、前言:传统旺季遇冷,豆粕市场陷入 “供需拉锯战”
  在 2025 年 9 月,依据豆粕市场过往规律,本应借助中秋、国庆双节备货期之契机,迎来销售热潮的黄金时段。然而,现实情况却与预期相悖,豆粕市场意外遇冷,呈现出 “旺季不旺” 的态势,一场激烈的 “供需拉锯战” 就此开启。
  从供应端数据而言,全国大豆压榨量环比下降 3.82%,降至 953.77 万吨。尽管如此,同比去年仍有 8.7% 的增长幅度。此数据反映出在过往一段时间内,大豆供应持续处于高位状态,致使压榨量即便在季节性调整下有所下滑,却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此同时,大豆库存攀升至 719.91 万吨的年内高位,这一数据对市场形成较大压力,供应压力如乌云般笼罩,难以消散。
  再看豆粕库存,突破 118 万吨大关,环比激增 19.65%。虽说同比去年微降 2.77%,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一降幅影响甚微。特别是在华东地区,部分油厂的豆粕库存已逼近库存物理极限,仓库存储空间告急。而华南地区受台风影响,出现大面积停机情况,这一意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地区的库存压力。
  在供需双方僵持不下的胶着态势下,国庆假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其堪称这场 “拉锯战” 中的关键转折点,亦是市场关键去库窗口。假期期间,下游企业的备货需求、物流运输的畅通程度、油厂的开工与停机安排等一系列因素,均将对豆粕库存的去化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决定节后行情走向,究竟是在供应压力下继续下行,还是在需求拉动下触底反弹,市场各方皆在密切关注。
  二、供应端:压榨量高位回落,区域分化加剧结构性矛盾

  (一)全国压榨量环比下滑,年度增幅显韧性
  在豆粕市场的 “供需拉锯战” 中,供应端的变化无疑是影响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从全国大豆压榨量的数据变化来看,呈现出环比下滑但年度增幅仍具韧性的特征。
  根据 Mysteel 数据,9 月全国大豆压榨量为 953.77 万吨,相较于 8 月减少 39.44 万吨,降幅较为明显。预计 10 月压榨量还将进一步降至 941.68 万吨,已连续两个月出现环比回落情况。这一现象背后,一方面是市场对前期过高压榨量的自我调节,随着大豆库存不断累积,油厂为避免库存积压风险,主动降低压榨力度;另一方面,季节性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进入 9、10 月份,传统大豆采购旺季逐渐过去,新季大豆上市前,市场供应相对稳定,油厂无需维持过高压榨产能。
  不过,从年度维度来看,2025 年自然年度截至目前,全国大豆压榨量已达 7501.2 万吨,同比去年增长 5.33%。这一数据充分显示出国内油脂加工产能依旧处于扩张周期。近年来,随着国内养殖业快速发展,对豆粕等饲料原料需求持续增长,吸引大量资本进入油脂加工领域,新油厂不断涌现,旧厂也在进行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使得国内大豆压榨能力不断提升。
  这种全国压榨量的变化,在区域层面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华东地区作为国内重要的油脂加工集中地,压榨产能高度集中。大量大豆被运往这里加工,导致到港大豆堆积,库存压力首当其冲,部分油厂库存周转率降至 15 天以下,意味着油厂库存更新速度极慢,大量豆粕积压在仓库中,占用大量资金和仓储空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南地区,9 月中旬受台风天气影响,大面积停机,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生产进度,但意外缓解了库存压力。生产活动停滞使得豆粕产出减少,库存得以消化,区域间的这种供需失衡状况,进一步加剧市场分化,不同地区的豆粕价格、销售情况都出现明显差异,给市场稳定运行带来更多变数。
  (二)大豆库存创年内新高,进口节奏成短期关键

  大豆库存情况是供应端的另一个重要关注点。截至 9 月 26 日,全国大豆库存达到 719.91 万吨,环比增加 5.61%,同比增幅高达 14%,较近三年均值高出 124.15 万吨,创下年内新高。如此高的库存水平,反映出 9 月大豆到港量依旧维持在高位。在往年同期,大豆到港量通常会随着季节变化而下滑,但今年却打破这一常规态势,持续的高到港量使得大豆库存不断累积。
  展望 10 月,预计大豆到港量为 949 万吨,虽较 9 月有所下降,但前期积累的高结转库存,意味着供应压力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大量大豆堆积在港口和仓库中,等待加工和销售,对豆粕价格形成压制。一旦市场需求出现波动,无法及时消化这些库存,大豆价格很可能面临下行压力,进而影响整个豆粕产业链。
  在进口来源方面,巴西大豆凭借其升贴水优势,成为国内采购主力。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其大豆在价格和品质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国内企业为降低采购成本,纷纷加大对巴西大豆的进口力度。然而,阿根廷的免税期政策仅维持了三天,这一政策的突然变化,使得市场对 11 月后的进口节奏再生担忧。阿根廷同样是重要的大豆出口国,免税期缩短,无疑会增加从阿根廷进口大豆的成本,可能导致国内企业减少从阿根廷的采购量,进而影响大豆进口的多元化策略。
  此时,中美贸易关系是否改善就显得尤为关键。美国也是大豆出口大国,若中美贸易关系能够得到改善,国内企业有望增加从美国的大豆进口量,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压力,优化进口结构。反之,如果中美贸易关系持续紧张,国内大豆进口渠道可能进一步收窄,供应压力将进一步增大,豆粕市场的不确定性也会随之增加。所以,中美贸易关系的走向,成为影响大豆进口节奏和豆粕市场供应的关键因素,也是市场参与者密切关注的焦点。
  三、需求端:成交结构 “近强远弱”,市场心态趋于谨慎

  (一)现货成交显著收缩,远期合约遭冷落
  在豆粕市场的 “供需拉锯战” 中,需求端表现同样备受关注。9 月豆粕市场成交总量环比降幅超过 30%,市场观望情绪浓厚,“近强远弱” 特征十分显著。
  现货一口价成交占比大幅提升至 65%,成为市场主流。这主要是因为下游饲料企业对四季度供应充裕预期较为一致,认为在供应充足情况下,豆粕价格难以出现大幅上涨,故而更倾向于 “随用随买” 的采购策略。此策略不仅可降低库存成本,还能避免因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与之相反,远期基差合约成交占比萎缩至 35%,备受冷落。对于饲料企业而言,远期市场不确定性较大,不愿在远期合约上投入过多资金,以免遭受损失。
  从饲料企业库存天数来看,10 月普遍控制在 15 - 20 天,较往年同期减少 5 天。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企业 “随用随买” 的采购心态。不再像以往那样大量囤积豆粕,而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灵活调整采购量。这种谨慎的采购策略,使得市场上豆粕流动速度减缓,进一步加剧市场观望氛围。
  虽然提货量环比增长 6%,但并未出现节前集中备货潮。按照以往市场规律,在中秋、国庆双节前夕,下游企业通常会进行大规模备货,以满足节日期间生产需求。然而今年打破这一惯例,企业采购行为更加理性和谨慎。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供应充足,企业不用担心货源问题;另一方面,市场价格不确定性也让企业不敢贸然大量采购。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成交清淡,价格缺乏上涨动力,陷入僵持局面。
  (二)养殖端需求分化,替代效应抑制弹性
  养殖端作为豆粕主要消费领域,其需求情况对豆粕市场至关重要。当前,养殖端需求呈现明显分化态势,不同养殖品种对豆粕需求表现各异。
  在生猪养殖方面,目前处于微利状态。为降低养殖成本,养殖户在猪料中对豆粕添加比例维持在 10% - 12%,较 2024 年下降 2 个百分点。这一调整主要是因为生猪养殖利润微薄,养殖户不得不通过减少豆粕用量来控制成本。在市场竞争激烈情况下,养殖户需精打细算,每一项成本增加都可能压缩利润空间。虽然豆粕是猪饲料重要蛋白质来源,但在成本压力下,养殖户不得不寻找其他替代品或降低豆粕使用比例。
  相比之下,水产养殖因利润好转,对豆粕需求形成局部支撑。在水产料中,豆粕占比提升至 15% - 2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水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业迎来发展机遇。较高利润使得养殖户更注重饲料质量,豆粕因其丰富营养成分,成为水产饲料重要原料。在一些高档水产养殖中,为提高水产品品质和生长速度,养殖户甚至会适当提高豆粕添加比例。
  然而,整体来看,豆粕需求弹性受到多种替代品抑制。禽肉、玉米等替代品性价比优势突出,在市场上竞争力较强。菜粕、棉粕等杂粕对豆粕替代比例更是达到 25%,进一步挤压豆粕市场份额。这些替代品价格相对较低,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动物营养需求,因此受到养殖户青睐。华南某大型饲料企业表示,当前豆菜粕价差维持在 300 - 700 元 / 吨,在这种价格差异下,使用菜粕替代豆粕具有较高性价比,企业会根据市场价格和库存情况,灵活调整豆粕和菜粕采购比例,以降低生产成本。这种替代效应存在,使得豆粕市场需求增长受到限制,即使在养殖旺季,豆粕需求也难以大幅增长。
  四、成本与政策:榨利持续恶化,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一)进口榨利倒挂加剧,油厂经营压力陡增
  在豆粕市场的 “供需拉锯战” 中,成本端变化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9 月,进口大豆榨利持续恶化,巴西近月船期盘面压榨毛利降至 - 14 元 / 吨,与 8 月底相比,大幅下降 65 元 / 吨。这一数据背后,是巴西高升贴水带来的沉重负担。
  巴西大豆升贴水持续走高,增加国内企业采购成本。国内油厂采购巴西大豆时,需支付更高价格,压缩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为降低成本、规避风险,国内油厂调整采购策略,减少对巴西大豆采购量。
  在这种情况下,阿根廷的免税期政策一度成为国内油厂缓解成本压力的途径。企业抓住窗口期,加大对阿根廷大豆采购力度,试图通过多元化采购来缓解成本压力。然而,阿根廷免税期政策仅执行三天就突然结束,打乱许多企业采购计划。10 月后,随着阿根廷免税期结束,大豆进口成本面临进一步上行压力,给油厂经营带来更大挑战。
  与此同时,美国大豆由于关税壁垒存在,依旧难以进入中国市场。这使得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区域化特征。这种变化通过成本端,间接影响豆粕价格重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采购方向变化对全球大豆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走势影响重大。美国大豆无法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更加依赖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大豆供应,这些国家大豆供应情况和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国内豆粕生产成本,进而影响豆粕价格走势。
  (二)政策变量密集,四季度行情看 “三关”
  除成本端压力外,政策环境复杂多变给豆粕市场增添诸多不确定性。在四季度,有三道 “关卡” 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决定市场走向。
  第一道 “关卡” 是中美贸易谈判。11 月 10 日关税延期到期前谈判进展备受瞩目。谈判结果直接决定美豆能否在 2026 年一季度前进入中国市场。若中美贸易关系改善,美豆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大豆供应缺口预期缩小,充足供应将压制豆粕价格,使价格重心下移;反之,若谈判无实质性进展,美豆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对南美大豆依赖度加深,豆粕价格重心可能上移。
  第二道 “关卡” 是南美天气炒作。近期,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干旱预警升级,该州大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三分之一。若干旱天气持续影响 2026 年大豆播种进度,市场对远期供应担忧将加剧,引发豆粕价格波动。
  第三道 “关卡” 是国内通关政策。传闻中的进口大豆通关时间延长措施虽未正式落地,但已在市场引发连锁反应。部分油厂为避免原料短缺,提前储备 15 天以上原料。这种预防性储备行为推高短期现货需求,在市场供应相对稳定时,需求突然增加使现货价格面临上涨压力,影响市场供需平衡和价格走势。
  五、后市展望:去库窗口期来临,震荡行情延续

  展望豆粕市场后续走势,短期、中期和长期面临不同机遇与挑战,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灵活调整策略。
  从短期来看,国庆假期后下游补货需求将成为推动现货价格重要力量。假期消耗使下游企业库存水平下降,为满足生产需求将积极补货,预计推动现货价格重心小幅上移。然而,市场供应依旧充足,高企的大豆和豆粕库存限制价格上涨空间,预计现货价格在 2900 - 3000 元 / 吨区间震荡运行。价格波动受补货需求强度、油厂开工率、物流运输顺畅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华东地区作为价格洼地,库存压力较大,在补货需求刺激下,价格有望率先修复,向其他地区靠拢,但由于库存基数较高,修复过程可能缓慢。
  从中期角度分析,10 月豆粕库存有望进入拉锯式去库阶段。随着下游企业持续采购,豆粕库存将逐渐减少,但 700 万吨以上的大豆库存仍构成压制。大豆库存高企意味着油厂原料充足,豆粕供应不会短缺,使得豆粕价格难以大幅上涨,连粕 M01 合约预计维持在 2930 - 2970 区间震荡。市场供需相对平衡,但因天气变化、政策调整等不确定因素,价格仍可能波动,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并及时调整策略。
  长期来看,豆粕市场存在两大风险因素。若中美贸易谈判超预期达成协议,美豆集中到港可能引发价格回调。美国作为大豆出口大国,贸易协议达成后大量美豆涌入中国市场,将增加国内大豆供应,导致市场供过于求,豆粕价格下跌;相反,若南美天气恶化导致供应担忧,或推动豆粕价格突破 3000 元 / 吨关口。南美是全球重要大豆产区,天气异常影响大豆生长和产量,供应减少将推动豆粕价格上涨。
  对于产业链上下游而言,当前是策略调整关键期。油厂可利用现货反弹机会优化库存结构,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饲料企业宜采取 “逢低补库、分散采购” 策略,降低采购成本,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投资者需紧密跟踪 10 月底中美谈判及 USDA 季度库存报告等核心节点,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把握市场机会。
  2025 年豆粕市场正经历从 “高增长” 到 “高质量” 的转型阵痛,市场供需关系、价格走势发生深刻变化。唯有精准把握供需节奏,才能在震荡行情中占据优势。无论是油厂、饲料企业还是投资者,都需适应市场变化,调整策略,应对挑战和机遇,在豆粕市场浪潮中稳健前行,实现自身发展目标。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豆粕价格震荡背后的多空博弈:国庆节点下的市场走向分析2025/9/26 9:54:49
阿根廷“零税卖粮”搅局豆粕市场:短期暴跌背后的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多空博弈2025/9/25 9:26:25
豆粕价格倒挂背后:中美大豆博弈如何改写全球定价逻辑2025/9/22 14:06:41
美豆收获季撞上供需博弈期:从优良率下滑到中国采购转向,国内豆粕市场如何破局?2025/9/15 14:09:00
全球大豆与豆粕贸易风云:中国新局与国际博弈2025/9/14 5:46:23
美豆丰收季遇冷:中国 “零订单” 背后的供需博弈与豆粕市场走向2025/9/12 8:48:37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